一道物理题。

作者&投稿:喻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道物理题哦~

这是一道关于机械能的物理题。质点在PA和AB两段经历的能力变化是

重力做功 PA:mgL;PB:mg(h-L)
阻力做功 PA:-1/5mgL;PB:-1/5mg(h-L)
橡皮绳做功 PA:0;PB:-W弹

(1)首先,没有证据表明橡皮绳在AB中间的受力是600-120=480N。在AB这一段,质点在减速,受力不平衡。所以不可能有弹簧受力等于重力减阻力这个关系,也就无从求出弹簧受力以及k了。所以从力的角度去求解弹性势能行不通。只能通过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来求,这也恰恰是机械能类问题考查的重点。
可以知道的就是质点从P到B,速度都是0,所以动能没变,那么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对系统做功之和就是0。把上面列表里的所有项相加令之为0,即可求得W弹=9600J

(2)这一问也不难 关键要理解“系统机械能变化量”来自哪里。这个系统里,造成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就是摩擦力做功。那么“系统机械能变化量”其实就是摩擦力做的功。这个比例也就是摩擦力做功的比例。
摩擦力做功分别是1/5mgL和1/5mg(h-L),比例就是16/4=4:1。
你当然可以把每一步的动能势能都分别算出来,但是理解了概念可以让计算变得简单。


这个的话涉及到小量近似的问题,而小量近似是竞赛中比较重要的知识,希望答主能够找一些资料来学习一下小量近似,以及非常常用的泰勒展开(小量近似的公式记不住的话都可以用泰勒展开来推)
这里用的小量公式是,当x<<1时,

因为(△h/h)<<1,所以上面(1-△h/h)^(1/2)=1-△h/2h

师:质量为几十吨的飞机为什么能够腾空而起?是什么原因对飞机产生了如此大的升力?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师生共同做游戏,导入新课。)

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一枚硬币。

师:我现在水平吹这枚硬币,同学猜想一下这枚硬币会跳起来吗?

生:(七嘴八舌,有说会的,也有说不会的)

师:那好,现在先请同学们看我来做游戏。(示范吹硬币“跳高”的游戏)

生:(惊奇万分,同时也明白了老师课前在桌上准备的硬币的用意,兴趣陡增,并且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情形)

师:现在请同学用课桌上的硬币也来做一下刚才的实验。

生:动手实验(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师(提示):吹硬币时,什么与硬币接触了?吹气造成硬币的上下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力要有怎样的大小关系才能使硬币“跳”起来?

生:(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在吹硬币的游戏中,空气与硬币接触了,吹气造成了硬币上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大于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硬币下表面的压强要大于上表面的压强,才能使硬币“跳”起来。

师(演示):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条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用力向下吹气,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为什么?

生:向中间靠拢。

生:向外分开。

生:不动(少数)。

(学生模仿实验,验证各自的猜想是否正确)

生(得出结论):两纸相互靠拢。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师(充分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通过进一步探究,液体跟气体一样,也是流体;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对流动的液体也适用。

生(进一步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利用实验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弄清一些与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物理现象,促进学生发展。完成文本中第8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小题,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中的安全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师:质量为几十吨的飞机为什么能够腾空而起?是什么原因对飞机产生了如此大的升力?

生:思考。

师:媒体出示飞机模型,让学生了解飞机机翼的特征。

生:仔细观察并制作机翼模型,完成第80页“想想做做”的内容,进行实验。

师:通过媒体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教材图13.4-5,结合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帮助学生弄清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生(归纳总结):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产生飞机向上的升力。

三、教后反思

1、让学生自信快乐地学习:初三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感性认识占主要地位,课堂上应多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物理。因而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探究开始,教师备课时原计划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表达出设计实验的方案,没想到课堂上学生却是争先恐后地想表述,使整个45分钟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给教师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上说实话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边做边表述,行吗?”我赶紧让他上台表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直接用纸弯成拱形,这就相当于做的机翼模型。”这让我深信:学生的细致可以超出教师!

3、思教学之过:对有些比较抽象的问题( 例如机翼升力是如何产生的)虽有媒体演示,但学生思考和考虑的时间较短,不免仍有教师自导、自演之意,而且时间关系,没有详细讲解展示给学生。另外,在网络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表达观点的能力均较欠缺。因此,今后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充分挖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不仅给学生“鱼”,理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想教法之变: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要更新,应认识到: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要从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中转变过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法手段,充分认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从一堂灌中退出,课堂应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像《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历经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总之,笔者认为对于新课改,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新观念。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物理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确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物理学习新方式,改变过去物理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物理学习的亲切感。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特别是对于传统篇目,如果教师只满足于自己过去怎么教,看看别人怎样讲,那是不可能创新,不可能上出个性的。很难想象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A:因为飞机起飞是靠机翼下侧压强比上侧压强大来实现的。如果流体的速度快时压强大,则飞机的机翼应该倒置。
B:两船同向较近行使时,两船中间的水流速度比两船外侧的水流速度快,由题意则两船将相离。
C:火车行使时带动两侧的气体,所以气体的流动速度快,由题意将导致火车边的压强大,会将较近的人弹开。
D:喷雾器是靠导管口气体流动快时导致压强减小,从而将瓶内液体压出。由题意可知当流体速度大时压强大,则液体不会喷出。
所以选C。
答案可以不?

D

本来流体(液体,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A答案,飞机翅膀利用下面压强大,上面压强小产生的升力,如果理论反过来的话,制造的形状也要反过来
B答案,并行的船中间的流速大,压强小,导致相撞
C答案,当有火车行驶时,靠近火车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把人推向火车

D答案是把水压入细管造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碰到障碍物后裂成小水滴。情形像把水龙头扌令大后用手指堵住。家用的喷雾器多用这种结构,成本低。

题目: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 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 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 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这样怪的问题
A由于气体从飞机上下弧线流过的时间相同 而路程大的速度大 速度大如果压强也大 那么反过来是对的 靠大气压强差使飞机上升
B的确不会相撞 他们之间气体流速大 压强大 向两边倒还差不多 所以这个是对的 但不是我们要的答案 因为答案是问不会出现的情况!
C安全线不必设置 错!因为即使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那么人在火车边会被往外推的 也就是火车近距离的地方压强大与外界大气压 把人向外推 所以这个是我们要的答案 即不会出现的情况
D最重要的就是这里说“吹”!而不是压!一般吹起来流速大压强小与外界大气压 靠外界大气压压出来 但是现在正好相反 大于外界大气压还怎么压出来?所以这个是对的 即可能出现 所以也不选
所以选C

答案是C. 设置的安全线的原理就是,气体、液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楼上的说的有误)周围的空气会把人推向火车。按题的意思,如果压强大,人会被推向外面,就不需要安全线了。

一道物理题
答:设加速度为a 则B的加速度为1/2 a (这点不用怀疑,因为B的速度始终为A的一半,加速度也必然是一半,否则A、B速度不会保持一半的关系)设中间绳拉力f 对B物体:1/2 a = 2f / m 对A物体:mg - f = ma 联立方程组,得:a = 4/5 g (楼上理解错了,是动滑轮连接B物体)...

一道简单的物理题!!!
答:质量=密度*体积 所以水的体积为0.8立方分米也就是800立方厘米 体积=底面积*高.所以水高16厘米 液体压强=液体密度*高度*g 所以一问的答案为1600帕 桌面所受压力等于水加容器的重力为9牛 压强为9牛除以50立方厘米.这是就你题目的解答.但是题目表述不清楚,底面积是指容器的内底面积还是外面的.一个...

一道初二简单的物理题
答:设桥长度为L,车鸣笛时距离桥S,列车速度为V车,列车通过桥的过程:从列车头开始驶入桥面到列车尾部离开桥面,如图所示 则,火车鸣笛时距离人2*340,火车从鸣笛到开始过桥行驶了S=2*V车,火车从鸣笛到完全通过大桥行驶了(43+2)*V车,所以 220+2*340=(43+2)*V车,解得 V车=20(米/...

一道简单的物理题,速求!!!在线等
答:1)每小时流过水的重量为:G=Vt*p水*g=100*3600*1000*10=3.6*10^9N 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则有:E=Gh=3.6*10^9*80=2.88*10^11J 2)已知机械效率为90%,则有:W有用=ηE=0.9*2.88*10^11=2.592*10^11J 3)水轮机的功率为:P=W有用/t=2.592*10^11/3600=7.2*10^7W ...

一道高1物理题
答:W1<W2 P1<P2 做功的条件:1 力 2 力方向上的的位移。 功率=W/T 正解:W1=F×S1 (F为小孩的拉绳的力,S1为小孩所站船的位移)W2=F×S2 (F为小孩的拉绳的力,S2为两船位移之和)S1<S2 得 W1<W2 T相同 ,P=W/T 得P1<P2 分析:小孩做功:第一种情况,在小孩力...

一道简单的物理题
答:设电源电压U 划变在最左端时电压表0V电流表1A 此时应用欧姆定律 U=1*R0 划变在最右段时电压表4V电流表0.5A 此时 U=0.5(R0+R最大)R最大*0.5=4 有三个方程,解三个未知数知道 R最大=8欧 R0=8欧 U=8伏

一道物理题
答:第一次G物=F1+F浮=1.47+ρ水*1/2V物*G,求得V物=0.2m^3 G物=ρ物*V物*G=2.45,ρ物=1.25kg/m^3.但此时由V物算得边长远大于4cm,不和题意 2.第二次物体未完全悬空,此时情况相当复杂,没想好怎么算,先说说思路:①第二次浸水h,物体边长H。假设第二次仍浸水1/2H,这时弹簧...

关于初二物理题目5道,谁进来能做一道是一道哦~
答:步骤:1、测出空气球的质量。2、把大气球吹足。3、测出吹足了的气球的总质量。4、用总质量减去空气球的质量即为空气的质量。下面两道题其实都是用累积法 4、想测一张复印纸的质量,我们可以把二十或更多的复印纸叠在一起一块称,然后用总质量除于他们的分数,即可求出一张纸的质量出来。而且分数...

一道初中的物理题
答:电压值之所以变小,是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线路电阻r在电热器工作时,线路中产生10A电流,线路想当于一个电阻为r的电阻在工作,分去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其电压为V1=I*r,根据题意:V1为220-200=20伏特。所以,线路电阻r=V1/I=20/10=2欧姆。如有不解,请留言交流 ...

一道简单的物理题
答:金属球受到三个力Tao,Tbo,G的作用,显然这三个力的合力为0.所以,这三个力组成一个闭合的直角三角形,其中Tao为斜边,Tbo,G为两个直角边(G竖直,Tbo水平,Tao倾斜)根据题意,G(大小,方向)不变,Tao的方向不变(就是说Tao和G的夹角不变)当B点的位置缓慢向上移动时,就是说Tbo的方向从水平位置向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