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对中国军队的建设以及军事思想有什么影响

作者&投稿:易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战争给了中国军队建设什么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一百多年来,带给世人,尤其是作为战败国的我们深深的启示。然而,在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现代战场,在打赢现代化复杂电磁环境下局部战争,实现我军军事教育训练转型建设的重要时期,甲午战争仍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和启示。海军  攻坚克难,思想先行  思想理论是力量的源泉,它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任何一次军事变革,不仅意味着军事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更新、战争形态的演进和军队体制的调整,更是一场思想观念的解放。假如旧有思想体系仍占统治地位,军事变革就很难成功。纵观世界各大军事强国,无不把思想观念建设作为军队发展和建设的重点,目的就在于通过不断地推进思想观念的发展。面对当时世界海军实力排名第六的中国,第十二位的岛国日本就对双方所要面临的作战形势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并明确了“首先在海上歼灭中国海军主力,掌握渤海与黄海的制海权,保证安全输送陆军主力在渤海湾内登陆”的作战思路。  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日本大本营正确判断和决策的基础上做出上述十分周密、明确而坚决方案的同时,作为战争另一方的中国,尽管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早有洞察,并做过一定的努力,但从北洋海军组建以后,海军发展就一直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当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正是因为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在战略战术理论上的缺失,从一开始就注定这支拥有先进铁甲战舰的海军要失败。  那么,面对高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世界,又恰逢我军向信息化迈进的关键时期,适时瞄准军事前沿理论,大力提倡和发展创新型军事理论研究,进一步明确发展和建设的正确方向,充分转变观念,赶超先进潮流,跟上发展的步伐,从而保障我军当前向信息化的顺利转型。  协调统一,同步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我党一直致力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理论成果。所谓科学发展,就要求全面、协调,促进社会各系统协调一致地向前推进。然而,在我军向信息化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人却片面地认为只要拥有先进的武器,就实现了跨越,其实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工程,还涉及军事制度、正规化建设、官兵综合素质等关键性的部分,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  很自然,我们就再一次想到了一百多年前那支“雄壮”的舰队。战争前夕,中国建立了全部新式装备的陆军,还买了几十艘外国的军舰,建立了北洋水师。从作战双方的装备来看,双方的武器性能不相上下,在个别舰船的性能上,中国甚至超过了日本。单独从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数量看,中国军队并不比日本军队差,但是在其他的方面,中国却落后日本一个时代。晚清的军事变革,采取的是在旧体制的边缘改制的办法。对于改革来说,确实取得了局部的成功,但从全局来看,由于新的军事制度不能顺利确立,军队建设整体水平难有大的突破。当清军依然在沿用古老的湘军营制,打仗排列着古代的密集队形时,日本已经模仿西方实现了军事体制的改革,作战实行散兵队形,而其海军则模仿英军。  在法度上,虽然颁布了《北洋海军章程》,但违规的行为依然各行其是。将士们纷纷移眷刘公岛,晚上上岸住宿的人一船有半。提督丁汝昌更是在岛上盖屋出租,收取租金。其不能以身作则、严格治军,导致舰队管理混乱确是不争的事实。北洋海军的将领多受过正规西式教育和训练,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缺乏忧国忧民心,但在国家优渥的待遇下,他们在经济上却贪婪不止,出现了结构性和共生性的腐败,不能不令人悲哀啊!  所以,当今天的中国军事步入世界舞台的时候,落后绝不仅仅在武器装备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从武器装备、战术技术、军事思想、人才素质结构以及军队编制体制等诸多方面并进。如果仅仅把目光盯在武器装备上,而不去全面改造整个系统,即使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很难取得军事变革的成功。  强军固本,以人为本  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庞大体系,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锻造新时期综合型的新式军事人才,是顺利实现我军信息化转型的根本,也是目前我军正在大力推进的教育训练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北洋水师战舰  尽管北洋水师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接受过系统的海军军事理论教育,但面对着用西方最先进的理论和科学进步武装起来的日本海军,这些自小伴着《四书》、《五经》长大的高级将领却显得微不足道。不能够正确地运用先进理论,找不到正确的应对策略,一味因循守旧,惟命是从,最终造成了耗资巨大的先进装备在隆隆炮声中变成了华丽的摆设。  同时,由于平时不注重操练,使得广大水师官兵对先进的装备并不熟悉,再加上仓促应战,很难达到人与装备的充分结合。同样,在我军当前的信息化建设中,也要注意人员与武器系统的充分磨合,达到战斗人员与武器装备的密切协调,使得信息化高科技装备在熟练而精准的控制下发挥最大的效能,从而实现战斗力的不断提升,切实增强部队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创新,一个民族的灵魂,其本质在于扬弃。一味照搬,最终酿成惨败的结局。历史再次告诉我们,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既不能离开世界军事变革总的趋势,又不能完全套用别人的经验,而应当在适应“世界性”中走“中国式”。事实一再告诫我们,进行军事变革,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离开了科学和创新的支持,军事变革必然成为无源之水。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军事工作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促进战斗力全面提升。要把人的现代化与军队信息化结合起来,把培养战斗精神与关爱官兵结合起来,把从严治军与军事民主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和部队的整体进步。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有特种部队。
20世纪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体制内的特种部队"敌后武工队"曾广泛在敌后的根据地及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地区开展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战略战术手法来对付侵略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就有的侦察兵兵种。根据美国前驻华武官丹尼斯·布拉斯科《解放军特种兵:组织、使命与训练》一文,解放军首批特种部队是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组建的,其前身是早先的侦察兵部队。
到20世纪90年代末,据估计七大军区都设有一支人数约1000人的陆军特种作战大队或特种侦察大队。在其后的15年里,这些部队得到了扩展,还有其他陆军特种部队也得以组建(包括一些小规模的女兵部队),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也成立了各自的特种部队。

扩展资料
中国特种部队的建设
中国特种部队的任务,是执行战场侦察、突袭、破袭敌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目标和反恐等特殊作战。
近十几年来,中国军方特种部队已发展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曾大规模参加实战的特种部队之一。中国军方特种部队曾经在中越战场上大开杀戒,令对手闻风丧胆;中国军方特种部队在突出实战传统的同时更特别加强现代高科技武器的装备与训练,战斗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军方特种部队采用卫星定位:今天的中国军方特种部队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使用小米加步枪也不再单凭原始的指南针和地图确定自己方向和位置,而是用当今最新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科技的发展使卫星定位系统缩小到一个"移动电话"般大小的装置上,而中国政府新组建的地面"接收"站使中国军方特种部队在全中国包括台湾在内的卫星定位精度达到1~3米的惊人水平。
如今的中国军方特种部队利用无人驾驶飞机协助侦察,使方圆几百里的军情可以立即显示在指挥部的电视屏幕上;在中国军方的特种部队中不仅有矫捷的男子汉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军人,她们在训练和作战技艺上一点也不次于男子汉。
空中飞翔的中国军方特种部队为保证远程高速作战的需要,中国特种部队无论是用于陆军的还是属于海军、空军的都可上天飞行。如今的特种部队不再像其前辈那样单凭两条腿在山地与河川中跋涉,他们从此具备了越山跨海、远程突袭的能力。中国军方特种部队的空中运动方式有多种;有乘运输机空运空降的,也有乘直升机机降的;还有乘翼伞、动力伞渗透的。
翼伞和常规的方形或圆形伞兵伞不同,翼伞是长方形的;使用翼伞的伞兵在跳离运输机后并不是被动的随风下降而是可以在伞兵的操纵下无声地飘飞很远,可用于远距离突袭目标。
所谓的动力伞基本上是指就是带有动力来源装置的翼伞;由于它自有动力所以不必依赖运输机,可以从地面自行起飞袭击数十公里外的目标。在一次演习中北京军区的特种部队乘翼伞成功袭击了"敌方"的指挥、通信系统,在极短时间内将其变成一片火海。
当然,像这样完全贴近实战的训练伤亡在所难免;几年前中国空军的特种部队刚开始使用新型翼伞从大型远程军用运输机上空降时,一名战士被卷入大型飞机特有的强大气旋中;翼伞急速旋转失灵,该战士不幸坠地身亡。但中国军方特种部队,在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天这支无畏的天兵,又再次登机使用翼伞参加演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

抗日战争对中国军队的建设以及军事思想影响如下: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在党指挥枪的原则、建军宗旨、政治工作、民主制度、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发展的思想,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这对于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加强和推进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有影响。认识到了工业对军队装备的重要性,毛主席第一次出国就是去苏俄讨要被苏军拉走的东北的机械设备和成套的冶炼技术,终于在,1958年中国可以自己生产军工钢材了!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中国生产枪炮子弹再不用求人了。看看现在,美帝把持下的欧洲,六十多年前的机床仍然对华保密禁运!

正因为抗日战争,才有了解放军,自然军事思想也随之产生,主旨至今未变——守护人民。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答:地位当然是很高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正是由于他们的牺牲和努力,抗日战争最后取得胜利。

简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答: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2、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洗刷了...

世界一流军队是怎样的
答:创新能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我军发展史同时就是一部创新史,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的原则和制度,创造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形成了我军特有优势。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演变,军事技术正...

小学生一年级918事件读后感
答:“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这是次日晨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又是一年“九一八”。 与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七七事变”纪念日和意味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八一五”纪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国耻纪念日。79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

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
答: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日本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1、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实力和中国对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答: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客观的。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看待二战时期中国的实力和对二战反法西斯战争整体战场的贡献呢?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敌强我弱”,抗日战争打得十分艰难。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日军仍然占领着大片中国国土。整个抗日战争中国军队阵亡至少135万人,日军阵亡约44万人,中日军队...

关于抗日时期的资料
答: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

抗日战争对中国援助最大的国家
答: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得到了来自许多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其中,苏联是对中国援助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包括飞机、坦克、枪支弹药等武器装备以及粮食和医疗物资等。这些援助对于中国军队的作战和人民的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苏联还派遣空军战斗机志愿...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
答: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队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与了实际支援。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有哪些?
答: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