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者善视,瞎者善听。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阙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是什么意思?~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翻译:封闭了其中一处,集中于另一处,就能使力量加强十倍。
  补充:
  原句: 聋者善视,瞎者善听。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翻译:耳朵聋的人,善于发扬视觉的优势,眼睛瞎的人,善于发扬听觉的优势,封闭了其中一处,集中于另一处,就能使力量加强十倍。
  出处: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系道家哲学与修养之术,论涉哲学与军事,论涉养生要旨、气功、食疗、精神调养、房中等方面。相传此书出自黄帝,即中华始祖,在位任期最久,长达一百年。根据此说,《阴符经》被称为“古今修道第一真经”。‍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释:
盲人听觉好,聋子视觉好.七窍关闭一窍,能令其它的窍更灵敏;一直坚持,其它窍更的灵敏度会翻倍增加.人的世界观在后天形成,世界观在后天也能改变,关键在于如何去观察这个世界.天之道无中含有,凡事做过头了,就是愚蠢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
词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发音 chǐ yǒu suǒ duǎn,cùn yǒu suǒ cháng
释义 短:不足,长:有余。一尺也有不足的时候,一寸也有多余的时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加△的表示很重要)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聋者善视,瞎者善听。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有误,正确说法是“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意思是:眼盲者善长听,耳聋者善长看。如果能断绝或助利其一(或眼或耳),就会增强十倍之能力。


【作品出处】:

出自《黄帝阴符经》,《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察,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


【节选原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白话译文】:

“眼盲者善长听,耳聋者善长看。(因此,如果能)断绝或助利其一(或眼或耳),就会增强十倍之能力;如果能每天断绝耳、目、口(勿听、勿视、勿言),就会增强万倍之能力。心因万物而躁生,因万物而寂灭,关键在于眼。(要知道,)上天不施恩德(无声无言),(因)而能产生大恩德;(而)响雷暴风(指外物)只会使万物发生骚动。”


【成书背景】:

《阴符经》传说是轩辕黄帝所写,但实质上不可能,有人说处于先秦,最早给它写注的李筌说是寇谦之所传并藏之于名山,这些都是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是北朝的人所写,而且最初与道教无关。事实在唐代,《阴符经》没有受到主流道教的关注,虽然李筌之后,张果也曾经作注,柳公权有《阴符经》的书法作品,但直到唐末五代杜光庭注《阴符经》,这部经才算正式被道教吸纳,因为它不是由道教内的人写的,那么被道教接受就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之后,内丹学和宋明理学都比较看重这部经,甚至认为这部经可以跟《老子》相比,所以后来《阴符经》地位比较高。


【历代评价】:

历代经注者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及朱熹。

唐 李筌《黄帝阴符经疏序》:“少室山达观子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阴符本,绢素书,朱漆轴,以绛缯缄之,封云:“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其本糜烂,应手灰灭。筌略抄记,虽诵在口,竟不能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髽髻当顶,余发倒垂,敝衣扶杖路旁。见遗火烧树,自语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筌惊而问之曰:“此是《黄帝阴符》上文,母何得而言?” 母曰:“吾受此符三元六甲周甲子矣。谨按《太一遁甲经》云: ‘一元六十岁行一甲子;三元行一百八十岁,三甲子为一周;六周积算,一千八十岁。’年少从何而知?” 筌稽首再拜,具告得处。母笑曰:“年少颧颊贯于生门,命轮齐于月角,血脑未减,心影不偏,性贤而好法,神勇而乐智,是吾弟子也。然五十六年当有大厄。”因出丹书符,冠杖端,刺筌口,令跪而吞之,曰:“天地相保。” 乃坐树下,说《阴符》玄义。言竟,诫筌曰:“《黄帝阴符》三百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参演其三,混而为一,圣贤智愚,各量其分,得而学之矣。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圣人学之得其道,贤人学之得其法,智人学之得其术,小人学之受其殃。识分不同也。皆内出于天机,外合于人事,若巨海之朝百谷,止水之含万象。其机张,包宇宙,括九夷,不足以为大;其机弥,隐微尘,纳芥子,不足以为小。观其精微,《黄庭》八景不足以为学;察其至要,经传子史不足以为文;任其巧智,孙吴韩白不足以为奇。是以动植之性,成败之数,死生之理,无非机者,一名《黄帝天机之书》。九窍四肢不具,悭贪、愚痴、风痫、狂诳者,并不得闻。如传同好,必清斋三日,不择卑幼,但有本者为师,不得以富贵为重、贫贱为轻,违者夺二十纪。

《河图》、《洛书》云:‘黄帝曰:圣人生,天帝赐算三万六千七百二十纪,主一岁。若有过,司命辄夺算,算尽夺纪,纪尽则身死;有功德,司命辄与算,算得与纪,纪得则身不死,长生矣。’每年七月七日写一卷,藏诸名山岩石间,得算一千二百。本命日诵七遍,令人多智慧,益心机,去邪魅,销灾害,出三尸,下九虫。所以圣人藏之金匮,不妄传也。” 母语毕,日已晡矣。曰:“吾有麦饭,相与为食。”因袖中出一瓠,令筌取水。筌往谷中盛水,其瓠忽重,可百余斤,力不能制,便沉于泉,随觅不得,久而却来,已失母所在,唯留麦饭一升。筌悲泣号诉,至夕不复见。筌乃食麦饭而归,渐觉不饥,至令能数日不食,亦能一日数食,气力自倍。筌所注《阴符》,并依骊山母所说,非筌自能。后来同好,敬尔天机,无妄传也。”

宋蹇昌辰《阴符经解》序:“……黄帝始祖,道家者流。欲广真风,得玄女三百余言,复系以一百余字,综合万化之机,权统群灵之妙,藏微隐妙,赅天括地,其经简,其意深,理归于自得者也。”

宋任照《黄帝阴符经注解》序:“阴者暗也,符者合也。故天道显而彰乎大理,人道通乎妙而不知,是以黄帝修《阴符经》以明道,与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故谓之阴符焉。”

宋袁淑真《黄帝阴符经集解》序:“黄帝智穷恍惚,思极杳冥,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经云:‘知之修炼,谓之圣人。’所以黄帝得之以登云天,信其明矣。黄帝阐弘道义,务救世人,诚恐后来昧于修习,乃集其要三百余言,洞启真源,传示于世。”

宋张伯端《悟真篇》:“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


【作者简介】:

《阴符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共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黄帝所撰,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等注。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北魏寇谦之所作,其根据是因为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谓此书是“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唐代中期的李荃所作,持这种观点的有宋代的黄庭坚、朱熹等。

第四种观点认为是南北朝时一位“深于道者”所作。



“聋者善视,瞎者善听,绝利一源,用师十倍”的意思是:眼盲者善长听,耳聋者善长看。(因此,如果能)断绝或助利其一(或眼或耳),就会增强十倍之能力,该句出自《阴符经》,原文节选如下: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译文:

“眼盲者善长听,耳聋者善长看。(因此,如果能)断绝或助利其一(或眼或耳),就会增强十倍之能力;如果能每天断绝耳、目、口(勿听、勿视、勿言),就会增强万倍之能力。

心因万物而躁生,因万物而寂灭,关键在于眼。(要知道,)上天不施恩德(无声无言),(因)而能产生大恩德;(而)响雷暴风(指外物)只会使万物发生骚动。”

扩展资料:

成书背景

《阴符经》传说是轩辕黄帝所写,但实质上不可能,有人说处于先秦,最早给它写注的李筌说是寇谦之所传并藏之于名山,这些都是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是北朝的人所写,而且最初与道教无关。事实在唐代,《阴符经》没有受到主流道教的关注;

虽然李筌之后,张果也曾经作注,柳公权有《阴符经》的书法作品,但直到唐末五代杜光庭注《阴符经》,这部经才算正式被道教吸纳,因为它不是由道教内的人写的,那么被道教接受就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之后,内丹学和宋明理学都比较看重这部经,甚至认为这部经可以跟《老子》相比,所以后来《阴符经》地位比较高。



耳朵聋的人,善于发扬视觉的优势,眼睛瞎的人,善于发扬听觉的优势,封闭了其中一处,集中于另一处,就能使力量加强十倍。
这里说的是集中力量,发展一处,强大一处,往往更加容易解决问题。

语出《阴符经》,意思是:耳朵聋的人善于观察,眼睛瞎的人善于听觉。集中优势力量来与敌人作战,就会获得用十倍兵力与敌人作战的功效。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语出:轩辕黄帝《阴符经》

瞽 [gǔ] 盲人,瞎子:“离娄微睇兮,~以为无明。”;瞎:~者;或指古代乐师。

句意解释:(根据生命生理学原理)眼睛瞎的人,他的听觉比较好;耳朵聋的人,他的视力就会比较好。封闭了其中非分的欲念并把注意力集中于一处,那么就能使力量加强十倍。

“聋者善视,瞎者善听,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这话什么意思?
答:“聋者善视,瞎者善听,绝利一源,用师十倍”的意思是:眼盲者善长听,耳聋者善长看。(因此,如果能)断绝或助利其一(或眼或耳),就会增强十倍之能力,该句出自《阴符经》,原文节选如下:“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是什么意思?
答: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翻译:封闭了其中一处,集中于另一处,就能使力量加强十倍。补充:原句: 聋者善视,瞎者善听。绝利一源,用师十倍。翻译:耳朵聋的人,善于发扬视觉的优势,眼睛瞎的人,善于发扬听觉的优势,封闭了其中一处,集中于另一处,就能使力量加强十倍。出处:黄帝《阴符经》《黄...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这句怎么理解?
答:[原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略释]:此言于穷通之道也,是谓修道.修道之谓教,教之道,贵以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道皆此也.师者,师心也.绝利者,依义弃利也.一源者,一心不二务...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什么意思
答: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释:盲人听觉好,聋子视觉好.七窍关闭一窍,能令其它的窍更灵敏;一直坚持,其它窍更的灵敏度会翻倍增加.人的世界观在后天形成,世界观在后天也能改变,关键在于如何去观察这个世...

《黄帝阴符经》三反昼夜用师万倍的意思
答: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黄帝阴符经》意思是失明之人将视觉所用的精神也集中于双耳,因此听觉灵敏;耳聋之人将听觉所用的精神集中于双目,因此视觉超常。若能断绝使自己便利的一方,以此来收摄心神,达到精诚专注,那么胜过跟老师学习十倍;若能思之再...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答: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瞽者善於听,非善听也,以目无所见,而神藏於耳,故其听也聪;聋者善於视,非善视也,以耳无所闻,而气运於目,故其视也明。即此二者以观,闭目而耳聪,塞耳而目明,况伏先天之气,舍假修真,存诚去妄者,何患不能...

《阴符经》刘一明注诗解3非视非听至私而公
答:《 阴符经 》刘一明注诗解3非视非听至私而公 题文诗:瞽者善听 , 聋者善视 . 闭目耳聪,塞耳目明.绝利一源 , 万有皆空,诸虑俱息, 用师十倍 .三返昼夜 , 存诚去妄,朝干夕惕,昼夜殷勤,十二时中,无有间断,真诚所至, 用师万倍 .本来真心,空空洞洞,无我无物,非生非死,...

《阴符经》刘一明注诗解3非视非听至私而公
答: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瞽者因目无所见,神藏于耳,故听觉灵敏;聋者因耳无所闻,气运于目,故视觉敏锐。关闭视听之利,专注于一源,师法自然,其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昼夜不息,三次往返,专心致志,师法自然,其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心随物动,...

莫不蠢然什么意思
答: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释:盲人听觉好,聋子视觉好。七窍关闭一窍,能令其它的窍更灵敏;一直坚持,其它窍更的灵敏度会翻倍增加。人的世界观在后天形成,世界观在后天也能改变,关键在于...

求歌词:《阴符经》褚遂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
答: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