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莫拉比是苏美尔人还是阿卡德人?苏美尔城邦是如何没落的?

作者&投稿:悟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苏美尔阿卡德在建筑和其他艺术领域做出了哪些成绩?~

  苏美尔-阿卡德和埃及文明在人类活动各个领域内的绝大部分成就,都是在早于公元前三千纪末叶的年代中取得的。到公元前2000年,他们已失去了作为旧大陆中仅有的两个文明的殊荣,在它们身边,其他的地区文明蓬勃兴起。同时,这两个最古老的文明却受到灾难的袭击。尽管如此,在公元前三千纪开始之前,它们又重新振兴起来。这种复苏显示出了一种坚韧和耐力,它使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一直保持到基督教时代开始之后,而法老埃及文明则一直持续到公元5世纪。
  在第十三章中,笔者已经提及,这两个古老的地区文明在促进地中海东部所有地区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时所起的作用,在新王国时期,法老埃及文明建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帝国,这个帝国成了文化的熔炉。同一时期,用苏美尔文书表达的阿卡德语成为这样一种媒介物,它赋予源于苏美尔的文学作品以一种古典
  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之下,这些作品成为许多地区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已远远超过了苏美尔-阿卡德世界的界限。比如,它已包括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与此同时,阿卡德语成为外交通信用语,不仅地中海东部各君主(包括埃及法老)之间用这种语言通信,连埃及政府与其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附属国之间通信时,也使用这种语言。
  从政治上讲,在公元前1761-前1753年,汉穆拉比企图重建囊括整个苏美尔-阿卡德世界(包括亚述、马里和卡尔基米什在内)的大帝国,但很快就遭到失败。此后,苏美尔和阿卡德均受到削弱。埃及由于在公元前1220-前1188年间反击利比亚人和“海上民族”的入侵,最终在政治上也陷于虚弱。不过,在这两个古老地区的社会中,都各有一个远离中心地区的省份仍然生机盎然。我们已经注意到,在公元前18世纪曾被米坦尼人的民族大迁徙所吞没的亚述,到公元前14世纪,已作为一个军国主义强国再度崛起。在大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间持续不断的民族大迁徙中,亚述虽然被迫再次集中全力于守势,却依然保持了其政治特色和独立地位。自从大约公元前932年到前745年,亚述再度对其邻国发动进攻,尽管当时的进攻尚没有帝国末期导致其灭亡的那种恶魔般的狂热和野蛮的暴行。帝国的最后阶段始于公元前745年提革拉-帕拉萨三世即位之际。
  大约从公元前932年到前745年这一阶段,无论是埃及文明还是苏美尔-阿卡德文明,都已不再成为文化创造活动的主要源泉,甚至已不再构成文化交流的主要部分。这时,新的地区文明开始继续扮演这一角色,它们都是从最近的民族大迁徙中脱颖而出的。这些新的地区文明是叙利亚文明,希腊化的希腊文明,吠陀时代的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在中国,周代对商代的继承关系远远超过了位于其西部诸种新地区文明与它们的前辈之间的文化继承关系。不过,这两个最古老的文明尚未完全丧失其文化创造力。它们仍以诱人的魅力吸引着文化的皈依者。在公元前950年之后,埃及文明在尼罗河上游河谷很远的地区,即第三到第四瀑布之间,取得了一个新的文化省份。在同一时期,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也得到了一个新的文化省份,它位于凡湖、幼发拉底河上游两条支流同亚述、美索不达米亚低地及底格里斯河上游盆地隔开的分水岭以北。
  在埃及本土,科比亚人的第二十二王朝(约从公元前945年到前730年)和巴比伦尼亚的喀西特人的王朝以及在大约前1169年取代了喀西特人的土著巴比伦人王朝一样,都十分平淡无奇。利比亚法老们的唯一功绩就是偶然地对巴勒斯坦发动一次一无所获的突袭,然而,这正是原埃及新王国的边防重镇纳帕塔成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的时期。这个国家的国民并不是埃及人,其君主却是法老埃及宗教和其他法老文化虔诚的皈依者。沿尼罗河溯流而上,在纳帕塔以下,有一片肥沃的带状土地,至今,它仍在人工灌溉之下年年丰产。到公元前730年,这个农业基地已使库什人的纳帕塔王国人口众多,国力强盛,并已开始使其统治者产生了将直到尼罗河三角洲的整个埃及世界再度统一起来,由库什人的君主戴上双重王冠的梦想。
  苏美尔-阿卡德世界在公元前950年以后得到的新文化省份是乌拉尔图。我们已经谈到过它的地理位置。在公元前18世纪民族大迁徙时,胡里移民正是从这一地区下迁到新月沃地的。公元前最后一千纪的乌拉尔图人正是留居故里的胡里人的后裔,早在公元前9世纪,土著的乌拉尔图的胡里人各区就联合起来,它们组成了一个王国,定都于凡湖东岸的图施帕。我们可以猜测到,促成这个政治统一的动因是惧怕亚述人入侵。实际上,撒缦以色三世的确在其统治的第一年(在位期约公元前858年至前824年)便对乌拉尔图发动了入侵。从军事上讲,两国相比,亚述军队的组织更严密,装备更精良,不过亚述从未征服过乌拉尔图。到公元前612年,即尼尼微失守的当年,乌拉尔图仍存在于西南亚的政治版图上。
  地理位置可以解释乌拉尔图不向强国屈服的原因,这个强国在其崩溃前,向西南方已打入埃及,向东南方已攻入埃兰。乌拉尔图是个天险要地。从图施帕到阿舒尔(亚述几个首都中最古老的一个,位于帝国最南端)的直线距离,甚至要略近于阿舒尔到巴比伦的距离。可是,在陆地上,从阿舒尔可以取近路到巴比伦。而从阿舒尔却无法直通图施帕。
  一支以进攻图施帕为目标的亚述军队不可能到达大扎卜河上游地区,因为这里与凡湖盆地一样,也是个不可逾越的天险。它也不可能跨过凡湖南部作为分水岭的崇山峻岭。入侵图施帕的亚述军队只好首先向西北方、而不是正北方进发,翻过相对好走一些的山岭,从美索不达米亚进入底格里斯河上游盆地,然后再转向东北,越过漫长陡峭的关隘,经过比特利斯后,进入凡湖西北角,沿湖南岸的道路,即使在今日也是艰难异常的,一旦入侵者在这一地区再遇到军队阻击,该地更是令人望而生畏、危险之极。实际上,亚述入侵者只好选择这样一条路:沿湖的北岸和东岸前进,作一个更远的迁回,穿过更易通过的幼发拉底河上游南侧支流(今称穆拉特河)盆地中比较开化的地区。这便足以说明亚述军队只是偶尔到达图施帕,却从未能在那里停留的原因。另一方面,乌拉尔图的军队既受到面前崇山峻岭的屏卫,又受到邻近民族的欢迎(因为他们与乌拉尔图人一样,反对做亚述的臣民),这就足以挫败亚述军队越过高山,向东北进入伊朗,或向西北进入小亚细亚的任何企图。
  如上所述,在公元前最后一千纪,在亚述的几个对手之中,乌拉尔图是最有战斗力、最果敢的一个。另一方面,公元前9世纪,正值乌拉尔图开始遭受亚述人入侵之时,他们却自觉地接受了亚述文化。他们在刻写铭文时,从亚述译本的阿卡德版苏美尔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胡里语。亚述是苏美尔和阿卡德的文化继承人,这笔丰富、古老的遗产使亚述在文化上极富魅力,虽然它本身令人厌恶。不过,乌拉尔图也不仅仅是外来文化的被动接受者,至少在一个重要的艺术领域——石建筑工艺中,乌拉尔图的石匠超过了他们的亚述师傅,其在精细程度上(而不是在规模上),几乎达到了埃及人的水平。
  对于亚述侵略者来讲,他们遇到的最薄弱的抵抗不在北边,也不在东边,而是在过美索不达米亚进入叙利亚的西线和进入巴比伦尼亚的南线。自公元前18世纪,即汉穆拉比使亚述俯首称臣之时起,巴比伦尼亚和亚述的军事由量对比就发生了转化。公元前14世纪以后,巴比伦尼亚在军事上已无法与亚述抗衡。但是,尽管亚述一直不断地对巴比伦尼亚发动战争,甚至在短期内曾占领过它(如亚述国王图库尔蒂-尼努尔塔时期),亚述人仍然相当尊敬巴比伦尼亚,并把它看作两国共同文化的发祥地。当然,这是在提革拉-帕拉萨三世即位(约在公元前745年)并将亚述的军国主义推进到残暴的最后阶段之前。
  公元前932-前745年期间,亚述把位于其西部疆界之外的地区作为发泄侵略欲的对象。公元前932-前859年期间,它征服了阿拉米人的社区,这些社区定居在幼发拉底河以东,正巧处在亚述领土的西部门口。公元前858-前856年,撒缦以色三世征服了比特-阿迪尼,使亚述军队得以进入叙利亚,比特-阿迪尼是横跨在幼发拉底河西边突出部的一个阿拉米人的国家。不过,叙利亚诸小国面临的共同危险使它们将彼此间的地区性冲突暂时搁置起来,公元前853年,撒缦以色在奥龙特斯河畔哈马以北的卡尔卡被叙利亚联军击败。他又在公元前849年、前848年和前845年几度入侵叙利亚,而反亚述联盟的破裂使他得以在公元前841重创大马士革,迫使大马士革过去的盟友承认亚述的宗主权。不过,在公元前831年,撒缦以色遭到乌拉尔图人的反抗。公元前827年,亚述国内发生了起义,一直持续到公元前822年。这场起义使他和他的继任者沙姆希-阿达德五世无法继续行动。乌拉尔图人在争夺叙利亚北部和西利西亚东部地区控制权的斗争中,在其国王阿尔吉什蒂一世(公元前785-前753年在位)领导下,已经联合成了一个强大的、富有竞争力的国家。乌拉尔图战胜了亚述。到公元前745年,这些战略要地已在乌拉尔图人的控制之下,而不复为亚述人所有。
  亚述人的这一失利意味着由撒缦以色三世首倡的,使亚述成为控制地中海东部地区强国的企图已告失败。尽管如此,亚述在公元前934-前853年间所发挥出来的军事力量仍然令人难忘。位于亚述本土,从底格里斯河左岸到扎格罗斯山脉西南山脚之间的富庶的带状农业区是亚述的经济基础。位于亚述心脏地区的这片肥田沃土的面积大于库什人军事力量的经济基础——纳帕塔周围的农业区,却远远小于巴比伦尼亚的耕作区。亚述人既不象巴比伦尼亚,也不象库什,它的农业主要是靠天吃饭,并不依靠水利灌溉。在西南亚,在开发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下游冲积盆地前即已发明的,靠天吃饭的新石器时代农业定居点的所在地,正是后来成为亚述的那一地区。这一历史事实使人们不免发问,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上游盆地,先是从苏美尔到阿卡德,又从阿卡德到亚述,这种国家位置转移的因由是否正是灌溉系统遭到破坏?至少这是部分原因。因为灌溉系统曾使苏美尔和阿卡德过去的沼泽荒原变成良田。
  人或大自然都能破坏灌溉系统。地方社区间的争斗或外来势力的征服战争也会使它毁于一旦。另一种可能性,则是由于灌溉用水带来大量盐碱,或从下层土壤泛出盐碱,结果,大自然使人造的良田贫瘠化。大自然的这种恶作剧也已部分地破坏了现代灌溉工程,如在旁遮普和墨西哥。至于人类的丑行,自苏美尔-阿卡德历史开始的那一天起,这类记录便已不胜枚举了。
  在尼罗河谷地,大自然比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盆地表现得要有预见很多。直到公元1902年,即阿斯旺的第一座水坝竣工时,尼罗河的洪水每年都会给埃及带来新的、肥沃的淤泥,不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类,都无力拒收这一赠礼。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下游灌溉系统的人工性和脆弱性,是否正是苏美尔和阿卡德衰落及亚述崛起的原因?公元1258年蒙古人入侵伊拉克时,其灌溉系统的确变成了废墟,重建工作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不过,公元1258年这场突如其来的、人为的灾难来临之前,大自然的力量是否已经开始使伊拉克的农田逐步贫瘠化了?我们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足以回答这一问题,不过,下述事实肯定可以作为间接答案:在亚述崩溃之后,它的土地仍然相当肥沃,足以成为后来许多帝国的经济基础。这漫长的帝国系列,以亚述的迦勒底人后继国为起始,以包括巴比伦尼亚境外不那么肥沃的地区在内的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帝国为终结。

楼主原谅我不知道一些人的中文名……我只知道英文的……字的却有点多,但我确定肯定可以帮到LZ
这么说吧:苏美尔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早居住的人,他们的文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苏美尔人公元前3600年就已经settle down(原谅我吧我真的不知道中文……)了,公元前3200年就已经有了发展成熟的文字,英语叫cuneiform。Sumer(原谅我不知道中文名……)这个地区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的南部,比较靠近波斯湾,苏美尔人就是最早在这里居住的。
但后来美索不达米亚来了很多不同的人,像闪族人(主要是从阿拉伯半岛来的)和Indo-Europeans(主要是从高加索山脉来的)。阿卡德人只是其中一个部落,不过阿卡德人的却在短时间内暂时统治过整个美索不达米亚。
后来,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游牧民族Amorites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并且settle down,建立了一个城市——巴比伦。Amorites其实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古巴比伦人。古巴比伦人也是统治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包括当时那里的许多不同的民族(包括苏美尔人,阿卡德人等等)。
其实中国历史里说古巴比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就我理解,四大文明古国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关于这个部分我就不解释了- -LZ有兴趣私聊= =
继续说。古巴比伦后来又被其他的游牧民族给打败了,美索不达米亚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很多的人,像赫梯人就是其中一支几乎所向披靡人,甚至埃及人都来凑过热闹……但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有一支游牧民族,亚述人,来到美索不达米亚,于是他们就一路打着打着把所向无敌的赫梯人给打败了,统治了美索不达米亚。亚述人的王国,或者说帝国,确切的说应该是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600年。
但是,很不幸的,这么厉害的亚述人最后还是被其他的游牧民族又给打败了……就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这个时候是Medes和Scythians在美索不达米亚比较霸道……还有往西一点的Anatolia,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也有一支挺厉害的Lydians。再说阿拉伯半岛,当时波斯湾周围有一群人,叫Chaldeans(这个拼写可能有点错误,见谅= =),迁居到了原来的古巴比伦,于是他们就变成了新巴比伦……举世闻名的空中花园就是这群新巴比伦人建的……
再后来,公元前550年左右,有一群人,波斯人,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于是这群厉害到一定境界的人不但是统治了美索不达米亚,更是把埃及给统治了。波斯人的帝国从埃及一直到喜马拉雅山脉,有现在 的美国那么大……
再后来,公元前33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的学生,Alexander the Great(他是Macedonian,不是希腊人),把波斯人一举给打败了……
LZ我知道字有点多,不过如果LZ还有其他想知道的可以加QQ1628950690.
谢谢……

汉莫拉比是说西塞姆语的阿摩利人後裔。与蘇美人没半点关系,与阿卡德人可能是超远亲戚(阿卡德人说东塞姆语)。
阿摩利人继承蘇美人和阿卡德人的文化,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古巴比伦文明。
蘇美城邦的没落很难三言两语说得清楚。
最后一个蘇美王朝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被伊朗高原上的埃兰文明所灭。自此蘇美文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1.秦的女子偏好橘色系的妆容,眉妆的流行甚至延续到汉和唐,是经典而且被扶桑所学习的一点眉。重点是眉心浓,眉头和眉尾淡。秦和汉代唐代最大的差别,就是眼妆,具体的说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眼线。秦女喜好将眼线画得长和浓,使眼睛呈现明显的丹凤眼型。唇色以暗红为主,秦女民风较豪放,但唇妆就是中国后来延续的经典的樱唇妆。

2.唐的民风开放。因此唐女子妆容多有变化。先是有引导后世“一白遮三丑”的经典白面出现,一点眉也延续出远山黛,青黛,柳叶黛等多种其他妆容。唇妆受秦影响深。唐女子白面两颊的胭脂常抹成圆形,取意面部圆润有福。后期有杨玉环发展出额心花钿,先由小笔画花,再剪金箔贴上。唐受胡风影响极深,因此也有一段时间盛行素面不行妆的风潮。眼妆以杏眼为审美,即橄榄形。

3.宋民风极为保守,唐代女子的开放风气受极大打压。因此宋代女子妆容极为素洁。已记资料中极少提及。白面粉颊的唐妆绝迹,额心花钿几近于无,值得一提的是远山黛在宋十分盛行。妆容以清新高雅为主,强调自然肤色及提升气质为主题。眼妆延秦丹凤,但更为自然,淡淡斜飞入鬓的眼型在许多宋代仕女图中都可查证。

4,元朝女子蒙古族宫廷多以暗红色着妆,仍十分简洁。元民间女子盛行素颜风潮,与前两朝的艳丽与高雅反差极大。整体妆容随意。

5.明代女子着妆以明亮为主,艳丽色彩盛行,甚至延续到清代的各种眉妆。与清代相差最大的是明女脸颊色彩偏亮,唇色自然。整体而言,明妆是最符合现代审美观的。

6.清代女子妆容宫廷民间反差大。官宦及宫廷女子着色沿袭秦,以橘色为主,艳丽的色彩张力是清上层的着妆风尚。柳叶眉,水眉,平眉,斜飞眉占据主位。眼妆反腔调素净。脸颊着色偏暗,唇色艳红居多,强调艳丽雍容。民间多素净。但总体与其他朝代相比,妆容严谨,一丝不苟,较死板。

求巴比伦王世系表
答: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

谁知道古巴比伦的资料? 急需。谢谢
答: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605BC新巴比伦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遗产
答: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92,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

古巴比伦的详细介绍。
答:骁勇善战,争 汉谟拉比强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巴比伦是苏美尔人建立的吗
答:而巴比伦王国就座落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公元前3500年后,苏美尔人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很多奴隶制城邦,其间不断地出现政权更迭,使国家一直处于无序状态,最后苏美尔很快地衰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继承了巴比伦城邦的王位,他自称是“月神的后裔”。并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最终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

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及分布
答:世界四大文明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的其他神话
答:这部典籍是用阿卡德文写的叙事诗, 直至公元前二世纪还有它的抄本。学者们普遍认为: 这是巴比伦王朝建立者们授意最高祭司集团编写的。其用意是改写苏美尔人的创世神话, 以显示巴比伦人是世界的创立者, 巴比伦的君主是由神授予的。从内容来判断, 它撰写的年代应在汉谟拉比王在位之前, 因为汉谟拉比法典的前方已...

早期人类文明有哪些
答: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92,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

世界4大文明古国哪些啊??
答: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古埃及是指从公元前4000多年开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而结束,位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为一个基于灌溉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发明了什么
答:①《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科技的论述,是古代巴比伦科技成就的体现。 ②哲学为社会科学,但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对科学技术影响很大。 但它们毕竟都建立在农业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是农业文明的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迅速出现,而四大文明古国的农业文明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