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的作者是

作者&投稿:咸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福利经济学》是英国经济学家阿瑟·赛西尔·庇古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20年

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德经济异军突起,英国的霸主地付岌岌可危。为了与美、德抗衡,英国不得不革故鼎新,掀起一场技术革命。然而技术革命虽然给英国造就了繁荣,但同时也使广大工人饱尝失业的痛楚。

因此,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庇古,为此心急如焚。他希望能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给内外交困的英国带来火种,驱走可怕的黑暗。而他的“火种”就是1920年出版的名著《福利经济学》

基本观点

福利经济学的思想基础,是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庇古作为资产价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他在《福利经济学》中不是附带地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他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主张国家应当关心论福利问题,而是系统地论述了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建立起福利贫穷问题,应当采取适当措施致力于福利的增加。

基本内容

(1)利与经济福利。福利的性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福的广义(自由、安全、家庭和谐、友谊、精神愉快等)与义(经济福利)两个基点:国民收入的数量大小代表了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大小,国民收入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经济利也增加。在国民收入数量既定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分配越来越平等则社会福利就越大

(2福利与国民净产品、国民净产值,应古境子马是尔方法,按要国收专员的实用方法,将国民净产品定义为人们用然败入购买的有东两,其个值总量应大致与-国的货币收入相等。国民净产品的增加或减少并不一定反映社会福利水平的增加或减少。这要看社会福利的分配程度。

(3)资源配置与国民净产品,边际社会净产品,1年中既定量资源合理使用时追加基边际增量后引起的从社会鱼度来看的总产品的增加量(火车冒烟而烧毁的铁路沿线的林木,虽无须铁路公司赔偿,但计算铁路运输的边际社会净产品时,却应作为损失被包括进去)



凯恩斯和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基于什么理由提出国家干预?
答:借助于国家的干预,市场秩序又得以重建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

现代福利制度从经济学解释,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答:福利经济学理论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什么原则:普遍化原则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应用福利经济学图书简介
答:这本书于2004年10月由享有盛誉的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ISBN号码为9787801629951,对应的十位编号为7801629957。全书共分为345页,内容详实且丰富,总重量约为0.466公斤,对于读者来说,是一本既充实又便携的学术读物。该书定价为人民币39.00元,无论是对于希望深入研究福利经济学的学者,还是对相关领域感...

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论点:①资源最优配置论,认为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一个行业的边际社会纯产值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值时,国家可以通过补助金政策扩大这个行业的生产;反之,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缩小这个行业的生产。②收入最优分配,其标准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皮古的福利经济学的内容是什么,与帕累托福利经济学有何异同?
答:paine你好,我参考了一下《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厉以宁、吴易风、朱懿著,商务印书馆1984)。这本书认为帕累托对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贡献在于他提出的“最优状态”这一分析工具,而在分析最优状态时又采用了埃奇沃思使用的“无差异曲线”和“契约曲线”概念。帕累托提出“偏好顺序”来代替效用...

权利、合作与福利的经济学编辑推荐
答:伦理学、政治哲学、法学和社会学等的研究者们,都能从中找到理论启示和参考点。作者萨格登尽管自谦地表示,该作品并非伦理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也不是提出道德规范的论著,但他提出的观点——一项惯例即使对社会福利没有直接贡献,也能获得道德权威,这一论断对理解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什么是福利经济学
答:福利经济学(英语:welfare economics)是对经济体系的规范性分析,即经济运行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等问题的研究。福利经济学在简单的自利人性的假设下,设定评价人类行为效率或效益的唯一标准是效用,它以如此简单的联系来评价和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确认人必定以自利的行为来谋求效用或福利的最大化...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三个学派是什么 由谁提出 及各个学派的理论分别是什...
答:剑桥学派、瑞典学派和美国学派。剑桥学派居支配地位,以马歇尔为代表,创立了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其门徒构建了福利经济学及市场和厂商理论。瑞典学派代表人物是维克塞尔,把货币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综合在一起,建立了重视投资需求分析的瑞典学派,提出了著名的“累积过程理论”。美国学派代表是克拉克、奈特和费希尔...

...什么?科斯完全否定了庇古的分析吗?(新制度经济学)
答:本文涉及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某工厂的烟尘给邻近的财产所有者带来的有害影响。对此类情况,经济学的分析通常是从工厂的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之间的矛盾这方面展开的。在这一方面,许多经济学家都因袭了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他们的分析结论无非是...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理论
答:同罗宾斯不同的是,他们认为福利经济学仍然是有用的。1939年,卡尔多发表《经济学的福利主张与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一文,提出了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的问题。此后,希克斯、T.西托夫斯基(1910~ )等人对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继续进行讨论。主张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作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反对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卡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