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乱世,老百姓却只对三国情有独钟,知道刘备的绝对比知道刘裕的多,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投稿:祁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每逢乱世,就有刘家的人,如入刘秀(东汉),刘备(三国),刘裕(南北朝),而没有一个姓项的人?~

在东西汉期间,由于民族大融合,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被汉朝皇帝赐姓刘,比如匈奴的刘渊,还有很多别的少数民族,如鲜卑,突劂,甚至契丹,都有为了表示自己血统的高贵而冒姓刘氏的,尤其是乱世,要想夺天下,有一个大义名份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冒用刘姓就成了一个风气,这好比扯起虎皮当大旗,不管扯的是不是虎皮,总之是杆大旗了,哈哈.
说到姓项的,项羽的叔叔项伯都改姓刘了,当然越来越少了.
看来楼猪对姓刘的有这么多名人很是自豪啊,要知道,姓刘的英雄多,狗熊也不少,可不能单以姓氏论英雄哦.这么多刘氏王朝小国,最后不都亡在他姓手里.
西汉亡于王,东汉亡于曹,蜀汉亡于司马,刘氏前后赵亡于石,赫连勃勃也曾冒姓刘,亡于拓跋,南朝刘宋亡于萧,五代十国的后汉亡于郭,南汉北汉亡于赵.....再后来,刘氏便懒得当皇帝了,呵呵呵.

历史上有这么位英雄,出身和三国时代的刘备没什么区别,织席贩履之徒,但他和刘备一样胸怀大志,以少胜多,以弱打强,南平越南,北破大魏,消灭仇池、后秦、南燕、桓楚、西蜀五国,最终在黄河以南广袤大地剪灭群雄,奠定一世帝业。宋朝辛弃疾有诗赞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发果不是他早逝几年,很有可能比大隋早一个半世纪统一中国。
他,就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
想当年,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兴兵伐吴。刘备为什么不再按与诸葛亮商量的“隆中对”战略出招,不顾一切窝里斗了呢?难道是刘备老糊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刘备深知时也、势也的道理。此时吴国已偷袭荆州、斩杀关羽,且与曹魏达成联盟,并将关羽之头送与曹操,与蜀汉彻底撕破脸皮了,两国已势同水火,哪里还有合作的可能?此时刘备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了匡辅汉室战略,改为“先灭吴,后灭魏”。灭吴后与魏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只不过夷陵兵败,他的这一愿望化为泡影罢了。
让刘备欣慰的是,二百年后,另一位刘氏宗亲悍然出世,他乃汉高祖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同样出身卑践,织席贩履之徒;同样志向远大,有吞吐华夏之志;同样武艺高强,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同样谋略出众,善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硬仗。这位和刘备差不多的英雄,做出了超越刘备乃至曹操、司马懿的辉煌战绩,刘裕刘寄奴灭了东晋,顺便也给刘备报了当年司马氏灭蜀之仇。
刘裕虽是皇室之后,但到了刘裕父亲之时,已经家贫如洗了。刘裕的生身母亲名叫赵安宗,生刘裕分娩时难产去世,父亲刘翘甚至给刘裕请不起乳母吃奶,一度想当弃婴将刘裕抛之野外。后来一度将他送到舅舅家奉养成人,所以刘裕小名又叫“寄奴”。寄是寄托,也是寄人篱下也。刘裕的父亲不久后也去世了,父母双亡的小寄奴与继母萧义寿和两个同父异母弟弟一起生活,撑起家庭的重担。刘裕和刘备从事一样的职业,卖草鞋。不过,他好象比刘备脑瓜灵活一点,除了卖草鞋外,还种地、砍柴、打渔甚至赌博,挣点钱贴补家用。刘备卖草鞋时,叔父刘元起就断言“此儿非常人也!”,刘裕卖草鞋时,丞相王导之孙王谧就慧眼识才,对刘裕说:“卿当为一代英雄”!真让人怀疑刘裕是不是刘备转世为人!
刘裕和刘备一样也选择了投军。刘备赶上了黄巾起义,成为破黄巾的英雄;刘裕赶上了五斗米道孙恩起义,成为破五斗米道孙恩的英雄。刘备破黄巾,斩程远志、邓茂、高升,箭射张宝;刘裕大败孙恩,屡战屡捷,最后将孙恩追到海上,逼得他跳海而死。
刘备当年被曹操打败,曾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暂时栖息在曹操手下韬光养晦。类似的经历奇迹般在刘裕身上也发生了。他跟随刘牢之讨伐虎视三吴的楚王桓玄,刘牢之不听刘裕的建议,结果惨败于桓玄,致使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被杀,刘牢之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归桓玄门下暗蓄大志,做了桓玄的中兵参军。桓玄是曹操、曹丕一样的人物,他感到时机成熟,逼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政权。桓玄虽未与刘裕青梅煮酒,但同样看出了刘裕的英雄本色,他对王谧说:“昨日看见刘裕,气度不凡,是人中豪杰”。其实他哪里知道,王谧早在刘裕卖草鞋时就看出其英雄本色了。当年提醒曹操不要放走刘备的人,是程昱,程昱劝曹操趁早杀了他。如今程昱的角色被桓玄的妻子刘氏替换,刘氏对桓玄说:“刘裕行止有龙势虎志,看问题不同凡响,不会久居人下,宜尽早除之。”,而桓玄知道刘裕是英雄,不忍图之,且想用之。正如曹操留下刘备给自己埋下祸根一样,桓玄留下了刘裕,给自己也留下了掘墓人。
正如刘备以衣带诏为名反曹一样,刘裕以晋安帝被废的名义召集北府兵残部反桓,慧眼识才的王谧成为他的伯乐,推举他都督扬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八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持节,不久又奉武陵王司马遵承制总百官行事,刘裕不愧一世英雄,可谓一呼百应,刘备反曹,定军山一役,斩了夏侯渊;关云长水淹七军,俘于禁,斩庞德,诸葛亮五出祈山,虽屡有斩获但终未成大功;但刘裕反桓,摧枯拉朽,斩桓玄猛将吴甫之、皇甫敷,并最后追斩了穷途末路的桓玄,顺利迎晋安帝复位,完成奇迹般的逆转。
我们总在猜想,如果刘备杀了曹操父子,迎回献帝匡辅汉室后会怎样?历史没有给刘备机会,却给了刘裕这样的机会。晋安帝复位后,刘裕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职位,开始了他南征北战的征程。当年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访得诸葛亮后如鱼得水;此时何无忌向刘裕也推荐了一个最适合当主簿的人选,这个人就是刘裕的“诸葛孔明”刘穆之。刘裕南征北战,刘穆之成为他最佳留守后方足粮足兵的人才,有如汉刘邦的萧何。当年刘备的敌人只有曹魏与孙吴,此时刘裕的敌人简直太多了,五胡十六国乱世,需要他一一平定。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都曾北伐无一成功,刘裕北伐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南燕,南燕国主慕容超,占据今天的河南、山东一部,刘裕急攻,慕容超与后秦国主姚兴唇亡齿寒,派人求救。然而正象蜀汉与孙吴当年并非真心协同作战一样,后秦国主姚兴只是佯派十万兵马支援,实则按兵不动以观成败。刘裕识破姚兴的伎俩,大破南燕,尽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慕容超被生俘押解回京师健康斩首示众,南燕亡。南燕灭亡后,后秦独木难支,岂是刘裕的对手,刘裕以“当世孔明”刘穆之任尚书左仆射,内总朝政,外供军粮,自己率大军分四路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攻陷长安,后秦国主姚泓率群臣投降,后秦亡。灭后秦之战后,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原后秦国土归刘裕所有。
刘裕在世,兵锋所向,可谓天下无敌。灭谯蜀,锦囊妙计,一战而克;击仇池,氐王杨盛撤出汉中,献表投降;却月阵,用两千步兵大破北魏三万骑兵,创造以少胜多的神话;平内乱,卢循、刘毅、司马休之无不丧胆。东晋境内,以刘裕一己之力,在国破家亡之际,竟然奇迹般逆转成功,而刘裕也因功都督徐州、南徐、豫、南豫、兖、南兖、青、冀、幽、并、司、郢、荆、江、湘、雍、梁、益、宁、交、广、南秦共二十二州,获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比当年曹操权势更大更强。
刘备灭曹后会如何处理与汉献帝的关系?刘裕给后人做出了榜样,那就是“彼可取而代之也”。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如果他真是刘备转世,也报了当年司马氏派兵灭蜀之仇。刘裕称帝后,派兵南征今天的越南,灭林邑国,自此南到越南南部,北到黄河南岸,七分天下有其四,与北魏政权形成对峙局面,实现了刘备夷陵之战前想达到的战略目标。刘裕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希望实现南北统一的帝王,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北朝也叫魏国,南朝叫宋国不叫汉国罢了。如果不是刘裕英年早逝,凭他的英雄气概,或许北魏政权并不是他的敌手,到那时,中华历史上提前五百年会有一个比肩汉唐的强宋冲天而起也说不得。

因为现在三国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面,出现的人物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比如说,艺术上的表演。黄梅戏,京剧什么的,空城计,失街亭,斩马稷之类的层出不穷。还有吧,老人家都知道的,家里面拜的财神爷是关公,出格一点的,弄个编制手工艺拜的祖师爷是刘备吧。更夸张的,理发的师傅的祖师爷还是张飞呢。(虽然一把是理发刀,一把是大砍刀,都是整脑袋的。)扬州的评弹,上海的说书人讲的段子不是水浒就是三国,能不贴近民生嘛!所以说,就这么些年的历史来看,三国的史实是最靠近老百姓的。口头语还说曹操曹操就到呢。
更重要的一点,三国时一个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包含民族感情的。有战争,有死亡,最后还是合成了一个家。说明了老百姓对中国统一的向往和信念。故而,民风民俗上都会因为这些发自内心,刻入骨髓的情怀而一代又一代的滋养中国的孩子。这也是三国流传在百姓当中绵绵不绝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记载乱世的史书中,三国志是比较中立的。春秋战国的史书成了经书,不够平民化,南北朝的历史只有一半(北朝正史不足),隋史,元史,明史都是后面的朝代修的,修书者对前朝可能比较公允,但对自己如何获得天下都进行了严重的歪曲,五代史是宋朝修的,在元朝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元杂剧关于三国的戏剧非常多,很多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是这个时候涌现的,三国开始成为大众文化,明朝的时候从皇帝到老百姓都喜欢三国的故事,皇上频频加封关羽,士大夫继续编各种三国的戏剧,老百姓喜欢大众化的三国评书,三国戏剧。也就是这个时期,罗贯中整理了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又结合三国志,写出了《三国演义》。到了清朝的时候《三国演义》被誉为第一才子书,在诸多演义小说中占据着最高的地位,更加受到各个阶层的追捧。

个人认为三国时代是一个比较民主和开放的时代,个人有足够的可选择性,老板也能够从众多的人才中选用适合自己的,且社会物质文明相对发达一些了,高人们即使不出山也能在家种地混饭吃,不像春秋,孔子不出来做官就得饿着。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因此这个时期人们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刘备,完全可以通过依附权贵混日子,也可以自己创业,而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性。
再者,三国时期,不存在政治上的对错,因此无论给哪个老板做事情都不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这可能也是人们比较向往的原因吧。

三国故事的流传太广泛了,主要是历朝历代对于忠君爱国和忠义贤良等传统思想的宣传需求,对于三国中的诸葛亮和关羽的神化,有利于历朝历代的思想统治,推行儒家文化的忠君、忠义思想,对于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他们都不遗余力的宣传三国。而且在宣传三国时,突出的就是这两个人物。
尤其是《三国演义》更是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义成经典小说,深刻影响了明清以来近代和现代人的思想。真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更是因为人们对于诸葛亮和关羽的崇拜,才会广为流传,情有独钟!

(不过在我看来《三国演义》的真正的书胆,应该是曹操!哈哈)

这就是宣传的力量,在古代有三国演义的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宣传手段,老百姓口口相传里面的英雄任务和英雄事迹,为他们建庙宇,将他们神化。一直到现在,又有更为先进的传媒手段将这段历史这部小说展现在老百姓面前。

古代王朝衰败让老百姓吃苦,为什么说王朝兴盛,老百姓也没好日子过?_百...
答:自然是底层的老百姓。他们需要远离自己的故乡和土地,为新的王朝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请诸君回看历史:秦朝一统六国,刚刚兴盛的时候,秦始皇命人修建长城、修建秦直道、修建豪华的宫殿,如此的大兴土木,受苦受累的终究还是老百姓;隋朝终结南北朝的乱世,一统天下,之后隋炀帝就开始命人修建京杭大...

三国乱世中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魏蜀吴哪个政权适合他们安居乐业呢...
答: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由于大范围、高频次战争的干扰,魏、蜀、吴哪一国老百姓的日子都不会真正好过。尽管如此,三国之间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看到这个话题,很多人会首先想到蜀汉。因为在三国里,大家最喜欢、印象最好的人物非诸葛亮莫属。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也有对西蜀的描述:...

盛世和乱世有什么关系?
答:对立是因为,社会在发展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战争,必然会产生乱世,当战争结束,胜利的一方总是会总结经验,解决乱的局面,从而产生治占主导的盛世。治与乱又统一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无非是乱到治,又到乱,在到治的循环过程,生活在乱世的百姓虽...

五边花是历史上汉人最黑暗的时期五边花胡人是怎么生活的?
答:所以乱杀一旦开始,不管杀谁,老百姓都要遭殃。3.帝江时代:先秦匈奴为什么会带头?因为匈奴迁入较早,人数最多,所以与汉文明的联系更深。有资料显示,晋代有870多万匈奴人迁徙。这个数字是滋润的,但足以说明匈奴是北方第一胡部落。匈奴,先是内部战争,前者为赵,后者为赵争霸。他赢了和局后搞种族压迫,然后被冉闵打死。

让中国进入乱世的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历史进步的?
答:二是被列强欺负的状况并没有缓解,而且日本这样的列强,还全面侵略中国,差点让中国亡国。三是中国陷入了近40年的分裂和战争之中,就像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乱世一样,老百姓朝不保夕,穷困不堪。那么,既然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进入了这样一个悲惨的境地,为什么还认为,辛亥革命是历史的进步呢?一、辛亥革命...

三国时期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
答:不可能,黄巾之乱在各地都是百万级的爆发,这么多人的战争,一个普通老百姓能活下去就很难了,以曹操为例,我们看看曹操的军事生涯中出现的一些字眼,就知道老百姓过的如何了。曹操击败黄巾占据兖州后,有了乱世中的第一个根据地和第一桶金。据记载,曹操此战迫降得到战士就有三十万,其他跟随黄巾造反...

老百姓倘若活在乱世,是不是注定要沦为各种势力的炮灰?
答:你好!你提出的问题比较犀利!不过,关注民生,也是小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个人认为:除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苏区,到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老百姓不是各种势利的炮灰。其他时期各种势利的炮灰!过去做炮灰还可以取得升官发财或者做帝王的机会。如果厌世还可以寻找到世外桃源,过着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而现在...

古代王朝衰败让老百姓吃苦,可是王朝兴盛之后百姓仍然吃苦,这到底是什么...
答:除此之外,就要说说官员们的贪财造成的影响了。那么这些官员为什么要贪财呢,说到底还是皇上的不作为,没有施行严格有效的制度。古代王朝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甚至出售官爵,并且价格还不便宜,因此这些官员在当上官后,就疯狂的捞钱,不但把买官的钱赚了回来,甚至变本加厉。综上所述:百姓的苦是无解...

古代乱世,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哪个更黑暗?
答:作为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以来最为混乱的两个时期,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不仅是当时中华百姓的灾难,更是一定程度上整个中华文明的灾难,前者是不断藩外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而后者则在混乱的七十二年时间里,中国文化几乎停滞不前。不过言归正传,这两个朝代有太多要吐槽的地方,想听他们故事...

“无论朝代的兴或衰,最苦的永远都是老百姓”有道理吗?
答:“亡,百姓苦。”任何时代下,统治者都要去体谅百姓的疾苦,热心地替老百姓做事。这样,百姓才会爱戴、拥护统治者的统治。不以为苦,反以为甜。在新时代下,中国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底层的老百姓攻坚克难,做好脱贫攻坚战。老百姓们都十分热爱、拥护新中国,渴望为祖国贡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