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的“因而用之”和“徐图挽救”的意思是什么?你对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怎样理解?

作者&投稿:帛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

(1)表现了义和团坚决反帝的精神,但义和团对西方列强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认为一切西洋的东西全是该灭的,带有盲目排?外性?。?(2)“因而用之”是因为当时义和团声势浩大,进入了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徐图挽救”是事先控制和利用义和团,然后等待时机予以剿灭。由此可见,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抵御西方列强,用西方列强的力量剿灭义和团,从而达到一箭双雕、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3)三则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第(1)问实际上考查义和团运动存在的局限性,第(2)问从侧面考查当时义和团、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变化及清政府采取的策略,第(3)问则考查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解答时,第(1)问应结合材料抓住“反帝”和“排外”两个信息;第(2)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企图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即实行这一政策对清政府的利弊得失;第(3)问应结合上述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如材料一中义和团的反帝思想、材料二中“因而用之”“徐图挽救”的含义、材料三中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奴颜婢膝的态度等,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概括指出其内在联系。?

义和团运动经历了一个兴起、发展、高潮(抵抗八国联军侵略)和失败的过程,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也有一个剿灭、招抚再剿杀的变化。帝国主义侵略日益深入,反映在中国政治上就是清朝统治日益半殖民地化,日益不敢得罪洋人,对反对外国侵略的人民斗争采取日益严厉的镇压手段,这就迫使人民群众在反侵略的同时不得不武装反抗清朝统治者的镇压,从而动摇和打击了清朝统治,如义和团运动初期,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灭的政策。随着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义和团大批迫近和进入京津地区,直接危及清朝统治,如果继续和义和团对抗,清朝统治包括慈禧太后也要立即被义和团运动的浪潮吞没,用清政府给各省督抚的电文说:“剿之,则即刻祸起时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因此,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承认义和团合法,企图加以控制利用。清政府公开改变“招抚”策略,转而“剿杀”义和团是在八国联军攻占天津,逼近北京之际。这时由于八国联军的血腥镇压,义和团力量遭到严重摧残,已不再构成对清政府的威胁,而八国联军的强大侵略势力直接危及清朝统治,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取得侵略者的“宽容”和“谅解”,清政府可耻地出卖了义和团,完全投入帝国主义的怀抱,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综上所述,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变化始终围绕一个目标: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统治秩序

1,因而用之,就是因势利导,借义和团的势力打击外国殖民者,2,徐图挽救,就是从长计议,慢慢消耗义和团势力,再挽救清政府的危局。3,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是因为义和团来势凶猛,一时之间不能镇压,转而想利用义和团提出针对外国殖民势力的口号,消耗义和团的势力,同时也给洋人打击,再计划镇压义和团。并不是真心想招抚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势力。

材料中的“因而用之”指利用义和团的盲目排外性来达到自己控制和利用他们的目的;“徐图挽救”指清政府后来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寻求和外国列强的妥协。
对于清政府招抚义和团的理解,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和利用他们以抵制列强侵略,保护清王朝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清政府在外国列强压力下的无奈和被动。在当时的情况下,义和团声势浩大,清政府很难对其进行镇压,因此采取了招抚政策。但是,这种政策也导致了义和团在后来的解散和瓦解中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组织,给清朝统治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而用之是就和宋朝的宋江他们起义一个样,朝廷要诏安他们 ;徐图挽救就是试图诏安他们挽救清朝的统治
清王朝只是为了自己的需要来招抚义和团,等义和团没对他们起到威胁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去管义和团了 後来清朝政府不和洋人一起共同打击义和团 导致义和团的 失败

既然义和团是"扶清灭洋”的,为什么清政府还要坑"自己人”呢?! 我`````...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也有一个剿灭、招抚再剿杀的变化。帝国主义侵略日益深...

出师表原文及注释
答:古之善用兵者,非能务为必胜,而能谋为不可胜。盖不可胜者乃所以徐图必胜之功也。我欲胜彼,彼亦志於胜,谁肯处其败?胜败之情战於中,而胜败之机未有所...两军对垒,如果没有办法了解敌情,便会因心里没底而产生疑惑,有疑惑因而容易产生恐慌心理,应对复杂情况时一定不能审慎行事;如果有办法了解敌情,心里便会很...

太平天国通讯有哪些变化?
答:《贼情汇篡》是清军方面搜集的太平天国情报的汇集,据这份材料的记载,太平天国上情下达的军事通信是这样的:所有政事,悉由伪侯相商议停妥,具禀于石逆(...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军事通信的畅通与否,对于太平军和清王朝军队都是生死攸关的,因而双方都十分注意保持自身通信的通达,并尽力断绝对方的通信联络。太平军进入...

蠡湖景区的西施与范蠡
答:“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

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文言文
答:那杜媺曲中第一名姬,要从良时,怕没有十斛明珠,千金聘礼。那鸨儿如何只要三百两?想鸨儿怪你无钱使用,白白占住他的女儿,设计打发你出门。那妇人与你...又道:“向承君家慷慨,以一百五十金相助,本意息肩之后,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

为什么马超的英雄事迹被轻描淡写了
答:说明马超在凉州起兵反对曹操时,曾与氐族贵族联合,关系密切,因而马超“逃入氐中”绝非偶然,很明显,他是企图与氐族贵族继续联合,进军凉州,回到自己的老家。 由于曹操势力强大,马超是否能顺利返回凉州,取得立足之地,再徐图发展,他自己也应该知道,这是很难有把握的。至于益州,早在刘备入蜀之前,马超曾打着“连蜀”...

求过秦论的译文
答: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后“安土息民”,徐图发展,甚至也可以重新恢复国家的统一,但是遗憾的是,秦朝钳口闭言的一贯政策,导致上下“雍闭...

人教版《过秦论》的原文及翻译
答: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后“安土息民”,徐图发展,甚至可以重新恢复...

过秦论翻译及原文
答: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后“安土息民”,徐图发展,甚至可以重新恢复...

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全文概述,要白话文
答:甘夫人尝夜梦仰吞北斗,因而怀孕,故乳名阿斗。此时曹操正统兵北征。玄德乃往荆州,说刘表曰:“今曹操悉兵北征,许昌空虚,若以荆襄之众,乘间袭之,大事可就...遂回步入馆舍,用剑尖削去此诗,弃剑上马。蔡瑁请曰:“军士已点齐,可就往新野擒刘备。”表曰:“未可造次,容徐图之。”蔡瑁见表持疑不决,乃暗与蔡...

古代范彝的详细事迹
答: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