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远古君民,称呼我国境内,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先民?

作者&投稿:明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境内曾经居住的远古居民有哪些~

  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我国早期的人类
  1、 1、元谋人:在云南发现,距今约170万年,是我们已知的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2、 2、蓝田人:距今约80 万年,是在陕西出土的最早人类。
  3、 3、北京人:
  (1)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 (2)时间:70——20万年前
  (3) (3)模样:与现代人不完全一样
  a、头部:残留猿类特征
  b 、双手和上肢:由于劳动,发展最快。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 (4)生产和生活:
  a、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能够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b、使用天然火
  c、由于生产力低下(根本原因)和自然条件恶劣,为了生存(直接目标),他们过着群居生活(实质是早期人类社会)
  d、使用简单语言
  二、 二、氏族公社时期
  1、 1、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的开始:
  (1) (1)时间:18000前
  (2) (2)地点:龙骨山山顶洞穴
  (3) (3)模样:同现代人大体一样
  (4) (4)生产和生活:
  a开始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
  b制造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c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公社按亲属世系关系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2、 2、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1) (1)半坡氏族:
  b、地点:西安半坡村
  c、时间:五六千年前
  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新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d、生产和生活 原始农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栗的国家)、蔬菜和麻
  饲养家畜和家禽
  原始手工业:用麻线织布;制造陶器,代表作彩陶
  定居生活:建造房屋,居住区、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墓地和窑场组成村落
  原始文字:半坡陶钵口沿上有符号二三十种
  2 地位:是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2) (2)河姆渡氏族
  a、地点:浙江佘姚河姆渡
  b、时间:6000年
  工具:使用骨器、木器、石器、陶器
  c生产和生活 原始农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饲养猪、狗、水牛
  建木结构房屋过定居生活(前提:原始农业发展)
  C、 C、 地位: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
  (3) (3)母系氏族公社结束:大汶口文化早期
  (4) (4)母系氏族公社共同特征:
  ①妇女起主导作用(因为妇女是当时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②按母系血统确定亲属关系
  ③没有贵践、贫富、阶级
  ④生产和生活资料归氏族公社所有
  ⑤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根本原因:生产力低下)
  3、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1) (1)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母系向父系过渡实质是亲属关系的的变化,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
  (2) (2)晚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出现,发生贫富分化(随葬品的多少是判断贫富分化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阶级。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01:00为三更,01:00-03:00为四更,03:00-05:00为五更。

扩展资料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诗经·国风·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确切记载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
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计时器

远古居民吧??
这里“远古居民”是一个统称词,这一节主要是称呼我国境内生活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的先民。《新华词典》释“远古”为“极远的古代”。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统称我国原始社会为“远古时代”,而在第一章里又将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先民称为“我们的远古祖先”。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古人类称为“早期人类”。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中说:“早期人类在我们这块土地上至少已经生存了上百万年。他们创造了辉煌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书写了中国史前史上最古老的篇章。”课文中的称呼,综合了各位学者的说法。

远古君民是个形容词,没有具体所指的时间定义,但是你要是形容旧石器时代,貌似不是很合适的,因为“远古”可以,“君民”就略显不妥啦!旧石器时代人们是以狩猎为主,没有城堡、国家之说,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形态,也就没有“君”---国王之说了,估计只有老太奶、奶奶、姑奶奶等等,所以,称其为君民还是不妥啊。咋地也得等到新石器后期吧

应该是夏商周三代以前的,传说中三皇五帝时。

中国的古称为什么是“华夏”?“华夏”的寓意是什么?
答:《辞源》对“中华”的解释为: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称其地带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这就搞混了三个概念之间的时间关系,其实“中国”一词比“中华”早出现1000多年,而且这三个词在表达上也有明确分工:“中国”是政权概念,指统治的疆域;“中华”是民族概念,指的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人称之什么人?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人通常称之为“夷民”或“夷人”,这个词在当时并没有贬义,而是泛指中原地区周围的各个民族和部落的人们。在当时,中原地区各个诸侯国和部落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战争和斗争,而对周边各族的人们并没有完全统治控制,因此他们在当时被称为夷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词在汉代以后有了...

中国古代称呼与现在称呼的区别
答:君 周代称诸侯为君。君在天子之下,大夫之上,指的是诸侯。秦统一天下后,称皇帝为君。君还是战国、秦汉时期贵族、功臣的封号。如齐国田文号孟尝君,魏公子无忌号信陵君。君后来又引申为对男子的尊称,故父和夫也可称君。臣 上古指男性奴隶。后来“君”与“臣”对举,臣包括君外的任何人。后“臣...

君民共主和君民共治什么意思。
答:意思君主与民众一起治理国家事物。为了改变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拯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变法图强,积极倡导“君民共主”,提出“君民共治”的政治思想,是君主立宪思想在近代的最初发端。反映了早期改良派对资产阶级民权的渴望和要求,对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在古代有哪几种称呼
答:中国在古代有华夏,中华,九州,赤县,海内等称呼。简介如下:1、华夏。也称“夏”或者是“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2、中华。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3、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是...

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答:民间传说,远古时代太上老君曾从天宫来到神农架炼过长生不老仙丹,并与炎帝神农氏一起建起冶金炉,冶炼钢铁打制农具,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在这里修建了老君庙(老君观),供奉太上老君神像和神农像,此山便称为老君山;比老君山更高的山就称为神农山。这件事足以说明,在人民心目中,神农氏的贡献是最大的,声望是最高...

秦始皇提出的一个什么称谓,被我国历代所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
答:上古时期中国便是起源于华夏民族,其实也就是指华婿族,华胥族的祖先生下伏羲与女娲,女娲生下少典,少典又生下炎帝和黄帝,所以统称为华夏子孙。这个华字有正统身份的意义在里面。还有就是华也代表着昌盛与繁华,对于当时的大秦帝国来说最为合适,这自古都说这天地间是天圆地方,所以居于中央便可以...

古代中国别称有哪些:
答: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神州(shén zhōu),俗称“神州大地”,又名“赤县神州”、“九州”(中国) ,是属于黄种人汉族的民族共同地域,面积达360万平方公里。5、中原 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称我国的,也就是说古代人们是什么时候才有这个概...
答:中国正式作为国家名称是中华民国,简称中国,也就是叫作中华的国家。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
答:2、《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3、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