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驾崩的真相是什么?史书又是如何记载的

作者&投稿:称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雍正皇帝如何驾崩的?~

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驾崩. 58岁病故。在河北省易县的清西陵中,有一座陵墓叫做泰陵,它就是雍正皇帝的墓地。雍正是一位引起后人争议较多的皇帝,他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实行的严厉治国政策让人评说不已,而他的突然暴死,更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

暴死之谜

关于雍正之死,清宫档案中雍正朝的《起居注》是这样记载的:雍正十三年八月(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住在圆明园,八月十八那天他与大臣们商量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八月二十他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第二天仍然正常办公,说明这时他的身体仍然很好。

但到了八月二十二,他却突然得病,当天晚上,已经奄奄一息的雍正便宣布传位给儿子乾隆。第二天,58岁的雍正就在圆明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对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清朝官方只有如此简单的记载,也没有说明任何原因。这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于是,关于雍正死因的种种说法便产生了。

民间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当时有一位侠女叫吕四娘,她的父亲和爷爷都因文字狱被雍正杀害。为报仇,吕四娘砍去雍正的头。因此,在安葬雍正时,只好铸造了一颗金头。

另一种说法更让人吃惊。据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被雍正霸占,成为皇后。曹雪芹想念恋人,就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毒死。

还有的野史传闻,说宫女与太监串通一气,用绳子把雍正勒死了。

这些传说表明,雍正生前因治国严厉招致许多人的怨恨。但是民间传说不是历史事实,这几种说法并不可信。另外,有史学家曾经推论,雍正是突然中风死去的,但尚未拿出特别有说服力的证据。

崇尚丹药

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历史学家们近年来对清宫档案进行了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极大。

炼丹是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为的是长生不老。丹药,也就是仙丹,是道士们用铅砂、硫磺、水银等天然矿物做原料,用炉鼎烧炼而成。相传,吃了这种丹药就可以长生不老。

雍正没当皇帝的时候,就对丹药产生了兴趣。他曾写过一首《烧丹》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从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对炼丹有了相当的研究和兴趣。

雍正当上皇帝后,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把他封为“紫阳真人”,雍正特别赞赏张伯端发明了金丹要领。

至少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开始,雍正就经常吃道士炼制的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从他对田文镜奏折的批语中,可以知道他感觉服后有效,还把丹药作为礼品赏赐给鄂尔泰、田文镜等大臣。

访求术士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春,雍正闹了一场大病。为治病,他命令百官大规模访求名医和术士。这份谕旨没有让负责抄录的大臣代笔,而是皇帝一份份亲自书写,足见他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

很快,四川巡抚宪德写折子说,当地有个人叫龚伦,有长生之术,86岁时还得了个儿子。雍正立即谕令此人进宫,但此时龚伦却死去了。为此,雍正十分惋惜。

浙江总督李卫秘奏说,民间传闻河南道士贾士芳有神仙之称,特推荐此人进京为皇上治病。贾士芳原是北京白云观道士,后来浪迹河南。贾士芳进宫初期,雍正还觉得治疗挺见效,可后来他渐渐发现,贾士芳用按摩、咒语等方术控制了自己的健康。天子岂能容他人摆布,雍正于是下令将贾道士斩首。

雍正虽然杀了贾士芳,但他并没有因此失去对道士的信任。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从闹病到死去的大约5年时间里,他一直频繁地参加道教活动。此外,他还在主要宫殿安放道神符板,甚至在御花园建了几间房子让道士娄近垣等人居住。雍正在苏州给道士还订做了法衣,一次就是6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雍正当年穿道教服装的画像。所有这些都说明雍正确实信奉道教。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严冬,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过度死于圆明园。死庙号世宗。 活了58年

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无论是他的皇后皇子,还是身边最得宠的大臣都没有丝毫心理上的准备。据雍正朝大学士张廷玉的《自订年谱》中记载,雍正帝在临终之前,没有丝毫一病不起的迹象,张廷玉在雍正帝死之前不久,还曾“每日进见”,雍正驾崩那天,张廷玉被被急召进宫,得知雍正皇帝已濒弥留,这个消息使他“惊骇欲绝”。雍正死的很急,而且关于他的死,清朝官书正史上又少有记载,据雍正的《起居注》记载的:雍正帝在八月二十一日的时候,感觉身体有点不适,但仍可以,召见臣工。到了二十二日的时候,雍正没有再召见臣工,皇子宝亲王、和亲王终日守在身旁,以防不测。到了戌时(午后七时至九时)的时候雍正皇帝的病情突然加重,宫中传出急诏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觐见。结果到了二十三日子时(夜十一时至翌日一时)的时候,雍正帝就龙驭上宾了。但是官书正史上并未言明雍正到底是患了什么疾病。而且官书实录,起居注等文献对雍正生病期间的状况也稀有记载。以至于时人后人都对雍正的死因枉加猜测,众说纷纭。雍正帝驾崩之后,他的灵柩在清宫只停放了19天就被移厝到雍和宫永佑殿。为什么他的灵柩会这么着急从皇宫中移到寺庙里来,难道雍正的死真的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吗?  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由于雍正皇帝在西陵首建泰陵,从而产生了“昭穆相问的兆葬之制”。原由是因雍正皇帝首先在西陵建陵后,其子乾隆认为如自己也随其父在西陵建陵,就会使已葬于清东陵的圣祖康熙、世祖顺治帝受到冷落;如果在东陵建陵,同样又会使其父雍正皇帝受到冷落。为解其难,乾隆皇帝定下了“父东子西,父西子东”的建陵规制,此称之为“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 泰陵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对于雍正皇帝的死,在《满清外史》、《清宫遗闻》、《清宫十三朝》等野史中也有记载,不过在这些野史著作中都认为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杀而死的。要说明这种说法,还要先从雍正六年的文字狱吕留良案说起。清朝入关后,秘密社会中依然存在着一股反清复明的秘密反抗运动。各地从与义师到秘密结社,用各种方法打击清廷。吕留良是清初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蕴含了大量的反清思想。到了雍正年间,也就是吕留良去世40多年后。有两位读书人曾静、张熙读了吕氏之书,受其影响,忽然萌生了反清复明的想法。曾静当时是湖南永兴县的一名生员,在科举的道路上屡试不中,后来便一边参加科举考试,一边在本地教书,被人称为蒲潭先生。曾静平时读书的时候看到了吕留良的宁可削发为僧也不赴清之荐举的事迹以及吕的《四书讲义》、《语录》等书中的“悖逆”文字。大受感动,于是一时心血来潮,自己也想做一名反清复明的斗士。他不仅这么想,而且还真的派了自己的学生张熙到吕留良家乡去访书。张熙在沿途道听途说了一些关于雍正杀父、逼母、篡位的传闻。并听说忠良岳飞的后人时任陕甘总督的岳钟琪都开始上书谴责雍正皇帝了。这些道听途说来的东西使得曾静感觉自己举旗反叛的事迹已经来临。于是便同张熙一块写了一封策反信,前去策反岳钟琪。后来,张熙将这封署名为“天吏元帅”的策反信送到了岳钟琪的手中。岳钟琪看过之后,见信中全是一些大逆不道之词,惊讶万分。于是岳钟琪马上派人将张熙拘禁,经过审查张熙又供出了湖南的曾静,案情大白之后。岳钟琪慌忙如实上奏雍正帝。雍正皇帝十分震惊,于是便传谕浙江总督李卫捉拿了吕留良的亲族、门生,并销毁他的所有书籍著作。  后来,雍正曾亲自写作《大义觉迷录》来为自己辩白,同时为了表明自己的“深仁厚泽”,他没有杀掉曾静、张熙,而是令两人到各地去宣讲《大义觉迷录》。但是对于吕留良一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雍正亲自下旨说“:“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由怀保万民,恩加四海,膺上天之眷命,协亿兆之欢心,用能统一寰区,垂寐奕世。盖生民之道,恨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夫我朝既仰承天命,为中外全民之主,则所以蒙抚绥爱育者,何得以阵夷而有殊视?……乃逆贼吕留良好乱乐祸,私为著述,妄谓德佑以后,天地大变,查古未经,于今复见。而逆徒严洪逵等,转相附和,备极猖狂……朝议吕留良吕葆中俱戮尸某示,严洪逵沈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殛,孙辈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仰天下亿万臣民,凛垂为戒。”结果已死的吕留良被开馆戮尸,枭首示众;吕留良之子吕葆中被斩立决;吕留良的其他家人都被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其他刊印、收藏吕留良著作的相关人等也都分别被判以斩监侯、流放、杖责……等刑。吕留良案牵涉及广,但也留下了活口。  传说吕留良一族惨遭族诛之后,吕的女儿四娘被吕家的一个贴身童仆救出,逃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从此隐姓埋名,寻机为父祖报仇雪恨。后来,吕四娘遇到了武艺高超的独臂神尼。在她的精心指导之下,吕四娘成为一名武艺高超的剑客。为了能够为家人报仇雪恨,吕四娘潜入京师。经过一番秘密的考察和打听,吕四娘终于弄清了雍正皇帝的行动规律。有一天,她得到密报说,雍正今晚要在圆明园过夜,圆明园防守比较松懈,吕四娘便飞檐走壁,跃入圆明园,找到了正在龙床之上熟睡得雍正皇帝,一剑就砍掉了他的脑袋。然后提其首级逃出宫外,远走高飞。天亮之后,宫中的太监见都到了下午了,雍正皇帝还没有起床。就叫来皇后,到雍正的寝宫一看,发现他已经身首异处死去多时了。于是,宫中大惊,谎称雍正病重,急召诸位王爷大臣们入宫,并封锁了雍正被杀的消息,只说雍正是突然得病去世了。还有传言说,雍正的棺木中收敛的是一个无头尸体。因为没有真的头,就给他做了一个金头。  当然,这只是野史小说中的一种传言,也有学者对这些传言提出过批驳。认为这种行刺之说纯属谣言。因为吕案发生后,他的家人都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下,根本不可能有人漏网。此外,圆明园在皇帝在的时候,防守极为森严。吕四娘根本不可能穿过昼夜的巡逻的卫兵,轻易地就进入寝宫,刺杀皇帝。  雍正帝道装像为清朝宫廷画家所绘,雍正皇帝登极之前就相信武夷山道士的算命、之后将江西道士娄近垣收为自己的佛家弟子、把道士贾士芳及张太虚等养于宫苑以修炼丹药。  此外,还有一说认为,雍正皇帝是服丹药中毒而死。这些人通过细致的研究雍正朝的起居注发现,雍正皇帝是十分的崇尚方术的。雍正帝为了求得长生不老,在宫里蓄养了大批的和尚、道士。他自己也十分的热衷占卜、求神等术数。甚至还常常用此来决定对官吏的任用和升黜。在雍正的《御制文集》中写下了不少歌颂神仙、丹药的诗。而且在政务之余,雍正还常常在道士和尚们的指导之下,研究炼丹、采苓、放鹤、授法等道家秘术。雍正为了求得长生,还经常的服用道士们进献的丹药,在朝鲜的史籍中就有关于雍正帝沉迷方术,以至于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动的记载。  另外,人们通过还从雍正的继位者,乾隆皇帝这里找到了一些证据。雍正皇帝死后仅隔了一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就突然下了一道谕旨,驱逐圆明园中炼丹的道士们出宫。并对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说:“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指雍正)御前一言一字……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新君刚刚继位,雍正大丧未完,朝中有众多事务需要处理。乾隆别的事情不去做,而急着下令驱逐数名道士,这种做法确有奇怪之处。驱逐道士的同时,乾隆还另外降下一道谕旨谕令宫中的太监、宫女,不许妄行传说国事,“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定行正法”。乾隆帝为什么不许宫中太监宫女们乱说,难道此间真的有什么不想为外人知道得隐情。联系前面乾隆对和尚道士们的处理。也许“中毒身亡”之说确实有几分可能,而且,后人把现代医学知识,来对比雍正死之前的症状,发现雍正皇帝死之前得症状与中毒而死的症状极为相似。以上仅为流传较广的两种说法,至于历史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于史学界的进一步考证。雍正死后被葬于清西陵的泰陵,号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世称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驾崩的真相是雍正直接死因为丹药中毒,而史书《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 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

当代学者杨乃济先生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等第一手资料,撰写了《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旁证》一文,金恒源先生(康熙皇十四子胤祯之第七代孙,主要从事清史研究)认为,杨乃济先生的论述是客观、可信的。

雍正年轻时即好佛、崇道。做了皇帝后,他求仙访道、企求长生,更是为此忙得不亦乐乎。他不仅把道士请进宫内,待以上宾为他炼丹、服用,还希望自己住的皇宫能像有名望的佛寺、得道仙观,包括周边环境制成模型以利仿建,可见他对道家的长生成仙说已经到了几乎痴迷的地步。

史料上说,雍正宾天时“七孔流血”。七孔流血是严重中毒的反映,雍正长期服用道士所炼之丹及所谓的“长生不老之药”,这些丹药中汞、铅、朱砂等矿石含量较高,又都是高温烧煅而成,热性很大。十三阿哥允祥去世后,为渴求长生不老,雍正加大剂量服用丹药终致中毒,是情理中事。

乾隆还未正式登基前,已急急传谕驱逐宫中道士,可见雍正之死同道士有密切关系,因为乾隆深知丹毒之害,才会把驱逐宫中道士放在诸多国事之上立马行之。

扩展资料

雍正之死同他多年勤政之累的体力透支有很大关系;同他心神长期不得安宁、夜不能寝、精神不能贯注、惧怕报应有很大关系;更同他长期以来不断服用丹药、体力大量积毒有关;

他晚年为求长生加大剂量服用丹药,乃至乱服春药更是导致他最终猝死的直接原因。将雍正之死单一归结为纯被工作“累死”未必全面。民间所传吕四娘复仇、斩雍正之头云云纯系民间想象之说,没有可靠证据,不是历史事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雍正真是在圆明园暴毙的吗?揭雍正皇帝死亡的真相



世宗为康熙皇帝的第四子。1722年康熙死后继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为人精明,工于心计,在得帝位后,对兄弟们或杀或禁,借故杀掉助他夺位有功的年羹尧将军,舅舅科隆多因得悉夺权内幕而遭“永远禁锢”,他的手段狠毒,传说他曾与侠客们研制了一种名为“血滴子”的武器,表面是一个普通的皮囊,内里却藏着几把锋利的小刀,把它套在脑袋上,一启动开关,脑袋便能割落于囊中,然后加上化骨药水使之化为血水,杀人不留痕迹。雍正为了加强君主专权,成立了军机房(后改为军机处),由自己亲自控制,凌驾于内阁之上。还削弱旗主的势力,派密探监视百官,动辄抄家,有“抄家皇帝”之称。雍正勤于政事,继承了康熙的武功,平定了边疆叛乱,划定了中俄中部边界,并对税制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按土地率征税,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国家经济在雍正一朝遂有所发展。雍正吸取了康熙皇帝在立储问题上举棋不定的教训,而采用秘密立储的方法:由国君自行定断皇太子的人选,而不经大臣讨论。天子把皇太子名单一式两份的誊好,一份密藏在锦匣里,置于干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另一份则由自己随身携带,死后由总管太监取出,当众宣读。1735年雍正缠绵病榻近三个月,终于8月23日驾崩,享年五十七岁。

暴死之谜关于雍正之死,清宫档案中雍正朝的《起居注》是这样记载的:雍正十三年八月(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住在圆明园,八月十八那天他与大臣们商量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八月二十他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第二天仍然正常办公,说明这时他的身体仍然很好。但到了八月二十二,他却突然得病,当天晚上,已经奄奄一息的雍正便宣布传位给儿子乾隆。第二天,58岁的雍正就在圆明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对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清朝官方只有如此简单的记载,也没有说明任何原因。这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 崇尚丹药雍正没当皇帝的时候,就对丹药产生了兴趣。他曾写过一首《烧丹》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从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对炼丹有了相当的研究和兴趣。雍正当上皇帝后,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把他封为“紫阳真人”,雍正特别赞赏张伯端发明了金丹要领。至少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开始,雍正就经常吃道士炼制的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从他对田文镜奏折的批语中,可以知道他感觉服后有效,还把丹药作为礼品赏赐给鄂尔泰、田文镜等大臣。 秘密炼丹在雍正大搞道教活动的同时,在圆明园内开始秘密升火炼丹。清宫《活计档》是专门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里面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的记载是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其主要内容是:十一月十七,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一同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桑柴750公斤,白炭200公斤。十二月初七,海望、刘胜芳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口径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的铁火盆罩一件,红炉炭100公斤。十二月十五,海望、刘胜芳和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一同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矿银十两、黑炭50公斤、好煤100公斤。十二月二十二,海望和李进忠又一同传令:圆明园秀清村正在炼银,要用白炭500公斤、渣煤500公斤。档案中提到的秀清村位于圆明园东南角,依山傍水,是一个进行秘事活动的好地方。根据档案记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往秀清村送的木柴、煤炭就有两千多公斤。清代皇家宫苑取暖做饭所用燃料都是定量供应,并有专门账本,从不记入《活记档》。同时,操办这件事情的海望是雍正心腹,刘胜芳则是雍正医疗保健的总管太医院院使。而档案中的“矿银”、“化银”等,是炼丹所用必需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从雍正八年末,雍正就在圆明园秀清村开始炼丹了。专家从《活计档》中发现,从雍正八年到十三年这5年间,雍正先后157次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其中光为炼丹用的煤炭就有234吨,此外还有大量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由此可以想见几年间秀清村炼丹的情景。 服食丹药当时在圆明园内为雍正炼丹的道士有好几个,其中最主要的是张太虚和王定乾。他们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真的炼出一炉又一炉所谓的金丹大药。雍正吃了道士炼制的丹药,自我感觉良好,所以他不但自己吃丹药,还拿出一部分赏赐给亲信官员。在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间,雍正曾经两次赏发丹药,对此《活计档》里是这样记录的:第一次三月二十一,内大臣海望交丹药四匣,按雍正旨意,分别赏给署理大将军查郎阿、副将张广泗、参赞穆登、提督樊廷等四位大臣。第二次是四月初一,内大臣海望交丹药一盒,按雍正的旨意,用盒装好赏赐给散秩大臣达奈。这两次赏赐旨意都是从圆明园来的帖子传发,又是内务府总管海望亲手交出。由此可知,这些御赐“丹药”,就是在圆明园的御用炼丹炉里炼制的。 丹药中毒事实上,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具有毒性,对大脑和五脏侵害相当大。雍正死前的12天,《活计档》中曾记录:“总管太监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圆明园要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黑铅是有毒金属,过量服食可使人致死。100公斤黑铅运入圆明园,之后不久雍正在这个园子内突然死去,史学家认为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直接证明了雍正之死,完全有可能是丹药中毒造成的。 随着雍正档案发掘和研究,雍正服丹致死说法越来越引起一些史学家的关注和认同。因为从清宫档案看,雍正确实长期服食丹药。那么,丹药的有毒成分在他体内长期积累,最终发作,导致了他的暴亡,这是极有可能的,不少专家都通过著作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推断。学者们还普遍注意到,雍正的儿子乾隆对炼丹道士的处理露出了许多破绽。就在雍正死后的第二天,刚刚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驱逐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如果不是他们惹下弥天大祸,在这种非常时刻乾隆哪至于大发肝火,还专门为两个小小的道士发一道上谕呢?乾隆在谕旨中还特别强调,雍正喜好“炉火修炼”是有的,但只是作为游戏,并没有吃用丹药。如果真的没有吃丹药又何必辩解呢?,不能不让人推测雍正就是死于服用有毒的丹药,死于炼丹道士之手。

雍正是劳累过度而死。由于他过于勤于政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有时候深夜都在阅批奏折,而第二天很早就要去上朝。长年如此,身体怎么吃得消?雍正不像他的父亲康熙懂得如何休息和放松,他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或者特别的爱好,每天就是接见大臣们并和奏折打交道,这都是需要极大的体力和智力。这个工作又没人能够替代,也实在是难为他了。

死因:众说纷纭

胤禛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在圆明园猝然去世。据《清世宗实录》和《张廷玉年谱》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前后三天,可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书不载原因。于是,胤禛死因之谜,朝野众说纷纭。

一说,胤禛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都有雍正遇刺身亡之文。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遣戍。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吕四娘拜师习武,勤学苦练,尤长剑术,技艺高超。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雍正脑袋。或说,吕四娘的师傅,原是雍正的剑客,后离去,培养了女徒吕四娘。这个民间传说,流传200多年。到1981年,曾发掘雍正泰陵地宫,未打开,即作罢。但民间传言雍正棺材已经打开,雍正的遗体有尸身而无尸首,想以此证明胤禛之头是被吕四娘砍掉的。这些传说,都是无中生有,纯属野史逸闻。学者认为,吕留良之案,吕氏一门,男女老幼,俱已严禁,不能逃逸。就连吕留良父子坟墓,都加以监视,吕女不可能逃脱。所以,吕四娘行刺雍正说,实属子虚乌有,绝不可信。

二说,胤禛是被宫女缢死的。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传说雍正九年(1731年),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绳缢杀,气将绝,被救活。这个逸闻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实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伙张宫女害怕,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赶到,解帛组,帝气绝,命召太医许绅急救。《明史·许绅传》记载:“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事后将杨金英等磔(ZHé)死。显然,雍正帝与嘉靖帝的庙号都是“世宗”,这个清世宗雍正被宫女缢杀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宫女勒缢故事的翻版。所以,宫女缢勒雍正说,实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三说,胤禛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的。据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来被雍正霸占成为皇后。曹雪芹想念恋人,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毒死。这是编造的故事,纯属无稽之谈。

四说,胤禛是服丹药中毒而死的。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泰陵五孔桥年),得了一场大病。大臣说“皇上下颏偶有些微疙瘩”,是甚么病,说不清楚。胤禛曾向心腹密臣发出谕旨,要他们推荐好医生、道士:“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后来李卫密荐道士贾士芳,到北京为胤禛看病。后将贾道士处死。胤禛对道士、丹药感兴趣,特为紫阳道人重建道院。胤禛还曾延请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到圆明园炼丹,以求吞服灵丹妙药,长生不老。

胤禛死后三天,他的儿子、新君乾隆帝下令驱逐张太虚等道士,并严谕他们不许透露宫中只言片字。乾隆帝对圆明园中道士的严厉态度,可能同其父食道士烧炼的丹药致死有关。近人金梁(息侯)在《清帝外纪·世宗崩》中说:“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丹饵所致,或出有因。”杨启樵教授认为雍正是“服饵丹药中毒而亡的”。有学者则认为:“此说颇有合于情理处,然而究属推论,未可成为定谳。”或谓:“这类宫闱秘事,要确证论定,难得过硬资料。”

五说,胤禛是患中风而死的。郑天挺先生认为,雍正“是中风死去的”。这个重要论断,需要史料证明。

雍正皇帝死因,是个历史之谜。

雍正皇帝自从登上皇位,就传闻不断。甚至他的死,也显得扑朔迷离。雍正的一生,留给人们许多话题,也留给研究者许多课题。他死之后,其子弘历即位,就是有名的乾隆皇帝。
《雍正皇帝》,描写了雍正的一生。本书问世后,获得河南省政府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和湖北省优秀畅销书奖,并由香港、台湾等地出版社相继出版发行.并作为茅盾文学奖候选作品被推荐。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从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都盛行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几百年来,雍正皇帝的头上一直笼罩着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的疑团。作为创建了清王朝“康乾盛世”的三位杰出帝王之一,雍正生活在两位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大帝和乾隆之间,他承先启后,是“康乾盛世”中功不可没的一代帝王。

雍正皇帝驾崩的真相是什么?史书又是如何记载的
答:显然,雍正帝与嘉靖帝的庙号都是“世宗”,这个清世宗雍正被宫女缢杀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宫女勒缢故事的翻版。所以,宫女缢勒雍正说,实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三说,胤禛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的。据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来被雍正霸占成...

历史雍正皇帝是怎么驾崩的?
答:雍正皇帝驾崩的真相是雍正直接死因为丹药中毒,而史书《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 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当代学者杨乃济先生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等第一手资料,撰写了《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旁证》一文...

雍正皇帝是怎么驾崩的
答:雍正皇帝驾崩的真相是雍正直接死因为丹药中毒,而史书《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雍正年轻时即好佛、崇道。做了皇帝后,他求仙访道、企求长生,更是为此忙得不亦乐乎。他不仅把道士请进宫内,待以上宾为他炼丹、服...

雍正帝驾崩无头案真相揭秘
答:雍正帝驾崩之后,他的灵柩在清宫只停放了19天就被移厝到雍和宫永佑殿。为什么他的灵柩会这么着急从皇宫中移到寺庙里来,难道雍正的死真的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吗? 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由于雍正皇帝在西陵首建泰陵,从而产生了“昭穆相问的兆葬之制”。原由是因雍正...

历史上雍正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答:雍正十三年(1735年)阴历八月二十三日凌晨,爱新觉罗胤?即雍正帝,突然在圆明园离宫中暴毙驾崩。雍正是千古一帝康熙第四子,乾隆之父,一代雄主的暴毙,而官方对雍正的暴毙言语不详,致使雍正之死有各种传言。一、吕四娘入宫行刺 这是最广为人知的,吕四娘入宫行刺,并取走雍正项上人头。据说是在...

雍正帝为何突然驾崩?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
答:那么雍正的死因是什么呢?目前史学界比较被大家认可的原因是雍正死于丹药中毒。众所周知,古代很多皇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痴迷仙丹,结果,雍正也是如此。通过对雍正起居注的研究,人们发现雍正对炼丹非常痴迷,曾在宫中养了一大批道士等人。雍正是清朝最职业的皇帝。他忙于政务,每天去疯狂的地区,每天睡四...

正史中的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
答:雍正这个皇帝做的是真累,长期高负荷的工作,压垮了身体,劳累过度,猝死。此说法听起来感觉很合理,但是如果真相真的是这样的话,官书大可不必将其隐瞒,反而应该大肆宣传才对。然而,清政府选择了低调处理。因此,此种说法并非是雍正皇帝死亡的真相。第四种说法:贪图美色,乱服春药导致雍正皇帝猝死。此...

雍正的真正死因是什么?雍正皇帝是“暴死”的吗?
答: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平时身体十分健康,年仅58岁的雍正皇帝猝死于京郊离宫圆明园的九州清宴殿内。盛年之期的皇帝突然驾崩,而清朝官私著作皆未详其原因,难免使人产生种种猜测并由此引发许多传说。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是被刺身亡说,二是服食丹药说。1 雍正皇帝是被刺身亡吗?雍正刚一...

历史上雍正帝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得的什么病?
答:但仅仅在位十三年,雍正就去世了,而史文记载,雍正皇帝在患病后的第三日驾崩的,什么病症来的如此之快之急?雍正皇帝的死亡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2,吕四娘是谁 在很多野史和影视剧作中,经常提到这么一个人物,她叫吕四娘,据说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吕留良的后人,当时在文学界颇有...

正史中的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答:第一种观点,流传最为广泛,话说长大成人的吕四娘嫁到了京城的一户姓李人家,并在京城定居,伺机行事。一天夜里,吕四娘手里拎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说这是雍正皇帝的人头。之后,她就走了,从此在江湖上销声匿迹。第二天,紫禁城便传来了皇帝驾崩的消息。第二种观点,说吕四娘回到京城后,想法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