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柱基础的历史发展

作者&投稿:荣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管柱基础的介绍~

管柱基础 colonnade foundation :由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管柱群和钢筋混凝土承台组成的基础结构。

管柱基础和沉井基础从本质是来说,并无多大区别,都是采用一种直径较大的空心圆形桩(空心管、井),在所需修建该深基础的位置上,先沉桩(管、井),掏空管(井)内原状土(岩)以后,灌(注)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或回填砂石等)所形成的一种深基础。他们所区别的方面,其实质仅仅是沉井有可能要求承载力低一点,并可做成空心,一般也不需要嵌岩的深基础,不适用与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具体的,我做一下分开的描述:

一、管柱基础
1、管柱基础是一种直径较大的空心圆形桩(称为管柱),内筑钢筋混凝土柱(桩)作为基础结构,将上部荷载传至地基的一种深基础。
2、管柱基础可以穿越各种土质覆盖层或溶洞,支承于较密实的土上或新鲜岩面上,适用于深水区域、或无覆盖层、或有较厚覆盖层、或岩面起伏等地质条件的桥梁桩基础。
3、管柱基础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柱或钢管柱。管柱通过覆盖层下沉到基本岩层,再在管柱内用大型钻机钻岩达到必要的深度,然后放置钢筋骨架,灌注水下混凝土,使管柱在岩壁中锚固。
4、管柱基础能达到气压沉箱所不能达到的水下施工深度,可避免在水下和高气压下作业,有利于工人健康,而且不受洪水季节影响,可常年施工,因此,管柱基础应用广泛。

二、沉井基础
1、沉井基础现在采用较少。但由于它整体性好、刚度大、传力可靠,因此在大跨度和深水地区修建桥梁中仍被采用。
2、沉井基础分为开口沉井,或气压沉箱两种施工方法。
3、沉井基础中,开口沉井是一个无底无盖的井筒,一般由刃脚、井壁、隔墙等部分组成。
4、沉井基础的施工程序,一般是,在井壁内挖土,井筒靠自重或加压逐渐下沉,一节井筒快沉入土中再接一节,直至最后一节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将井底土清理干净,灌注一层水下混凝土把井底封住,再抽水并在井内填充混凝土或沙石(也可做成空心沉井),最后在顶上灌筑钢筋混凝土盖板,并在其上修筑墩台。
5、沉井基础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井筒下沉时井壁与土间的摩擦力,可在筒壁内预埋钢管并压入高压水、泥浆或高压气流辅助下沉。中国早期修建的桥梁一般曾采用沉井施工技术。

不知道这样描述后,能不能让你有所了解或领悟。

管柱基础是1955年中国修建武汉长江桥时首先采用的。所用管柱直径为1.55米并通过钻岩锚固于岩盘2~7米深处。南京长江桥所用管柱直径增至3.0和3.6米,其中9号墩的管柱穿过覆盖层约44米,锚固于基岩 3.5米,共约47.5米,是目前中国最深的管柱基础。1962年建成的向(塘)九(江)铁路南昌赣江公铁两用桥,其基础管柱直径达5.8米,是当前中国直径最大的管柱。在其他国家,管柱基础也在发展。如60年代初建成的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桥,采用直径为1.3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柱;60年代中期荷兰建成的东斯海尔德桥,采用直径为4.26米(14英尺)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柱,而70年代巴西瓜纳巴拉湾桥,则使用了直径为1.8米的钢管柱等。
到目前为止,管柱在基础中多为铅直状,但也出现过少数斜管柱基础。如中国京广(北京—广州)铁路正定滹沱河桥墩基础,是由4根直径1.55米、斜度为8:1的斜钢筋混凝土管柱构成。由于斜管柱的施工难度大,故很少采用。在管柱外侧加锁口,则可用于钢锁口管柱围堰或沉井(见围堰)。
管柱基础施工方法包括下列工序: 钢围笼拼装浮运下沉 ; 管柱制造和下沉; 管柱内钻岩及灌注混凝土; 插打铜板桩围堰及围堰内吸泥封底; 灌注基础承台和墩身混凝土 管柱基础施工的主要优点在于: .不受水深及河床岩层性质等条件的限制; 相对地不受水位限制,全年可展开工作,缩短工期; 全部作业在水面以上进行,改善工人劳动条件; 浮云工作简单,施工机具较少,工作量和造价都比较低。



中国桥梁史
答:8. 1957年,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胜利建 成,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桥的状况,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的正桥为三联3X128m的连续钢桁粱,双 线铁路上层公路桥面宽18m,两侧各设2.25m人行道,包括引 桥在内全桥总长1670.4物,大型钢梁的制造和架设、深水管柱基础的施工等,对发展我国现代桥染...

桥梁基础中的管柱基础和桩基础有什么区别?
答:管柱基础是我国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首创的一种新型基础形式。管柱一般包括管柱体、连接法兰盘和管靴三部分。主要用于桥梁的一种深基础,管柱外形类似管桩,其区别在于:管柱一般直径较大,最下端一节制成开口状,在一般情况下,靠专门设备强迫振动或扭动,并辅以管内排土而下沉,如落于基岩,可以通过...

管柱基础施工特点
答:另一种施工方法是先在地层中钻出大直径孔,然后将预制的管柱插入孔内。在管柱壁与孔壁之间施加水泥砂浆,确保两者紧密连接,从而提升承载力。管柱内部可以填充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甚至设计成部分空心结构,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管柱基础的设计与计算原则与桩基础相类似,都考虑了结构形式和受力状态的...

围堰是什么
答:中国1957年在湖北省明山水库,将有锁口的直径1.5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联成一排,作为防渗墙.60年代以后,日本发展的钢锁扣管柱围堰是将钢管柱联锁成为一个整体,可建成任何形状.若将它作为永久基础使用,则称钢锁扣管柱沉井基础,如1978年开始建造的大和川斜张桥,水中三个主墩就是用锁扣钢管柱围成直径30~...

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是哪一座?
答: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双层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建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大桥于1955年9月开工,1957年10月15日建成并正式通车。

管柱基础和沉井基础的区别是什么?
答:管柱基础和沉井基础从本质是来说,并无多大区别,都是采用一种直径较大的空心圆形桩(空心管、井),在所需修建该深基础的位置上,先沉桩(管、井),掏空管(井)内原状土(岩)以后,灌(注)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或回填砂石等)所形成的一种深基础。他们所区别的方面,其实质仅仅是沉井有...

王序森的科技成就
答:1958年,他参加铁道部桥梁考察团去苏联,应邀参加莫斯科全苏桥梁机械化施工会议,访问设计院、研究院、大学,并在工地与苏联专家组研讨了长大桥设计发展的有关问题,作南京长江大桥设计参考。南京长江大桥8、9号墩采用的直径达3.6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柱基础,取得了在砂层中管柱下沉超过47米的有益经验,就是吸收了王序森这次...

管柱基础的简介
答:管柱基础也有由单根大型管柱构成基础的。它是一种深基础,多用于桥梁。管柱埋入土层一定深度,柱底尽可能落在坚实土层或锚固于岩层中,其顶部的钢筋混凝土承台,支托桥墩(台)及上部结构。作用在承台的全部荷载,通过管柱传递到深层的密实土或岩层上。

管柱基础分类
答:管柱基础的分类可以根据地基土的支撑特性进行区分。当管柱穿透土层直达基岩或者嵌入基岩内部,其主要支撑力来自柱端岩层的阻力,这种类型被称为支承式管柱基础。在管柱下端未接触到基岩的情况下,其支撑力将同时依赖于柱侧土的摩擦力和柱端土的阻力,这种基础形式被称为摩擦式或支承及摩擦式管柱基础。对...

什么是沉井基础?
答:他们所区别的方面,其实质仅仅是沉井有可能要求承载力低一点,并可做成空心,一般也不需要嵌岩的深基础,不适用与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具体的,我做一下分开的描述: 一、管柱基础 1、管柱基础是一种直径较大的空心圆形桩(称为管柱),内筑钢筋混凝土柱(桩)作为基础结构,将上部荷载传至地基的一种深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