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为学霸,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具备了这种“思维”......

作者&投稿:符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阅读之前,请先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单选)


1.面对一个1~2岁的孩子,你问他狗狗怎么叫,他回答:“汪汪。”你如何表扬他?


A.宝宝真棒,真聪明!

B.宝宝真厉害,都知道狗狗怎么叫!

C.哇,宝宝学得好像,模仿能力真不错!


2.一个8岁的孩子做一道数学难题,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了正确解法。你如何表扬他?


A.哇,这么难你都会做,好聪明!

B.哇,你终于算出来了,不错不错!

C.哇,你一直在努力,没有放弃,为你鼓掌!


如果一味夸孩子“聪明”

会让他陷入“固定型思维”


我上中学时,班上有个同学成绩中等偏下。突然有一天,他开始努力学习,然而效果不佳,成绩始终在中等水平徘徊。老师多次在班上表扬他“学习很努力”,我和同学私下却嘲笑他:那么努力,成绩也没进前20名,可真够笨的。


和“努力”相比,我们更喜欢这样的故事:某同学上课随便一听,下课随便一学,不熬夜、不补习、没小灶,考试成绩却名列前茅。哇,这才酷啊!


现在,回到开头的那两道选择题。我不知道你的选择是什么,但我知道心理学家推荐的选择是C,即: 具象表扬和表扬过程。


日常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会掌握越来越多的本领。每取得进步,都被父母笼统地夸奖为“好棒”和“聪明”。


比如:

宝宝会走了,哇,好棒,好聪明!

宝宝会叫爸爸妈妈了,哇,好棒,好聪明!

宝宝把一道难题做出来了,哇,好棒,好聪明!


但当宝宝遇到一道难题,做不出来时,宝宝就会想:可能是我不够聪明吧。


于是,遇到比较难的考试,宝宝干脆不复习了。因为万一失败了,还可以安慰自己:我是没复习,如果复习了我肯定能考好。遇到一个好机会,干脆不准备,因为万一准备了还是失败,就没有借口了。


在遇到稍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挑战时,这类宝宝就不敢应战, 因为万一失败,就是对自己智商的否定,就等于告诉别人和自己:我并不聪明。 这结论太可怕了,尤其对从小就被表扬“很聪明”的人来说。于是,干脆不应战,这样就不会暴露自己,从而保有自尊。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将这类人的思维模式称为 “固定型思维” 。也就是说,这类人喜欢一切尽在掌握,不喜欢挑战,害怕困难,他们学习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认为,智商从一出生就被固定了。如果我天生聪明,那我最好远离会让我显得不那么聪明的挑战,以免露馅。如果我天生不聪明,就没有努力的必要,因为努力也是白费。


与此相反的是另一种人,拥有 “成长型思维” 的人。他们喜欢挑战,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喜爱学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智商不是恒定的,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加聪明。


如果父母一直夸孩子“聪明”,就很容易将孩子培养成“固定型思维”的人。 而孩子一旦思维固定化,就会将考试失利归因于天资不够,自己无力改变,从而放弃努力。


比如,孩子偏科,他会说:“我天生就是学文的料儿! 历史 事件记得特别快,而数学根本学不好。”他很少会说:“我在 历史 上花了更多的时间学习,所以学得好一些。而数学,我几乎不怎么学,所以学得不好。”





从“固定型思维”

到“成长型思维”

需要不断尝试


在具备“成长型思维”之前,失败与困难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蠢、智商不高,于是拒绝挑战,害怕失败,放弃努力。


而经过成长型思维模式训练后,孩子即使失败了,也会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或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这些因素都是主观可控的变量,于是孩子会愿意不断尝试,直至找到正确的方法。


而在不断尝试中,他的大脑神经会建立新的连接,变得更加聪明。


我上中学时,对别人的努力嗤之以鼻、暗自嘲笑,现在看来,真是年少无知啊!


当年,我就是一个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觉得自己很聪明,藐视努力,这让我失去了一些很好的机会。当时,我的成绩不错,本来在高考前有机会参加保送生考试的,但是我突然不想参加了,觉得努力也没什么用,于是放弃了这次机会,还安慰自己说“没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后来到法国留学,刚去的时候,由于语言障碍,第一学年我的考试有几门挂科。当时,有两个方案可以选择:一是两个星期后补考,二是等第二学年一起补考。我选择了第二个,因为我觉得再学两个星期我也考不过,干脆就不学了,其实这是一种逃避。


好在到了第二学年,我及时调整心态,变被动为主动,不把失败看作对自尊和智商的否定,只把它当成一项暂未掌握的技能。不知不觉间,我实现了从逼着自己努力到自觉努力的转变,成功将“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


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一年之内,我不仅完成了大二的学业,还及时将大一挂科的学业补上,并且找到了实习的机会和一份临时工。那一年,无论是学业还是社交,我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如何训练孩子掌握

“成长型思维”?


掌握“成长型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更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在我看来,单纯成绩好的人不是“学霸”,而热爱学习、敢于不断接受挑战的人才是“学霸”。 如果孩子具有成长型思维,就会自觉地走上“学霸”之路,不断努力,不怕失败。


如果文章开头的选择题,你没有选择C,这没有关系,任何时候,改都比不改强。另外,我建议你和孩子一起改,这样不仅可以塑造出爱学习的孩子,还可以塑造出爱学习的你。



2.改变表扬方式/奖励机制,表扬过程

多赞扬过程,而非结果。比如,孩子多次尝试解答一道题,却最终没有做出来。你不要为此叹息,要表扬孩子多次尝试的行为。


3.学一点关于智商的知识

智力专家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其中,流体智力是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随神经的成熟而发展。而“晶体智力”是指从 社会 文化中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应用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经验的丰富一生都在发展,因此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


4.重视努力的作用

如果孩子处于学龄阶段,你要对他多强调努力的作用。可以找一些科研成果给孩子看,让他了解努力的神奇作用。不要觉得脑科学太深奥,就不告诉孩子。孩子今天不明白,或许明天就明白了。


5.多和孩子一起讨论失败的原因

和孩子进行平等对话,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告诉孩子,失败是暂时的,只要你找对了方法,就一定会迎来成功的一天。


END

作者:惟小一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学霸是靠的天生聪慧,还是靠后天的刻苦勤奋呢?
答:因为学习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学霸来说,他们也是在不断的努力当中,才慢慢成为了一个学霸,因为当他们开始努力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在每一次学习当中都用这种方法去学习的话,那么他们的成绩也会比较稳定。对于一些有天赋的孩子来说,他们也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刻苦来让自己...

你认为学霸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答:在我看来,普通学霸是可以培养的,但是顶尖学霸与天生确实有一定的关系。智商这个东西真的是人为很难干扰的。智商上的差距也是努力难以弥补的。但是即便学霸与天生有着如此大的关系,也不是说天生是学霸的人,再后来一定会成为学霸。《伤仲永》的案例在身边有着太多太多。01、智商来自于天生,智商可以帮助...

学霸是靠的天生聪慧,还是靠后天的刻苦努力勤奋的呢?你怎么看?_百度知 ...
答: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把学霸归为先天因素,但是实际上我觉得是后天养成的结果。要知道学习内驱力是学霸诞生的重要因素。而学习内驱力就是指,自愿学习的意愿。如果没有内驱力的支持,再天才的人都无法成为学霸的,因为他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头脑。所以,也无法充分利用自己的脑子学习的,这样就没有成为学霸...

为什么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知道哪几点,对孩子受益匪浅?
答:为什么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知道哪几点,对孩子受益匪浅?一.父母彼此高学历假如孩子的父母高学历,那代表着孩子自小也会受到父母更加好的言传身教,则意味着孩子可以从父母那边得到智商高基因。二.妈妈首胎年纪为30岁或以上妈妈生第一胎时30岁,说明她并不是一时冲动,生孩子前那就是做足准备...

学霸都是天生的吗?你有什么看法?
答:一、学霸不是天生的虽然说有的父母智商特别高,学历很高,生下来的孩子也会聪明一些。但是这样的几率并不是特别大,有的家长是名校毕业,但是在辅导孩子的时候依然遇到了很多问题,所以说学霸并不是天生的,与父母智商的联系并不是特别大,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后天的培养才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学霸是一种天赋吗?他们是如何成为学霸的?
答:每次中考前的模拟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考后的总结和反思。 因此,有抱负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做好考后的调整,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看看那些已经成为学霸的孩子。 他们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例如,有些孩子想当医生,有些孩子想当科学家,有些孩子想当警察。 因为有追求,才有方向和动力。 当这个学生为...

学霸并非天生,聪明孩子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呢?
答: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小的时候孩子可以想干嘛干嘛,可长大之后很多行为受到了限制,而大多数父母还都会给孩子巨大的压力。但事实上,学霸并不是天生的,多半是因为这4种家庭氛围的熏陶!懂得控制情绪的家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有焦虑的情绪,尤其是当孩子成绩退步的时候,就会控制不好自己...

学霸的童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答:学霸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学霸,但在优质基因、良好家庭环境等先天优势的加持下,学霸的孩子能成为新学霸的几率,一定是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大得多。我们回首往年各省的“高考状元”,可以发现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现象是:这些状元们除了大多都来自好城市里的好学校之外,往往还有一个好的家庭作为后盾。这是否意味一般...

什么样的孩子具有学霸潜质?学霸们具备的哪几个共同点?
答:什么样的孩子具有学霸潜质?学霸们具备的哪几个共同点?怎么样的孩子能够成为学霸?学霸可能并不就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每日认真努力,分秒必争,乃至经常熬夜学习。勤奋勤奋的孩子,不一定是学霸;大脑非常聪明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学霸。学霸们具备3个相同点:1、极强的注意力学霸上课时100%地跟着老师的...

学习能力并不能代表孩子智力,为何这么说呢?
答:学霸不用您催促作业,总能高质量的完成。包括书写认真、干净、有条理,看过去非常整洁有序。不写完作业什么别的也不做。学霸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霸好像天生就有。人的智力在小学一年级还在发展的阶段,没有定型,这个阶段与其关注孩子聪明,不如去培养良好的习惯,教他学习努力。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