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投稿:都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19年国考资料分析部分怎么复习,一般都是几个资料题,多少个小题?每个小题分值多少?~

资料分析不管是在国考还是省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题量20道左右。也是各位考生在行测备考中提分的关键,常常是考生拉开考生之间差距的重要部分。考生们只要能够做好以下几点,资料分析得一个高分也比较容易。
一、理解概念打基础
从近几年真题分析来看,资料分析有12-15个问题是非常简单的,主要是以考察简单的概念的理解,其中最为常考的就是增长,比重,倍数,平均量这些基本的概念。其他的问题也是在掌握基本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演变,掌握相应的概念其实是帮助广大考生具备相应的列式的能力。一般情况下,20道题目中有15道都是比较简单列式,比如涉及到求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做差等,当然现在平均量的增长率也应该作为重点掌握部分,因为化简后的公式比较简单,考生现在需要研读教材或者通过做真题掌握资料分析中常考的相关概念。
二、掌握方法增信心
很多考生认为资料分析比较难,主要就是在于遇到资料分析中复杂的列式望而却步,其实掌握了相关列式其实可以增强做题的信心。考生通过务实基础,具备相应的列式能力,还需要对能够计算出结果,对于不同的算式对应相应的计算方法。常考的主要有尾数法、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同位比较法、错位加减法等。这些方法都需要考生掌握,并且遇到对应的算式快速计算的能力。
三、坚持训练得效率
有一些考生也会疑惑,就是虽然掌握了列式和计算方法,但是做题很慢,可能因为紧张反而正确率不高,这个时候考生在掌握资料分析中的相关概念和列式能力之后,需要多做练习,全国各地的真题或者模拟题,要像考试一样每天坚持做3-4篇,每天记录做题的时间。通过不断的练习加强对材料内容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提高对数据的敏感性,提升快速解题的能力。

资料分析,同样是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必然存在这一定的应试技巧,以帮助我们更加快速的解答试题,在这我们就总结了一些比较常用的技巧,可帮助我们更便捷的找准解题点,通过结合选项,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解答试题。一、适当试题标记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短暂的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在材料中进行标记。1、试题标记目的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2、如何进行标记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二、结合选项分析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这就是本节将要讲解的内容。1、选项特点分析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2、根据选项选答案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选项中的数据特点比较明显,如上个资料分析的例题,其次也可以应用在当选项中的数据比较接近时,这时由于增长率比较接近,所以基期和末期的比值是十分接近,往往选项中把这两个数据均给出来,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增长率的大小,来快速得到答案。三、重点回顾主要概念资料分析中的计算型概念考查频率较高,比如:同比与环比、百分数与百分点、比重、倍数与翻番、平均数、年均增长率等,对于这些概念,要重点回顾其定义与列式方法,并注意相近概念间的差别。其中,百分数与百分点这两个概念,在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且最容易混淆,要结合例题重点关注。四、重点关注速算技巧资料分析计算量大,在时间非常紧张的考试中,合理运用速算技巧对于考试获取高分至关重要。华图教育建议广大考生在这段时间里,可以抽出时间重点关注以下简化技巧、计算技巧:乘除转化法、分子分母比较法、年均增长率的简化算法、尾数法、首数法、范围限定法、数字特性法、运算拆分法。在复习时,要注意其适用条件和使用要点。五、把握常见题型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命题特点技巧解题是考生快速攻克资料分析堡垒的基本功之一,对资料分析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如计算题、查找排序题、计数题、综合分析题等要重点关注。并相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计算题:整合数据关系,正确化简计算,根据涉及数据和选项的特点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计算技巧,选择正确的计算技巧快速解题。查找排序题:找到相关数据,在对要排序的数据进行计算时,要注意运用合理的计算技巧,把握好放大和缩小的程度,通常可以对数据两两组合先进行比较,再进行下一步讨论。计数题:认真阅读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在资料中确定有效数据,比较有效数据与题干给出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避免多数、漏数、重复计数。综合分析题:一般要从整个材料中撷取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考生在分析时,可以从最容易计算或分析的选项入手,逐一排除。六、必考三大增长率公式复合增长率的公式为r=(1+r1)(1+r2)-1=r1+r2+r1×r2;比重增减公式为(A/B)×(a-b)/(1+a),注意a为分子的增速,b为分母的增速。倍数增速的公式为r=(a-b)/(1+b),注意a为分子的增速,b为分母的增速。从这三个公式来看,我们在解答试题的时候,只要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快速的得到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复合增速公式应用在相对于2003年,2005年某指标的增速;比重增减公式,主要应用在求不同年份相同指标的比重差值;倍数增速公式,则主要应用在求平均数的同比增速上面。【真题示例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126.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A.1.8% B.4.2% C.6.3% D.9.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材料中要求的是2010年上半年相对于2008年上半年的增速,是一个复合增长率,我们直接套用公式。2010年上半年相对于2008年同期的增速为5.3%+(-1%)+5%×(-1%)≈5.3%-1%=4.3%。结合选项,选择B选项。【真题示例2】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A.8.15% B.14.43% C.25.05% D.35.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由于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总成交金额/技术合同数,且知道2007年总成交金额/技术合同数的增速,可以采用倍数增速公式计算。根据倍数增速公式可知,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22.44%-7%)/(1+7%)=15.44%/1.07,结合选项,首位数不相同,而计算式的首位数为1,那么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判断正确答案为B选项。【真题示例3】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为15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其中,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加 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同比增长的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44.1%。117.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上年相比约( )。A.增加了10个百分点 B.减少了10个百分点C.增加了0.1个百分点 D.减少了0.1个百分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重这一知识点。这个需要计算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比重的增减情况,我们直接套用比重增减公式即可。由于30.7%<31.3%,所以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下降,排除a、c选项,由于增速差别不大,所以变化值不大,排除b选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补充说明】当a、b的数值很接近的时候,那么比重的变化情况比较小,这是由于A/B必然是一个小于100%的数值,所以变化的数值必然要小于a-b的数值。

  行测资料分析十大速算技巧

  技巧一:估算法
  \"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
  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技巧二:直除法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技巧三:截位法
  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
  一、 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二、 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
  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
  三、 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四、 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
  到底采取哪个近似方向由相近程度和截位后计算难度决定。一般说来,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若答案需要有N位精度,则计算过程的数据需要有N+1位的精度,但具体情况还得由截位时误差的大小以及误差的抵消情况来决定;在误差较小的情况下,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甚至可以不满足上述截位方向的要求。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考生在做题当中多加熟悉与训练误差的把握,在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得到答案并且截位误差可能很大时,尽量避免使用乘法与除法的截位法。

  技巧四:化同法
  要点:所谓\"化同法\",是指\"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一、 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从而只需要再看分母(或分子)即可;
  二、 将分子(或分母)化为相近之后,出现\"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大而分子较小\"或\"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小而分子较大\"的情况,则可直接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 将分子(或分母)化为非常接近之后,再利用其它速算技巧进行简单判定。
  事实上在资料分析试题当中,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一般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化同法更多的是\"化为相近\"而非\"化为相同\"。

  技巧五:差分法
  李委明提示:“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技巧六:插值法
  \"插值法\"是指在计算数值或者比较数大小的时候,运用一个中间值进行\"参照比较\"的速算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一、在比较两个数大小时,直接比较相对困难,但这两个数中间明显插了一个可以进行参照比较并且易于计算的数,由此中间数可以迅速得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比如说A与B的比较,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数C,并且容易得到A>C,而B<C,即可以判定A>B。
  二、在计算一个数值f的时候,选项给出两个较近的数A与B难以判断,但我们可以容易的找到A与B之间的一个数C,比如说A<C<B,并且我们可以判断f>C,则我们知道f=B(另外一种情况类比可得)。

  技巧七:凑整法
  \"凑整法\"是指在计算过程当中,将中间结果凑成一个\"整数\"(整百、整千等其它方便计算形式的数),从而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凑整法\"包括加/减法的凑整,也包括乘/除法的凑整。在资料分析的计算当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凑成\"整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由于资料分析不要求绝对的精度,所以凑成与\"整数\"相近的数是资料分析\"凑整法\"所真正包括的主要内容。

  技巧八:放缩法
  \"放缩法\"是指在数字的比较计算当中,如果精度要求并不高,我们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待比较数字大小关系的速算方式。
  要点:
  若A>B>0,且C>D>0,则有:
  1) A+C>B+D
  2) A-D>B-C
  3) A×C>B×D
  4) A/D>B/C
  这四个关系式即上述四个例子所想要阐述的四个数学不等关系,是我们在做题当中经常需要用到的非常简单、非常基础的不等关系,但却是考生容易忽略,或者在考场之上容易漏掉的数学关系,其本质可以用\"放缩法\"来解释。

  技巧九:增长率相关速算法
  李委明提示:计算与增长率相关的数据是做资料分析题当中经常遇到的题型,而这类计算有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掌握这些速算技巧对于迅速解答资料分析题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
  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r1+r2+r1× r2
  增长率化除为乘近似公式:
  如果第二期的值为A,增长率为r,则第一期的值A′:
  A′=A/1+r≈A×(1-r)
  (实际上左式略大于右式,r越小,则误差越小,误差量级为r2)
  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
  如果N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
  r≈r1+r2+r3+……rn/n
  (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

  技巧十:综合速算法
  “综合速算法”包含了我们资料分析试题当中众多体系性不如前面九大速算技巧的速算方式,但这些速算方式仍然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手段。
  平方数速算:
  牢记常用平方数,特别是11~30以内数的平方,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速度:
  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441、484、529、576、625、676、729、784、841、900
  尾数法速算:
  因为资料分析试题当中牵涉到的数据几乎都是通过近似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一般我们计算的时候多强调首位估算,而尾数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资料分析当中的尾数法只适用于未经近似或者不需要近似的计算之中。历史数据证明,国考试题资料分析基本上不能用到尾数法,但在地方考题的资料分析当中,尾数法仍然可以有效地简化计算。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国考资料分析大纲内容: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对于单纯判断选项正确的综合分析题,我们在判断选项正误的时候,优先选择比较简单的选项,最后计算比较难的选项,一般选择的原则是:
  (1)首先分析没有带数字的选项;
  (2)其次分析当年、当期的选项;
  (3)最后分析去年或者其他年份、时期的选项。
  通常来说,4个选项,我们最多只需要判断出其中3个选项的正误,就可以得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所以当遇到比较麻烦的选项时,我们可以先跳过去不分析,看下面的选项是不是简单,能不能通过分析下面的选项来得到答案。
  对于个数判断型的综合分析题,我们只能判断出每一个判断句的正误才能得到试题的正确答案,其信息量、计算量要比单纯判断选项正确的综合分析题要大,所以这类试题的难度要高,当我们实在是没有时间的时候,可以有选择的放弃这种类型的试题。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重点掌握题干材料中的计算型概念和理解型概念,能够提高对材料的理解和对数据的敏感度。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包括首数法、尾数法、特征数字法、分子分母比较法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资料分析主要考察对信息的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考生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分析历年行测真题,大致掌握资料分析模块的材料类别、常见出题方法、考点、题目难度等;
二是掌握读题的基本方法,学会快速提取有效信息;
三是熟悉真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统计术语,对某些常考数据有敏感度;
四是灵活应用估算技巧,不纠结于繁复数量的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有哪些
答: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技巧一:尾数法、首数法——尾数、首数判断选答案 尾数法,...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详细一点!
答: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一、适当试题标记 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短暂的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

2023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怎样学习效果更好
答:但要想在行测考试中拿到高分,资料分析的分数必不能丢。如果有充分的做题时间就会发现,资料分析并不可怕,因为只要掌握高效提取信息的方法、熟悉掌握常用的运算公式,就能轻松应对资料分析。对于行测资料分析的备考,高顿公考小编建议大家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了解资料分析板块考查内容 比如在国考中,资料分析...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资料分析到底该如何分析?
答:资料分析一直是行测考试中一个稳定出现的考试专项,不论是国考或是多省公务员考试,都是必考的考点,其题量也稳定在4篇材料,每篇5道小题,共计20个题目。这20个题目一直是广大考生重点拿分的部分,原因是通过复习,很多考生能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方法以及技巧,但同时,很多考生通过大量的...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中上升下降问题有什么解答技巧?
答:一、解题原理 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0,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呈上升趋势。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不变。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有什么技巧吗?
答:并且由于从近几年看,国考更加重视解题技巧,大多题目只需估算即可。因此在提升自己基本计算能力的同时,针对不同的计算形式,学习一定的估算技巧,进一步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二、保持刷题节奏 资料分析和图形推理板块,都是比较依赖于做题的敏感度。某天猛刷300题,然后若干天摆烂一题不做,效果远不...

如何解决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中计算量太大的问题
答: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应试技巧:熟记各题型的公式;比如:归类整理各题型的解题技巧;题型或涉及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溶液问题、容斥问题等。掌握巧算技巧,如首位法、排除法、代入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等。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题怎么拿高分?
答:第一步:做到心中有数 古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资料分析近几年的出题特征。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以4篇材料为主,共20道小题,材料的类型依旧以文字型、表格型和统计图类型为主,概念同样以增长、比重、倍数和平均数四大概念为核心,计算难度逐年较低,大多数题目仅依靠...

行测资料分析题难度大吗?有哪些做题方法和技巧?
答:资料分析以范围窄难度低是传统的高得分率模块,发挥好的话甚至可以全对,此模块重点要弄清楚七个列式:基期、现期、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倍数、平均数。几个公式来来回回的绕,考不出花样来。列式完第二步就是速算技巧了,行测考了这么多年,资料分析部分没有一道题是考你精算的,全都是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答:(3)文字快速定位法——文字型材料阅读技巧 文字快速定位法:快速浏览整篇材料,提取片段信息、关键词汇并做好标记,然后根据片段信息分析各段大意,再观察题目,由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对应查找上步提取的关键字,可快速定位到文章的相关段落,可起到提高做题速度的效果。特点: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文字资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