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战中的同盟国,协约国与战中的同盟国,轴心国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瞿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战的同盟国与二战的同盟国,有何区别?~

1、组成国家不同。一战的同盟国包括德、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二战的同盟国包括美、英、法、苏、中等国。
2、组成同盟国参与战争性质不同。一战的同盟国参与的是一场因为政治经济不平衡而爆发的非正义的瓜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二战的同盟国参与的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3、同盟国作战波及范围不同。一战同盟国作战区域主要是欧洲战场;二战中同盟国作战范围遍及亚非拉甚至大洋洲也未能幸免,形成一场全球战争。

扩展资料:
一战中同盟国 (德语: Mittelmächte,意思是中央国) 由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当时的土耳其)与保加利亚组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央国)与协约国对敌,中央国的称呼,是因为以上国家在俄罗斯以西、法国与英国之东。又称中央同盟国。
二战中为了对抗轴心国(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所以组成的同盟就成为同盟国 (也被称为反法西斯国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B.同盟国与轴心国


二战中的同盟国
同盟国又称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台湾称为衣索比亚)等五十一个国家,其中美国、英国、苏联、中国为同盟国的“四大国”。同盟国集团最终打败了轴心国集团,取得了胜利。

轴心国(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1] 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条约》签定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一战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
二战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
同盟国:反法西斯国家
时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