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的历史

作者&投稿:秋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名山区的历史名人~

吴之英(1857-1918) 字伯朅,号蒙阳渔者,雅安市名山区人。清末民初四川著名学者、经常家、书法家。曾任资州艺风书院及简州通材书院讲席、灌县训导、成都尊经书院都讲、锦江书院襄校、国学院院正。曾响应“康梁变法”,组织“蜀学会”创办《蜀学报》,并自任主笔。戊戌维新失败,愤然回乡隐居,研究学问,专心著述,有《寿庐丛书》七十二卷著述传世。他还长于书法,在书法理论上,接受康有为、包慎伯力倡北魏之说,在运笔实践中,猛攻篆籀、汉魏碑刻,所书给人以正侧井用,顺逆兼施、凌厉飞动,厚重凝练之 。当时的文学家、书法家赵熙称赞:“其书瑰玮”。 矗立于成都市人民公园的“辛亥保路死事纪念碑”朝东一面,即为吴之英之手。 何崇政,清咸丰、同治年间李蓝起义的著名将领,雅安市名山区人,生卒年月不详。  为人“豪侠好义”,急人所急。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在府试中,因针贬时弊,遭指斥鞭笞。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李永和蓝朝鼎揭竿而起,何崇政满怀对清廷的愤懑,投奔其麾下,旨在“杀贪官以救民,分豪富而济众”。以足智多谋,任蓝部军师,先后转战于青神、蒲江、大邑、雅安、名山、荥经、天全等十余州县,献计擒斩清军重要将领马天贵、张万禄、余振海等人。所率义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沿途榜示安民”,深受百姓拥护。后起义失败,不知所终。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他们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 国人论风光,必曰三山五岳。 “三山”者,“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是苏东坡所谓“东方云海空复空,群山出没空明中”的“仙迹”;而“五岳”则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他们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虽然五岳不是我国最高峻的山岭,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就显得格外险峻了。“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岳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五岳既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 东岳泰山 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山以岳遵,岳为东最”。自汉代我国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我国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封禅典礼,文人墨客在这里流连观赏,吟咏赞叹。到泰山,既可以饱览历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异峰突起在华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势突兀挺拔,气势磅礴,颇有“擎天捧日”之势,通常被人们看做是崇高、伟大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泰山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鲁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内,外围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历城、长清、肥城和济南等地,起伏绵延达200多公里,总面积为426平方公里。人们通常把泰安境内的泰山主峰及其邻近的山地称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围的低山丘陵总称为“泰山山区”,它是鲁中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地质构造分类来看,泰山属于“断块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壳断裂上升作用形成的。从红门宫以南的一天门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仅5000米的距离,垂直升高竟达1300多米;其间形成了三个明显的阶梯,一个在一天门,一个在中天门,另一个在南天门。泰山是我国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的标准地区之一。它的古老岩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变质沉积岩层,以及各种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基性侵入岩体和岩脉等,它们统称为“泰山杂岩”。泰山杂岩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据同位素测定,泰山群的年龄在25亿年以上,杂岩中的岩体的年龄也在22亿年至17亿年之间。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为“玉皇顶”,又称“天柱峰”,其相对高度为1391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大陆口的第一高山。它山势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誉。泰山有“丽、幽、妙、奥、旷”五大游览区,即山麓的“丽区”、山顶的“妙区”、登山东路为“幽区”、西路为“旷区”,以及分布在山后的“奥区”。 岱庙坐落在泰山脚下,为泰山的正庙,创建年代久远,有“泰即作

名山县简介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千古流传,“茶祖故里,世界茶源”扬名中外。中国有字记载的人工种茶始祖吴理真的故乡——名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介于北纬29°58′~30°16′、东经103°2′~103°23′之间,幅员面积61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92个行政村,人口27万。县政府所在地蒙阳镇,距省会成都12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距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雅安17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现任县委书记岑刚、县长徐其斌。 历史悠久的名山。公元553年(西魏废帝元钦二年),始建蒙山县。因境内的蒙顶山自古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593年(隋开皇十三年),改蒙山县为名山县至今,建县已历1455年。新中国成立后,名山县先后隶属四川省眉山专区、温江专区、雅安专区、雅安地区、雅安市。 生态优越的名山。名山县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年均日照953小时,年均无霜期294天。森林覆盖率49%,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量达国家二类标准,被誉为“绿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态乐园”。 物产丰饶的名山。境内土壤肥沃,类型多样,盛产茶叶、粮油、蚕桑、畜禽、花卉苗木、林竹、中药材、食用菌、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县、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动物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县。全县拥有茶叶26万亩,农村人口人均1亩茶,年产优质绿茶8000余吨,年出圃无性系优质良种茶苗3亿多株,蒙山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年出栏生猪60余万头。芒硝为西南地区特大型矿藏,储量1600亿吨,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100亿多立方米、石灰岩储量5亿多吨、砂岩储量近1000万立方米、澎润土储量2亿多吨。 文化荟萃的名山。名山扼成都平原通往“三州”(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及西藏、云南的咽喉,处于汉、藏、羌、纳西、白族、摩梭等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有底蕴深厚的蒙山茶文化,海纳百川的人文文化,独具特色的川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二万五千里长征播洒的红军精神文化。蒙山茶文化被誉为世界茶文化的一枝奇葩,蒙山派茶艺“天风十二品”和茶技“龙行十八式”被誉为中华茶艺和茶技的绝世“双璧”,历代文人墨客赞誉蒙山茶的诗、词、歌、赋达2000余首,文化底蕴之深厚,为世界所公认。 风景独好的名山。名山地处成都平原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地貌以海拔650~850米的台状丘陵和海拔650米以下的浅丘、平坝为主,占全县幅员面积的83.3%,海拔850米以上1500米以下的低山,占幅员面积的16.7%。境内有世界茶人顶礼膜拜的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圣山——蒙顶山,有烟波浩渺、白鹭翔集的百丈湖,有酷似桂林山水的双龙峡,有碧绿拥翠的国家级万亩观光茶园,有新石器遗址、大禹治水遗迹、禅林宝刹、摩岩雕刻、宋代茶马司、世界茶史博物馆、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等人文景观70余处。身临名山,或登山品茗,或临湖问橹,或入林听泉,或寻古访幽,觅自然天趣,如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对外开放的名山。1986年名山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对外开放县,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被列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县,2007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入成都经济区。改革开放以来,名山干部群众历史地、辩证地审视县情,不断荡涤内陆意识、“盆地”意识、休闲意识,强化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效能意识,用“以茶会友,你有我有”的发展理念开启对外开放的大门。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2005年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全国茶馆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第五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一年一度的皇茶祭天祀祖暨万人品蒙顶春茶等的成功举办,将名山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投资理想的名山。成雅高速公路、国道318线纵贯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快捷,具有良好的资源空间匹配条件;得全国水电基地雅安地利,电力充足、电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工业生产能源保障条件;四川省38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的雅安工业园区建在名山,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四川省民营经济示范园区、四川省生态科技工业园区、四川省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四川省先进开发区等多项殊荣,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被国家开发银行确定为四川省2个“中西部地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金融支持省级开发区”之一,具有良好的产业承接条件。 奋进跨越的名山。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名山与历史一同进步。2007年,全县GDP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中联科技、香港永旺硅业、上海九晶电子等一批投资规模上亿元的企业落户名山,工业强县战略强势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3597元;城镇化水平25%。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80所,专任教师1794人,在校学生2.97万人;有卫生机构25个,卫生技术人员597人;电信、移动网络覆盖100%,城乡手机拥有量4.6万部,固定电话用户1.2万多户,无线市话用户0.4万多户。茶祖故里、世界茶源——名山,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正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大步前行,奋进跨越! 特色文化 茶文化 高雅的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蒙山茶文化堪称世界茶文化的一枝奇葩。据史料记载,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50年),县人吴理真在蒙顶山上开始种茶,蒙顶山由此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在“蒙”字的词条中专门注有“〖蒙山茶〗四川名山县蒙山出产的茶叶”。蒙山茶由药品、饮品、贡品到商品,历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缘自于本身的优异品质。茶的利用始作药料。《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舆地纪胜》中记述了蒙山一僧人久病不愈,服蒙山仙家雷鸣茶去宿疾的故事。据考证,茶开始作为饮品,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西汉末年起,成为寺僧、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到三国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唐天宝元年(742年),蒙顶名茶因其品质优异,工艺精湛,被列为贡品,文宗开成五年(840),蒙顶名茶便作为国家礼品,赠送日本友人。自唐至清,蒙顶名茶年年入贡,1200余年从无间断。蒙顶名茶成为商品后,唐天宝年间价格昂贵。宣宗时,杨烨撰《善夫经手录》记有"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宋时,因连年用兵,所需战马,多用茶换取。蒙山茶作为一个响亮的品牌,成为“不得他用,定为永法”的易马专用茶。位于百丈湖之西3公里处、国道318线旁的"茶马司",建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2),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专司茶马互市事宜的官办机构遗址。蒙山茶不仅味高名重,而且为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因此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高度赞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千古流唱;白居易“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比拟吟咏;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中“若教陆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由衷慨叹;宋朝文同“蜀地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品茶心得,更是赋予了蒙山茶无与伦比的茶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春,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毛泽东主席在品尝到蒙顶名茶后说:“蒙山茶要发展,要和群众见面”。昔日皇室茶,今入寻常百姓家。 佛教文化 蒙顶山自古与蜀中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其原因是蒙顶山历代高僧辈出,享誉禅林。名山历史上曾有72寺、院,其中蒙顶山占了一半,佛教文化历史渊源深厚。三国时期,天竺僧人空定大师沿南丝路来华,结茅于蒙山,时称"梵人之茅",因访道求法者众,佛法大兴,遂成梵刹,名曰“大梵音院”。时移势易,岁月沧桑,蒙山佛寺从“大梵音院”到“龙泉院”、“蒙龙院”、再到“永兴寺”,虽几经兴衰更迭,蒙山佛法却一脉相传,生生不息,广行禅门宗风,致力于弘扬光大蒙山佛教文化。唐时,恰逢蒙山茶入贡皇室,蒙山僧众研习茶艺,“禅茶并举”,始开蒙山禅茶文化之先河。北宋时,西域僧人甘露法师(或称不动法师)住持蒙山,广集大量显宗经典和密宗瑜伽诸部,辑成《蒙山施食仪》和《大忏悔文》,作为佛门晚课的必诵仪规,相传至今。依据《仪规》举行法事,施食普济众生,免除饥渴之苦的宗教仪式,被称为放蒙山,亦称放焰口、做佛事、施供养。随着《蒙山施食仪》和《大忏悔文》的广泛流传,蒙山佛教文化远播海内外,名扬千界,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港台地区,依教奉信者甚笃。而今,蒙山红宇古刹,香火鼎盛,永兴寺、千佛寺、天盖寺等寺院禅门宗风犹存,每年前来参拜的信徒和海外居士众多。 祭祀文化 《尚书·禹贡》记载:“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宋代学者朱熹注释:“蔡蒙”二山名。蒙山地志蜀郡青衣县,今雅州名山县也。旅平者,治功毕而旅祭。意思是夏禹平定蔡山、蒙山一带水患,登蒙山祭天,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庆治水功成。由此留下了深厚的祭祀文化。名山旧时风行的祀孔、祀关岳、祀社稷坛、祀先农坛等礼俗,后来的"皇茶祭天祀祖"即为夏禹祭天的演变和延伸。故史籍记载:"蒙山之名始于禹贡",蒙山亦称"禹贡蒙山"、"圣山"。如今,蒙顶山上尚存夏禹登蒙山祭天的天梯古道、禹王宫和大禹像。 红军文化 1935年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进至名山。16日-21日,由徐向前、王树声、王维舟、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的红四方面军6个师、17个团、共2万余人的兵力,在百丈关一带与国民党刘湘部队展开激战,歼敌1.5万余人。后因敌我力量悬殊,红四方面军一部进驻蒙顶山、莲花山一带,挖战壕、筑工事,扼险防守。红军在名山战斗期间,刷写、雕刻大量宣传标语,播撒反剥削、反压迫、反蒋抗日的革命斗争火种;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建立苏维埃政权;积极动员青年男女加入红军,57名名山籍红军战士在其后长征的历次战斗中牺牲。红军驻扎期间留下的石刻标语、战壕遗迹至今尚存,红军纪念馆陈列的红军遗物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辞,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蒙山红军文化是后人凭吊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题材。红军精神,成为名山精神文化的光辉一页。

记得采纳啊

中国5大名山各有什么特点?
答:中国的五大名山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五大名山及其特点:(1)东岳泰山之雄,岳神“齐天王”(2)西岳华山之险,岳神“金天王”(3)南岳衡山之秀,岳神“司天王”(4)北岳恒山之幽,岳神“安天王”(5)中岳嵩山之峻,岳神“中天王”

庐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哪方面?(800字)
答: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庐山的历史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河渠书》中首载“庐山”,并记录秦始皇、汉武帝南巡时“浮江而下”、“过彭蠡,祀其名山川”以来,庐山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唐玄宗建太平宫于庐山,并御书“九天使者之殿”匾。南唐中主李璟在庐山隐居读书,登基后舍宅为寺取名...

名山名字的来历
答:中国有许多名山,它们都有着悠久而美丽的名字,但你知道这些名山“名字”的来历吗? 1.问:庐山风景秀丽,名满天下,你知道为什么叫“庐山”吗? 答:庐山也称匡山、庐阜,总名匡庐。相传秦末有匡氏兄弟七人筑庐居住此处,因以得名。 2.问: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名叫“黄山”是因为是黄色的山...

济南有座小华山,是当地的一座道教名山,人文历史故事非常丰富
答:想必如果是不知道济南华山的朋友,第一听到济南华山这个名号的时候,也是跟狗哥一样以为是蹭了陕西华山的名号了吧。这种看法,在很多对济南华山的评论里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很多济南的土著。其实,济南华山的故事,虽然不如西岳华山的名头响亮,但是这里同样是古山东充满了人文 历史 的一座名山。在郦道元的《...

中国古代九大名山是哪九个?
答:会稽山与我国古代开国圣君、治水英雄大禹有着不解的渊源,它是大禹娶妻、封禅的地方,同时也是大禹的陵寝所在地。早在隋代,会稽山就被列入中国的“四镇”之一。2、泰山 泰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五岳之首,东岳泰山。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
答:山东泰山1987.12 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
答:1. 泰山,古称岱山,后改称岱宗,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之一。它的自然景观壮丽非凡,并且深受数千年精神文化的熏陶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的映衬。1987年12月,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专家考察泰山后,认为它不仅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价值,还拥有普遍认可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

谁有天目山的简介?
答:天目山历史 天目山[2]历史悠久,拥有璀璨夺目的绿色文化、宗教文化,是儒、道、佛等文化熔于一体的名山。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于天目山并在此修炼多年,现有遗迹“张公舍”;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隐居于天目山太子庵分经读书,留有“洗眼池”、“太子庵”等景点;唐代李白、宋代苏轼、元代张羽、明代刘基等文人墨客都上天目...

石家庄平山有座千年历史佛教名山,绝壁架桥,巨石临空,古迹众多
答:每座塔坐北朝南,皆为单层、单檐仿木结构,檐上为攒尖顶、莲瓣塔刹,平面呈六角形,有些塔上还有保存完好的铭文,这些铭文是对这些古塔 历史 最有力的实证。02 上山路 从万寿寺正门进去走入寺院,向东沿着万寿寺墙外的小路可以到达东林山上,远望可以看到一个废弃的建筑,这是当年山上施工吊运建筑材料...

历史名人名山
答:由此可见,骊山可以当作一面“历史的镜子”。张家界 蜚声中外的张家界,得名也是因为一位大人物,此人乃帮助刘邦打下大汉天下的张良——张子房。张家界现在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武陵源风景区,事实上张家界比武陵源名声大得多。汉留侯张良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后,预测刘邦要对功臣不利,便果断地辞官归隐,在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