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作者&投稿:兆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 (本文: “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 (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2. 有关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分

【过】1.走过,经过。如:雷霆乍惊,公车过也。(《阿房宫赋》)2.超过,胜过。如: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3.探望,看望。如: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4.过失,错误。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5.责备。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门宴》)

【患】1.忧虑,担心。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2.灾难,祸害。如:死亦我所恶,所无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鱼我所欲也》)3.疾病,毛病。如: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下》)

【就】1.接近,靠近。如:金就砺则利。(《劝学》)2.成就,完成。如:然嬴欲就公子之名(《》)3.上(车、路)。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4.就任,赴职。如: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5.接受。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太难打了!!!

3. 有关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高分

何: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什么 2.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怎么,怎么样 3.楛(hu四声)矢何参差(白马篇) 副词 多么 4.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哪里 何处 5.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何故 为什么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通 呵 喝问 缉查盘问 即:1.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积贮疏) 如果 2.即捕得三两头(促织) 即使 3.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就 4.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立即 马上 就:1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接受 2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登上 踏上 3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就职 赴任 4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担任 5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祭十二郎文)到 6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接近 其他的基本都有,由于时间原因不打了。

要是还要的话说下。

4. 高中文言文中“所以”一词多义

文言文“所以”句式结构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今日点击:1467 推荐:高中视频同步辅导视频! 文言文“所以”句式结构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 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6.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 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高中学习网:) 。



发文言文一词多义词
答:1. 高中文言文 一词多义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多义词) 1、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 道相似也( 知识学问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 怀其璧,从径道亡(路)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 2、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职业) 孔子师郯子(以……...

高中文言文 一词多义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多义词)
答:1、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道相似也( 知识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 )怀其璧,从径道亡(路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2、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职业)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吾师道也(...

狼这篇课文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倒装句文言句式和通假字有哪 ...
答:一、一词多义 止:(1)止有剩骨:通“只” (2)一狼得骨止:停下 以:(1)投以骨:把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3)盖以诱敌:是用来 之:(1)复投之:代指狼 (2)二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久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4)又数刀毙之:代指“犬坐于前”的前...

文言文项脊轩志里所有的通假字 和 一词多义
答: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前,副词)②先*抚之甚厚 (去世的,形容词)5.为:①轩东故尝为厨 (做过,动词)②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成为,动词)6.过:①日过午已昏 (偏过,动词)②大母过余 (看望,动词)③从轩前过 (经过,动词)④故山殊可过 (过访、游览,动词)⑤求,无乃尔是过与 (...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答:百: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喻很多)言:闲静少言(动词,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说过的话)食:食不饱(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饲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策,驱使)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要15组
答:而:1.第二人称代词2.连词3.语气词4.如,像 恩:1.恩惠2.亲爱,有情义 行:1.路2.行走3.运动,运行4.做5.品行6.行列 就:1.接近,靠近,趋向2.完成,达到3.即使 巨:1.大2.通“讵” 仓:1.粮仓2.船舱3.通苍

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答: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2...

一词多义的文言文有哪些?
答:《孙权劝学》一词多义有:一、以:1、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2、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二、当:1、但当涉猎。(应当)2、卿今当涂掌事。(掌管)三、见:1、见往事耳。(了解)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作品鉴赏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高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大全
答:文辞,措辞“其文约。其辞微”《屈原贾生列传》告别,辞别“旦辞爷娘去”《木兰辞》离开“我去年辞帝京”《琵琶行》信:本义是话语真实。(1)形容词。意为“诚实”“忠诚”“守信”。如:A.信臣精卒。(《过秦论》)B.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2)动词。意为“相信”。如:A.余固笑...

高一文言文一词多义(若,闻,始,法,时,故,如,意,举,见)?
答:高一文言文一词多义(若,闻,始,法,时,故,如,意,举,见)?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yueqin156 2012-04-05 · TA获得超过48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0.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而 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