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三国的司马家族为何将新王朝取名为“晋”?

作者&投稿:鄂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是怎么结束的?看地图,怎么三国末期,突然蹦出来个司马家族的晋 取代了~

三国是以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结束的。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正式取代了魏建立了晋朝。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炎的父亲。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司马昭想代魏建立自己的朝代。司马懿是司马家族晋王朝建立的奠基人,司马昭的父亲,司马炎的祖父。大魏时期的三朝元老。希望能采纳,谢谢

历史上的司马家族结束了三国动乱局面,成为了最后摘取胜利过人的大赢家,成为了三国乱世最终受益者。司马懿是司马家族崛起的关键人物,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带领司马家族走向辉煌归功于自己的隐忍,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忍下自己的一口气,为了最终目标可以舍得自己的亲人,舍得自己权力,舍得自己的生命。听起来司马懿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不是司马懿是冷血无情,而是他生活在一个冷血无情的时代,是这个时代造就了司马懿的性格,是这个时代逼迫司马懿变成他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司马懿的父亲就在曹操的手下做官,曹操很早就听说司马懿的大名,一直都想把司马懿征召到自己身边为自己效力。司马懿知道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喜怒无常的人,在他身边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不清楚什么时候会伤到自己。司马懿想等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走上仕途之路,为了躲避曹操的征召,他亲自用马车压断自己的双腿,这份隐忍这份狠毒埋藏着司马懿的雄心壮志。

不过最终司马懿还是没有躲过曹操的邀请,曹操在世之时司马懿一直装糊涂。从来没有在众人面前展现出自己的智慧,他采取中庸之道保持自身的安全,他知道曹操是聪明人,聪明人在聪明人手下绝对无法生存,司马懿效忠曹魏政权三代君王。

曹丕、曹睿一直都把司马懿当作自己手中的工具。司马懿在官场上起起伏伏,他经历过自己人生的巅峰,也跌到自己人生的低谷,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他心中有远大的目标,这是一场马拉松比赛,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利者,终于司马懿等来一锤定音的机会,从此司马家族成为了时代的王者。

结束三国之后,司马家将新王朝取名字为“晋”,是有原因的,这个晋字,是和“晋王”这个爵位有关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司马昭以及哥哥因为被魏帝被封为晋王在先,且给其的封的地盘包括太原和上党等10郡,大约是现在的山西一带,所以现在山西的简称为晋。

司马炎继承了他父亲司马昭的晋王爵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自古以来,做大事的人要讲究名正言顺,否则,没人跟其后面效劳,能够领导群雄,有名有爵才会有号召力。 

曹魏景元四年,也就是公元263年时,司马昭实际已经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他受封为晋公,第二年,进爵晋王,这路子完全走得就是当年曹操的路。所以,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点冤枉他了,毕竟他和曹操都是一丘之貉,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区别。   

到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承袭晋王爵位,就紧锣密鼓地准备当君主了。有曹丕做榜样,一切程序都驾轻就熟,当时文臣武将们也没有太多反对。名义是“禅让”,诏书中要指明禅让给谁,不能先罢黜“晋王”,另立名号。

因此,司马炎看似惭愧地接受皇帝的位子,定国号为晋,以示他对前朝的感恩。

他既当了皇帝,名义上,还遵守了该有的礼制,这样就是师出有名,当皇帝当得硬气,名正言顺,省得一些饶舌之人,说什么谋逆的鬼话。



晋国,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司马氏建立的朝代之所以称之为”晋朝“,是因为其起家之地位于原来晋国的位置,代表的是”龙兴之地“的意思,其封号也是”晋王“。司马氏出身于河东郡,河东郡位黄河的东部地带,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主要是山西南部地带,山西北部被称为”代州“和”并州“。

结束三国的司马家族将新王朝取名为晋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因为司马懿的封地就在晋国,所以新王朝叫做晋,后来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为帝曹奂风晋公,这也是近朝国号的由来之一。

1.司马炎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
司马炎的祖先原本在周王室为官,后来跑到晋国去了,司马氏世典周史记载,“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到晋国后司马氏又分为几支,有的去了卫国,有的去了赵国,也有的去了秦国,而留在晋国的那支,后来在秦末汉初时期,是赵国将军司马卬,也就是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中的殷王。

2.司马炎的故乡就是晋国旧地
司马炎的故乡是河内郡温县,不论是河内郡还是温县,在春秋时期都是晋国之地,这也是司马昭被封为晋公的原因。史料记载“南至于华,北至于陉,东至于壶口,西逾于河,提封之数,方七百里,皆晋之故壤,唐叔受之,世作盟主,实纪纲诸夏,用率旧职。爰胙兹土,封公为晋公”。

3.应谶语寓意
早在曹操还没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汉朝官方太史令王立就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汉祚终矣,晋、魏必有兴者.....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虽然这段话被曹家用上了,但是司马炎也不会忘记“晋魏必有兴者”,毕竟官方太史令的权威发言还是可以糊弄很多人的。

因为司马氏的封地是现在山西一带,古时称晋。司马昭自封晋公,后加封晋王。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了晋王的封号,在统一天下后,便定国号为“晋”。

为什么三国君主归顺晋朝后,封魏为王、蜀为公、吴为侯?
答:司马昭灭掉蜀汉后封刘禅为安乐公,司马炎接受曹奂禅让为帝后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灭掉吴国封孙皓为归命侯。魏、蜀、吴三国不管是接受禅让,还是自立为帝,都已经建国称帝,之所以司马氏家族对于他们的国主在归顺晋朝后,得到了不同的封爵,这主要是政治需要。01 新朝对旧朝国主封爵是惯例,献帝刘协禅让...

司马懿子孙灭了三国,建立的西晋王朝为何如此短命?
答:司马炎于公元265年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新政权。直到公元280年,西晋消灭了三国最后一个政权东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四分五裂的战乱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继秦及两汉之后,西晋是古代第四个大一统王朝。晋武帝司马炎以曹魏权臣身份篡位成功,但是立国后的很多统治政策为西晋的短命而亡埋下了伏笔。曹魏及司马家政权均...

司马懿家族是如何灭亡三国后又统一的?
答:第二个是曹魏,相比较而言这个是司马家他们在三国统一中最难搞的,原因也很简单,魏晋的更迭是与汉魏一样的政治事件。表面上来看过程没啥重点,那就是蜀汉灭亡以后,司马昭过个两年也噶了,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了老爹的爵位又过了一年把魏主赶下台,由此魏国灭亡晋朝建立。事是这么个事,但是晋代魏几乎...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呢?
答:众所周知,刘氏是汉朝的主人。而在三国后期,是曹魏彻底消灭灭亡了偏安一隅的蜀汉政权,而司马懿后代司马昭等是曹魏的中流砥柱,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裕此人又以汉朝宗室后裔自居,把这件事当成深仇大恨,这笔账当然要跟司马家族来算。三、自己年迈,儿子年幼。其实刘裕一开始犹豫不决,并没有下...

刘裕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
答:司马懿生前虽然尽心尽力的辅佐了曹魏三代人,但实际上并不是司马懿不想篡位,只是当时时机还未成熟。到了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这里,司马家族的势力足以与曹魏政权抗衡,所以后来司马家族统一三国也是势在必行的趋势。但是或许是因果报应吧,司马家族后来也遭遇了同样的境遇。司马懿后代被刘裕灭族是因为什么?究竟...

三国君主投降之后,为何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
答:在司马懿设计清除曹爽之后,曹魏的大权尽在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懿传给司马师,司马师病死之后又传位给他的弟弟司马昭。这时候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曹魏皇帝曹髦不甘只做一个傀儡,凭借自己一个少年的热血就想杀掉司马昭,但最后却被司马昭反杀。司马昭在死后司马炎继承,而后顺理其章的曹魏皇帝...

三家归晋后,刘禅封公、曹奂封王、孙皓封侯,为何待遇差别这么大呢?_百 ...
答:《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意思是人或者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公元263年,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蜀国,司马家族在公元265年篡魏立晋,公元280年魏国灭掉吴,晋国完成统一而宣告三国时代彻底的结束。魏国灭掉蜀国以后,蜀后主刘禅投降,被迫迁往洛阳,魏帝将其封为安乐...

八王之乱的后果是谁种下的?司马炎为何要大肆分封藩王?
答:战争的规模和对国家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其他诸侯国的战争。事实上,参与八王之乱的诸侯国远不止八个。但在《晋书》中,主要涉及的八个诸侯国被归纳为一个传记,所以被称为八王之乱。司马炎登基后,为了使天下始终由司马氏家族控制,司马炎将司马氏家族的27名成员全部分封为诸侯王,这些诸侯王都是同姓,...

司马懿死后为何将军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答:所以,被夹在中间的司马师,即没法跟老爸比,也没有弟弟成就大。但若缺少了司马师,估计司马家族也就灰飞烟灭,别说司马昭了,就连司马懿也会成为历史笑柄。司马懿之所以把权力给了司马师,有两大方面的原因。其一:司马师是嫡长子 嫡长子身份在过去,就意味着未来家族的老大。这点无论帝王还是平民,...

三国后期司马懿的孙子夺了王位建立了哪个朝代?
答: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