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欧阳修词作鉴赏

作者&投稿:凭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阮郎归》清秀典雅,迤逦飘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回环委婉,是词人的作品中极为典型的一首小词。下面一起跟着我学习一下吧!

【作品介绍】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词作。此词描写的是一位女子于仲春时节踏青时的见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思之情。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春日郊外的秀丽景色和女子的见闻;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女子的相思之苦。全词清秀典雅,迤逦飘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回环委婉,是词人的作品中极为典型的一首小词。

【原文】

阮郎归

南园春半踏青1时,风和2闻马嘶3。青梅如豆柳如眉4,日长5蝴蝶飞。

花露重(zhòng),草烟6低,人家帘幕7垂。秋千慵困8解罗衣9,画堂10双燕归。

【注释】

1、踏青:春日郊游。唐宋踏青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八者.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者。后世多以清明出游为踏青。

2、风和:春风暖和。

3、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嘶,叫。

4、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

5、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6、草烟:形容春草稠密。

7、帘幕:帘子和帷幕。

8、慵(yōng)困:困倦。

9、罗衣:香罗衫。

10、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白话译文】

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春日渐长,蝴蝶飞得多么轻盈。

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创作背景】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位少妇怀人念远的词作。词中描写的时间是春半的一个黄昏;地点是南园到寝室。主人公是一位思念远人的少妇;事件是因少妇到南园游春而引起的自己感情经历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怀人的情绪,内心情感的流露十分含蓄。通篇没有直说思念的地方,也没有直呈愁怨的言语;但春光大好,游园不能令“她”情意欢畅,园中荡秋千也不闻盈盈笑语,一切只是默默,终而无言无绪欲拥衾独眠。说明女主人公并不是因春光和悦、暖风熏人而娇慵易倦。而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片写女子游南园所闻所见。所选择加以表现的声音、景物都有极丰富的含义。“春半踏青时”,仲春时节,花繁艳、草丰茂,正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人们会在此时结伴踏青。这里突出两种意味:一是大好春光欲与所思之人分享而不能;二是此际虽是春之繁盛之时,但同时也是将衰之日。好景易逝、时光空流,好不容易历尽凄凉秋意、冰封冬雪,迎来春光,却仍是盼不回远人。“青梅如豆柳如眉”,梅子结于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非“陌头柳色”之鹅黄新绿,而是已长如女子修修黛眉。这仍是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不还家”。“风和”句,写听觉感受。春天不仅景繁丽,音亦繁闹无比:莺嗔燕咤、欢声笑语、笙歌管弦等等,可写之声极多,但女主人公耳际只徘徊着风声与马鸣。其实女主人公充耳不闻春之“乐”音,在于她内心愁闷:想当日作别之时,“他”如何不是身跨骏马、扬鞭远去;如今别人家的游子勒马而归,自己却独独等不回“他”。因此写马声亦是写愁思。末句“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失伴倍觉时光难熬。而蝶又双飞,追绕花丛之间,愈发惹动相思之情。这几句无一处写情,但又无一处不含情。

下片,写女子独在园中已许久,暮色来临,露上娇花,凝珠如泪,草锁轻烟,春气低迷。望邻家重帷深下,知天时已晚,不禁长叹。秋千荡罢,困懒无聊。痴坐无绪,返至屋中。点灯亦是独坐,且不堪忆共剪烛花之情,不如向梦中去,或可忘却,或可一见。总之女主人公此时已是心力交瘁,不愿再思再想。然而无意抬头,却见“双燕”栖于画栋之上。真燕还是画燕并无关碍,关键是在古人心中“燕”向来少有独飞之时,“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双燕”实喻夫妇和谐相伴,则此时见“双燕”,少妇只能痛断肝肠。

这首词深于言情,善于写景,情蕴景中,以景结情。读后颇有低回欲绝,余音袅袅之致,代表了欧词和婉、深隽的特色。

名家评论

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景物闲远。又云:帘垂则燕栖,栖则在梁,妥甚。

黄苏《蓼园词选》:是人是物,无非化日舒长之意,望而知为治世之音,词家胜象。

陈世修《阳春集序》:“观其思深辞丽,均律调新,真清奇飘逸之才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先写春早之景,后言春昼之人,但言日长人倦。“秋千”二句不着欢愁,风情自见。南国美景如画,春色撩人。写景句含婉转之情,可谓情景两得。词家之妙诀也。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著残棋,沉吟应劫迟。——宋代·佚名《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著残棋,沉吟应劫迟。 写雨 , 写景惆怅 赏析 “春风...

揭秘:为什么古代文仕爱用女性口吻作诗词
答: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你以为情感表达如此细腻的词 是哪位女词人写的?其实小编也不造是不是 因为学术界对该首词作者是谁仍未有定论 但主流媒体等多数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为什么《阮郎归》明明是用...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下阕的表现手法
答:【小题2】 词的下阕运用对比、用典,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作对比;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魂》之典),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失魂落魄、满腹哀怨、抚今追昔、漂泊憔悴之感。分析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

最美十首《阮郎归》,问君归不归
答:?古典君: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宋代】曾觌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

怎样填写《阮郎归》词牌
答:此即李词体,惟前后段重押四"山"字韵,自注"效独木桥体"。宋人亦间一为之。资料引自《御定词谱》折叠编辑本段典范词作 【北宋】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阮郎归 作者:欧阳修 (宋)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

阮郎归古诗翻译及赏析
答: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阮郎归古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湘天...

《阮郎归》全文翻译
答: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释】 1.薰风:《家风》有言:“舜作五弦之王侯,歌《南风》之讲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兮。’”这里指歌唱承平之曲。2.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

谁有欧阳修的宋词?
答: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

阮郎归这首词属于什么流派?
答:《阮郎归》是词牌,无法分什么流派,写过这词的人很多,像苏轼、欧阳修、秦观等等。只能说这个词派适合写哪种流派的词。此词牌多作婉约、凄美之词,也可得田园、清新之作。所以就看作这些车次是什么派的,您要非写个豪放派的,也没人拦着您,因为现在词牌的曲谱都失传了,没有人唱了,所以只是读一...

词牌《阮郎归》的由来
答:“阮郎归”的故事见于《太平广记》,讲述了叫刘晨和阮肇的两个人,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用杯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