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有哪三大调?

作者&投稿:潭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怒江的傈僳族手抓饭有哪些?~

怒江“手抓饭”是富有傈僳族风味特色的餐饮。其选料的方法是:以本地特产的香米煮熟后倒在一个洗涤干净的簸箕内,在米饭上放切成小块的黄焖小猪肉、火烧鸡、熟火腿和油煎土豆、凉拌鱼腥草、清煮南瓜及特色佐料,然后盛一碗鲜鸡汤在每一个客人前面。客人在吃“手抓饭”前必须先洗手,然后大家围着簸箕坐在一起,以左手当碗,右手当筷,边吃“手抓饭”边喝杵酒。在“手抓饭”时,主人还会唱着动人的祝酒歌,向来宾一一敬“同心酒”,直到客人酒饱饭足才结束。福贡县的傈僳族手抓饭最有特色:把饭盛在簸箕里拌着烤乳猪(用盐和花椒面、草果面等淹渍好后,在碳火上用慢火烤出来的,外焦里嫩,味美得不得了),佐以傈僳族特制的核桃仁舂竹鼠(以一种野生的食用香料植物的果实桫桫、生姜、青辣椒一道舂好拌匀)用手抓着吃。再喝一竹杯杵酒,真可谓人间美味一绝。

1958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 人口为634912人。 民族概况 傈僳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成员。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丽江和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等州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德昌等县也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傈僳族人口数为634912。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3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第三种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人著述,樊绰的《蛮书》称之为“栗粟”,被认为是当时“乌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彝族、纳西族在族源上关系密切。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公元8世纪时,傈僳族的先民居住在金沙江两岸,曾受“勿邓”、“两林”两个强大部落的统治。1 2世纪以后,傈僳族先后受元代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明代丽江土知府木氏的统治。16世纪中叶,由于战争以及反对木土司的压迫和掠夺,大批傈僳族人在头人木必帕的率领下,渡过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进入怒江地区。此后的两个世纪,陆续有大批傈僳族往西和往南,迁入德宏、临沧、耿马等地。有的则沿金沙江南下,进入禄劝、大姚等地。19世纪20年代,清朝在靠近内地傈僳族分布的丽江、永胜、华坪等地,实行“改土归流”。一些世袭的纳西族和白族土司为流官所取代。 1908年,云贵总督府及丽江府派阿墩子(德钦)弹压委员夏瑚巡视怒俅两江,夏瑚委任怒管及俅管袁裕才等分别管理怒江及俅江(独龙江)事务,并下令取缔过去康普、叶枝、察瓦龙等地土司对傈僳族、独龙族的苛派。 1911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领土片马、鱼洞、岗房等地。辛亥革命后,云南军都督府都督蔡锷任命西防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师师长李根源组成3个殖边队进驻怒江地区,从而阻止了英国殖民势力向怒江的窥伺。此后,云南地方政府分别在怒江地区建立了知子罗(碧江)、上帕(福贡)、菖蒲桶(贡山)、泸水等4个行政委员公署,1928年以后分别改为设治局,并在独成江的茂当设立公安分局,管理独龙江事务。 社会经济 新中国成立以前,傈僳族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居住在云南省丽江、维西、永胜、云龙、兰坪、保山和四川省等地的傈僳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社会。居住在大小凉山周围的傈僳族,已分化出一些中小奴隶主,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猎。居住在怒江的傈僳族生产力水平低下,铁具和竹木农果并用,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为主,狩猎、采集为辅,社会分工不明显,手工业和商业还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实行以物易物的交换方法,在碧江、福贡等县出现一些以物易物的初级市场。怒江傈僳族地区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农村阶级有了分化,但有存在着原始的公有制和家长奴隶制的残余。土地制度分为个体私有、家族共同伙有、村寨及家族公有3种形式,并普遍存在一种伙有共耕制“哈米贝来合”,这是一种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土地所有制和耕作的原始协作形式。16~20世纪初期,怒江傈僳族还存在过家长奴隶制,奴隶被当作家庭成员或养子看待,日常生活与主人略有差别,社会地位较低,有的奴隶可以赎身为自由民。到1949年为止,怒江地区的家长奴隶制已基本瓦解。 到20世纪50年代为止,傈僳族还保存明显的氏族残余。同一祖先后代所组成的集团莆“初俄”,即氏族。怒江地区傈僳族的氏族名称有虎、熊、猴、蛇、羊、鸡、鸟、鱼、鼠、蜂、荞、竹、菜、麻、柚木、犁、霜、?8种,这些氏族名称同时又是各个氏族图腾崇拜的象征。同一氏族之下,由父亲的2代至4代人所组成的亲族集团称为“体俄”,即家族之意。家族在现实生活中还起一定的作用。由若干不同的氏族和家庭所共同组成的村寨称为“亢”。村寨头人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各家族老人互相推举,称为“搓吾”;由官府委派的头人则称为“实帕”。头人不得世袭,其职责是:对内领导生产,调解纠纷,主持祭祀,对外承头纳贡,摊派夫役,领导血族复仇,缔结盟约等

怒江傈僳族有哪三大调?

傈僳族民歌历史悠久,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调“摆时”“优叶”“木刮”有“峡谷天籁”的美誉。

傈僳族民歌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

木刮:
木刮在傈僳语中原泛指所有的歌和调,后来逐渐成为叙事古歌的专称。其他属木刮类的歌、调一般冠以内容,如阿尺木刮(山羊调)、其奔木刮(三弦调)等。木刮主要用于内容严肃、气氛庄重的传统叙事长诗,并多在民族节日、集会等时间和场合歌唱。曲调朴实、深沉,具有苍凉、古老的风格。
木刮一般由中老年男子分为两方,盘腿围坐火塘边,各以男、女身份一问一答对唱。对唱时双方都由一人领唱,众人伴唱,领唱者唱一句,伴唱者和一句,吟唱中以酒助兴,边饮边歌。木刮对唱还具有竞赛的特点,若双方领唱者均为对歌能手,对歌往往持续几天几夜。

优叶:
优叶主要流传于福贡县傈僳族村寨,按歌唱内容及形式分为两类:
一类由中老年人围坐火塘边一面饮酒一面对唱,主要内容是追述旧时的悲伤、苦难,曲调低沉、速度徐缓、旋律平稳。
另一类曲调轻松、活泼,是青年男女传情表意的主要方式,可男女对唱,也可在同性间对唱。第一类优叶现已较少传唱,第二类优叶至今仍广为流传。优叶常见曲目有《打猎歌》、《悄悄话》、《砍柴歌》等。

莫广:
莫广为傈僳语,译为“古老的歌”或“古老的调子”,大多由上了一些年纪的人来演唱,歌曲主要讲述了家谱、生产生活等内容。这些“调”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有诗歌的韵味,其特征是词和曲调有机地完美结合,非常容易记忆与演唱。
莫广的开头有一句固定的唱词,译为根基,这一句是讲傈僳族开天辟地的“猿猴创世”,演唱莫广之前都要以这个为引子,唱完引子再演唱所要演唱的内容。演唱莫广的时间、地点一般都是节假日里宴饮喝酒的时候,边饮酒边歌唱。演唱形式有一领众合式和对唱式。

代表作品
木刮代表曲目有《创世纪》《生产调》《牧羊歌》《逃婚调》等。
摆时代表曲目有《竹弦歌》《忆苦歌》《孤儿泪》等。
优叶常见曲目有《打猎歌》《悄悄话》《砍柴歌》等。

怒江傈僳族有哪三大调?傈僳族民歌历史悠久,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调“摆时”“优叶”“木刮”有“峡谷天籁”的美誉。傈僳族民歌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木刮:木刮在傈僳语中原泛指所有的歌和调,后来逐渐成为叙事古歌的专称。其他属木刮类的歌、调一般冠以内容,如阿尺木刮(山羊调)、其奔木刮(三弦调)等。木刮主要用于内容严肃、气氛庄重的传统叙事长诗,并多在民族节日、集会等时间和场合歌唱。曲调朴实、深沉,具有苍凉、古老的风格。木刮一般由中老年男子分为两方,盘腿围坐火塘边,各以男、女身份一问一答对唱。对唱时双方都由一人领唱,众人伴唱,领唱者唱一句,伴唱者和一句,吟唱中以酒助兴,边饮边歌。木刮对唱还具有竞赛的特点,若双方领唱者均为对歌能手,对歌往往持续几天几夜。优叶:优叶主要流传于福贡县傈僳族村寨,按歌唱内容及形式分为两类:一类由中老年人围坐火塘边一面饮酒一面对唱,主要内容是追述旧时的悲伤、苦难,曲调低沉、速度徐缓、旋律平稳。另一类曲调轻松、活泼,是青年男女传情表意的主要方式,可男女对唱,也可在同性间对唱。第一类优叶现已较少传唱,第二类优叶至今仍广为流传。优叶常见曲目有《打猎歌》、《悄悄话》、《砍柴歌》等。莫广:莫广为傈僳语,译为“古老的歌”或“古老的调子”,大多由上了一些年纪的人来演唱,歌曲主要讲述了家谱、生产生活等内容。这些“调”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有诗歌的韵味,其特征是词和曲调有机地完美结合,非常容易记忆与演唱。莫广的开头有一句固定的唱词,译为根基,这一句是讲傈僳族开天辟地的“猿猴创世”,演唱莫广之前都要以这个为引子,唱完引子再演唱所要演唱的内容。演唱莫广的时间、地点一般都是节假日里宴饮喝酒的时候,边饮酒边歌唱。演唱形式有一领众合式和对唱式。代表作品木刮代表曲目有《创世纪》《生产调》《牧羊歌》《逃婚调》等。摆时代表曲目有《竹弦歌》《忆苦歌》《孤儿泪》等。优叶常见曲目有《打猎歌》《悄悄话》《砍柴歌》等。

怒江傈僳族有哪三大调?傈僳族民歌历史悠久,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调“摆时”“优叶”“木刮”有“峡谷天籁”的美誉。傈僳族民歌包括木刮、摆时和优叶等歌种。木刮:木刮在傈僳语中原泛指所有的歌和调,后来逐渐成为叙事古歌的专称。其他属木刮类的歌、调一般冠以内容,如阿尺木刮(山羊调)、其奔木刮(三弦调)等。木刮主要用于内容严肃、气氛庄重的传统叙事长诗,并多在民族节日、集会等时间和场合歌唱。曲调朴实、深沉,具有苍凉、古老的风格。木刮一般由中老年男子分为两方,盘腿围坐火塘边,各以男、女身份一问一答对唱。对唱时双方都由一人领唱,众人伴唱,领唱者唱一句,伴唱者和一句,吟唱中以酒助兴,边饮边歌。木刮对唱还具有竞赛的特点,若双方领唱者均为对歌能手,对歌往往持续几天几夜。优叶:优叶主要流传于福贡县傈僳族村寨,按歌唱内容及形式分为两类:一类由中老年人围坐火塘边一面饮酒一面对唱,主要内容是追述旧时的悲伤、苦难,曲调低沉、速度徐缓、旋律平稳。另一类曲调轻松、活泼,是青年男女传情表意的主要方式,可男女对唱,也可在同性间对唱。第一类优叶现已较少传唱,第二类优叶至今仍广为流传。优叶常见曲目有《打猎歌》、《悄悄话》、《砍柴歌》等。莫广:莫广为傈僳语,译为“古老的歌”或“古老的调子”,大多由上了一些年纪的人来演唱,歌曲主要讲述了家谱、生产生活等内容。这些“调”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有诗歌的韵味,其特征是词和曲调有机地完美结合,非常容易记忆与演唱。莫广的开头有一句固定的唱词,译为根基,这一句是讲傈僳族开天辟地的“猿猴创世”,演唱莫广之前都要以这个为引子,唱完引子再演唱所要演唱的内容。演唱莫广的时间、地点一般都是节假日里宴饮喝酒的时候,边饮酒边歌唱。演唱形式有一领众合式和对唱式。代表作品木刮代表曲目有《创世纪》《生产调》《牧羊歌》《逃婚调》等。摆时代表曲目有《竹弦歌》《忆苦歌》《孤儿泪》等。优叶常见曲目有《打猎歌》《悄悄话》《砍柴歌》等。

傈僳族怎么读?
答:傈僳族读音:lì sù zú 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

关于傈僳族的介绍
答: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傈僳族人口数为634912。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3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第三种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

你们知道怒江洲吗?
答: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西与缅甸毗邻,北接西藏,东南和省内的迪庆、丽江、大理、保山相连;国境线长达449.67公里。总面积14703平方公里,总人口45.88万人。自治州辖泸水县、福贡县、兰坪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州府现设在泸水县六库镇。境内...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民族特色
答: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傈僳族和独龙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产、生活用具独具民族特色。傈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节日。他们穿自制的麻布衣、火草衣,显得古朴大方。 怒江第一湾贡山县丙中洛乡...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辖区县有哪些?
答: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辖区县包括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傈僳族的风俗有哪些?
答:楼上住人,一般用竹篱笆隔为两格,两间屋中央都设一火塘,备三脚架,作为煮饭烤火之用。晚上,全家围火塘而睡,火塘内终年生火。遇有客人来临,主人则把火塘边让给客人住。竹楼下一般为养牛、猪等牲口用,竹楼四周辟为园地,种以瓜果、蔬菜之类。分布区域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

怒江有哪些惊艳到你的特色小吃?
答:怒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傈僳族、怒族、藏族、独龙族等。这些民族的独特文化和饮食习惯孕育了怒江地区丰富多彩的特色小吃。以下是一些可能会惊艳到你的怒江特色小吃:酥油茶:在怒江地区,尤其是藏族和怒族中,酥油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品。它是用酥油(一种从牛奶或...

傈僳族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傈僳族主要分布在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涵盖中国云南猜培、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此外,也有傈僳族散居在中国云南的其他地区、印度东北部、泰国与缅甸的交界地带。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的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拥有新老傈僳文两种文字,并且普遍信奉...

傈僳族的风俗
答:7、傈僳族的民间过去盛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所有传统节日都和宗教祭礼活动密切相关。傈僳族以观察物候变化确定节气。民间最大的节日为一年一度的阔什节(年节)。过年节也吃过年日,年食和酿制水酒,为祈求五谷丰登。8、“江沙埋情人”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一带最有特色的傈僳族青年传统节日...

怒江流经哪些地方 怒江下游流经哪里
答:怒江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怒江流域在西藏境内基本为牧区,畜牧业比较发达;进云南境为农牧混合区,耕地多分布于河谷地带;在云南境内气候湿润,以农业为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