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

作者&投稿:古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年俗也千差万别。今天,我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我的家乡——浙江年味浓浓的习俗吧~

1、拜六神

浙江在春节会有拜六神的习俗。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2、抲年鬼

旧时,浙江东阳一带,进入岁末腊月,民间有一种“抲年鬼”的风俗。“抲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因为,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新年就要到来,为了千家万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间之鬼抲除干净,以免祸患滋生。  

“抲年鬼”者,都为街头乞丐或无业游民,头戴一顶武状元帽,脸挂一串红胡子,手执宝剑,腰系铁索,很象钟馗打扮,挨家串户地进行吆喝抲鬼。后面跟一随从,为其呐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随从者接应一声“抲”!这样边演边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导、怪抲完斩绝。最后由各家各户给予扮演者应有的谢情报酬。  

3、大祭典

送灶神之后, 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按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浙江绍兴人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色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

4、拜茶

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一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

5、早点

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之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也有吃汤圆,或者煮一碗粉丝,上面放一个煮熟的蛋。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义。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浙江的春节习俗了,你们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我来说说我的家乡天水过年有哪些习俗。

1腊八粥

提起腊八粥,嘴里就有一种生津的感觉。一到腊八节,家家要做腊八粥。女主人早在初七晚上就开始挑豆子、剥花生、炒芝麻、淘米,也有的是在初八早上四五点起来干的。然后把准备好的料倒进锅里加水熬起来,先用大火把水烧开,再用小火慢慢地熬。全村的腊八粥最董大娘熬得好,她在粥里加了瘦肉粒、豆腐粒、红绿丝子,色香味俱全。等腊八粥熬好了,一掀锅盖,那股清香味直入心脾,挑逗你的味蕾,你就有不喝不罢休的想法。

现在的腊八粥内容更加丰富:有用薏米、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也有用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熬成的。但我还是爱吃用小米加肉粒和豆腐粒熬成的,有着外婆的味道。

2.打“腊疙瘩”

打“腊疙瘩”,也叫挖“银子”。一到腊八这天,家家的年轻人都要起早去打“腊疙瘩”,去迟了就没好的了,河岸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也算是一年的喜事之一了。记得往年打来的“腊疙瘩”有三厘米左右厚,上面结满了“疙疙瘩瘩”,这些“疙疙瘩瘩”是有“玄机”的:冰面上的疙瘩大,说明来年玉米就丰收了;冰面上的疙瘩小,说明来年小麦就丰收了;如果冰面上光滑,说明来年就是一个灾年。因此,每次年轻人去打“腊疙瘩”的时候,家里人就点上香,心里祈福:腊疙瘩厚点,上面的疙瘩小一点,千万不要是光滑的。

即使“腊疙瘩”的“玄机”不灵,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年年要打的。打来后立在厅房的桌脚,有种敬奉的意思。一直立到自己化了为止。

近几年天气变暖,河面上结的冰薄了,种庄稼的人也少了,打“腊疙瘩”的事似乎不再兴起了。

3.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家家要烧香点蜡,献灶糖,送灶神爷去天上。听说,灶神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才回一次娘家,他回去后要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事,谁家好谁家坏。你只有把灶神爷伺候好了,他才会替你说好话。所以无论你家多穷,灶神爷的欢送不能省,灶糖不能少。有的人家还要献上献饼,就是小小的饼子,十二个,应该是一年十二个月的意思,希望一年月月平安吧。点燃香蜡,化完黄裱后,女主人嘴里还念念有词,大概就是“上天言好事,下天降吉祥”之类的。送灶神时家家会放鞭炮,村子大的话,鞭炮声噼里啪啦要响好半天呢,此时此刻,才感觉年来了。

3.接“纸”

夜幕刚刚拉上,村里人就要去接纸,也就是接仙逝的人,他们今晚要回家过年。在大门口选一个喜神在的方位,点燃香蜡,化过纸钱,奠茶、奠酒后,我们女孩子跑到一边,大人先回家了,男孩子就开始放炮。前几年放的是鞭炮,后来又放起了土大炮,一家比一家的响亮。再后来,有城里上班的人家,过年时带来了花炮,一大墩放那里,还没点燃就已经让人羡慕不已。点燃后,一股火花冲上天,开成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紧跟着“啪”的一声。

村里人多,爆竹也多,“噼噼啪啪”要响好长时间,这是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时间,谁也不愿很快结束。

大人们回家后把接来的“先人”——糊好的纸包,按辈分大小从中间一字型摆在桌面上。再烧香、烧纸、祭奠、磕头。之后女主人就把准备好的饭菜、水果、干果献上。这时,接“纸”的事就完成了。

拜年

拜年是最能显出农村人归根认祖的事,也是春节的大习俗之一。大年初一,孩子们会在同族长辈的带领下去拜年。大人们端着一个大香盘,里面放着香、蜡、冥币,从同族辈分最高的人家拜起,一直拜到辈分最低的人家。这个很讲究,即使已经来到辈分低的人家门口了,也要绕开先去辈分高的人家。

在每一家去,都是先烧香、点蜡、化冥票、磕头。然后挨个给健在的长辈磕头。磕到同辈时,大人起身,孩子还要继续给自己的长辈磕头。磕完头自然是有奖励的,女主人端上来满满一盘糖果,给每个孩子一把,孩子们的口袋立马鼓起来。后来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比较亲的还会给压岁钱。

现在上门拜年的事几乎被手机拜年取代了,好多人编辑一个,或者复制一个别人发的,写上自己的名字,群发给每个人,就算把年拜了。

年关是一个新的开始,新年是一种新风景,一种新向往。也是对往昔的回忆,那些渐行渐远的年俗,每每想起都会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我的家乡是湖南省的一个小城市,过年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以下是我对这些习俗的详细介绍和来源解释,以及一些相关的案例和扩展。

1. 贴春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联是一种用红纸写成的对联,通常用于庆祝春节。在我的家乡,贴春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习俗。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者房间里贴上春联,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健康等好运。

来源解释:贴春联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人们在门口贴上对联,以祈求家庭的平安和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

案例:下面是一张我家门口贴的春联的照片。



扩展:除了贴春联,人们还会在家里放置一些装饰品,比如花灯、剪纸等,以增加节日的气氛。

2. 吃年夜饭

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在我的家乡,人们会在除夕晚上全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这顿饭通常包括鱼、肉、蔬菜等多种菜肴,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生活丰富多彩。

来源解释:吃年夜饭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人们认为吃年夜饭可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案例:下面是一张我家吃年夜饭的照片。



扩展: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会在春节期间吃一些特别的食品,比如饺子、汤圆等。

3. 放鞭炮

在我的家乡,放鞭炮也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习俗。人们会在除夕晚上和初一早上放鞭炮,以驱走邪恶的气息,迎接新的一年。

来源解释:放鞭炮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认为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邪恶的鬼神,保护家庭平安。

案例:下面是一张我家放鞭炮的照片。



扩展: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春节期间举行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以增加节日的气氛。

总结:

以上是我家乡春节期间的一些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这些习俗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我的家乡是有着天府之国蓉城美名的四川成都

年味美食

  • 香肠

    四川人民过年必备美食非川味香肠莫属,香肠就是将动物的肉绞碎成条状,再灌入肠衣制成的长圆柱体管状食品。香肠在四川人的团圆饭桌上基本上随处可见,在四川随处可见香肠的身影,阳台上、晾衣架上、甚至是菜市场四周都会挂上香肠。

香肠

  • 腊肉

    腊肉是四川典型的一道菜,是四川人民过年的必备菜肴,由于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四川人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做腊肉,每家配方不同味道也不同,过年前会和亲戚、朋友交换常常别家的味道。腊肉吃起来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风味独特,在四川人的年夜饭上都有它的身影。

腊肉

  • 粉蒸肉

    四川人过年都会去做粉蒸肉吃,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香味浓郁,在年夜餐桌上是老人、小孩最喜欢吃的美食。

粉蒸肉

特色风俗

  • 团年

    在四川大多数在城务工的人到过年时会回家团年,在我们家基本上是在过年时长辈商量好亲戚朋友一起回老家团年,这样就不用一家一家走亲戚。一般我们家会做6桌饭,大家过年一起热闹几天,小时候大家还会去砍山上的大树烤火,然后大家围在一起烤火聊天,我一般就烤红薯吃。

团年

  • 烧高香

    在我小时候大年初一大家就会早上去庙里烧高香,我记得当时就超多人只能顺着人流走,然后我当时烧的时候连插香火的位置都没有,只能插在庙周围的土地里,有些人甚至挤不上寺庙里面把香插在半坡上,但现在因为环保、天价香等不良风气被抵制了。

  • 烧高香

  • 装饰家,燃放烟花爆竹

    四川人基本上在过年前都会去买对联、贴窗花、挂灯笼去装饰自己的家,到了过年时就会在家门前放鞭炮,以前我回老家过年再回小区,小区地上全是鞭炮渣,近两年好一些了。在大年三十或者回家团年我们家都会去燃放鞭炮和烟花,虽然对环境很不好,但是大人就喜欢这种过年的氛围。

放鞭炮



我的家乡过年有很多习俗。首先,我们会进行大扫除,清理家中的一切旧物,以表示新的一年要迎接新的开始。然后,我们会贴春联和门神,这是传统的装饰物,用于保佑家庭平安和吉祥。接着,我们会做年夜饭,这是一顿丰盛的晚餐,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象征团圆和幸福。在除夕夜,我们会放鞭炮和烟花,以驱走邪恶的灵魂,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除夕夜也是给长辈拜年的时候,我们会给他们拜年,祝福他们健康和长寿。在新年期间,我们还会互相赠送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这是一种祝福和吉祥的表示。此外,我们也会参加舞龙舞狮和花灯表演,这些传统的表演形式给节日增添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总的来说,过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会以各种方式庆祝和欢度这个特殊的时刻。

你的家乡有什么过年的习俗?
答:1、春节习俗: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拜年和放爆竹等活动。扫尘是中国民间过年的传统习俗,意味着除旧布新。贴春联和年画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守岁是指在除夕夜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人们会互相拜访,祝福新春。放爆竹则是为了驱邪迎祥。2、...

你的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呢?
答:除夕要准备的美食更多了,外面买不到的蜜蜂窝,只有家乡才能尝到的,因为工序很大,所以一年也就做那么一两次 千层糕、九层糕、糯米竹叶饭,真的到过年才能尝到的家乡味道 忘记储存这些美食的照片了,今年过年一定好好的留念我的家乡味道 对了,到春节的时候我们镇上还有游园会、猜灯谜、篮球、羽毛球的...

春节家乡习俗是什么?
答:春节家乡习俗如下:1、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2、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

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寓意?(100字)
答:我的家乡过年放鞭炮,吃饺子。新年到来,辞旧迎新。二月二,龙抬头,吃猪头肉。抬头见喜。清明上坟烧纸,祭祀祖先,吃寒食。尊敬祖先。三八妇女节,妇女,女神。放假以示尊重女性。五一节放假庆祝劳动节。放假以示尊敬劳动者。端午节吃粽子,佩艾蒿,带辟邪腕带。放假以示尊敬忧国忧民的屈原。六一儿童节...

家乡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为什么
答:春节家乡习俗如下:1、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2、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

在你的家乡过年有哪些习俗?
答:引言:每当快要过年的时候,可能很多的小孩儿都会特别开心。然而有一些人可能会觉得,一到过年,自己又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不太希望过年。每当过年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习俗以及习惯等等,那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过年的习俗吧。一、贴春联如果要说过年的习俗的话,让小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贴春联。还...

你的家乡有哪些必须要遵守的过年习俗?
答:在我的家乡有以下三个必须要遵守的过年习俗:1、做香肠腊肉;2、春节七天乐;3、敬老爷。1、做香肠腊肉首先,云贵川一带的百姓们在过年的时候,是一定会做很多香肠腊肉的,这其实也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本身南方城市的气温是比较高的,所以肉类其实无法存放很久,那么大家就会在冬天的时候开始做香肠和...

你的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
答:正月初一早餐时,温州人喜欢食用松糕(一种蒸制的甜年糕)。吃时,将松糕切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切片,夹在两片松糕之间,甜咸适中,风味独特。也有家庭吃汤圆或煮粉丝,上面放一个煮熟的蛋,这些食物都寓意着“年年高”和“团圆”。以上就是浙江地区的春节习俗。不知道你们家乡有什么样的习俗呢?

春节来临,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可以分享一下吗?
答:年头岁尾里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它是旧一年的终结,也承载着大家对新一年深深的期许,各种丰富的年俗便是大家对“除旧迎新”的仪式感,我的家乡——山西春节期间的这些年俗,你们了解多少呢? 1、打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山西民间传统的春节习俗,传统的打铁花表演时,在特制的双层花棚里,用花棒击打铁汁,铁花...

你的家乡过年有哪些习俗呢?
答:新年到了,不管什么时候,春节都是大家心里最向往的那一刻,而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不同的习俗。小编这一次过年回家做了很多很有趣的事情,现在大家每年都说感觉好像年味很淡,其实年味充斥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里边。一 包饺子。我们这儿的习俗是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之前包很多的饺子,然后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