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的背景资料

作者&投稿:喻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沙俄时代背景~

这是1904年至1905年间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1900年沙俄出兵占领中国东北。日本曾向沙俄提出瓜分权益要求,沙俄置之不理。1902年英国为利用日本抑制沙俄远东扩张,与日本缔结同盟。1904年2月8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旅顺口和朝鲜仁川港的俄国舰船。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对俄宣战。日本陆军一面从朝鲜登陆,渡过鸭绿江,攻击俄军;一面从辽东半岛登陆,占领金州、大连。8月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战败俄国舰队。9月辽阳会战中,沙俄陆军败退。1905年1月日军攻下旅顺;3月日军占领奉天(今沈阳);5月日本海军歼灭沙俄调到远东的波罗的海舰队。不久在美国的调停下,9月5日日俄两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日本迫使俄国把从中国夺得权益中的南满铁路、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等转让给日本,并使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割让库页岛南部。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数十万人民被迫流离失所。但腐败的清朝政府却置国家主权于不顾,无耻宣布“中立”,划辽河以东的“战区”,任凭帝国主义蹂躏。这种情况,也给鲁迅以很大刺激。

沙皇(俄语:царь)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称呼。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最后一位沙皇是尼古拉二世。1721年彼得大帝改名皇帝。但直到1917年为止,俄国的统治者一直都称为沙皇。

俄语中沙皇(царь)一词中的“沙”来自拉丁语凯撒(Caesar)的转音,царь就是“皇帝”的意思。中文则半音译半义译,翻译成“沙皇”。

在中世纪的俄国,沙皇这个称号指最高统治者,特别是指拜占庭的皇帝,而在1240年左右以后则指蒙古大汗。

在15世纪,俄国流传一种说法,莫斯科大公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者。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后,拜占庭帝国和皇帝的权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手中。到伊凡四世时期,大公称号显得权力不够大,于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此外,保加利亚早期的皇帝和20世纪的保加利亚国王也自称沙皇。

俄罗斯帝国(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 英文:Russian Empire),通常简称为俄国或沙俄。14世纪中期,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兼并周围小国。154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罗斯帝国诞生。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胜利后,使俄罗斯参政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帝国。后领土不断扩张成为世界性大帝国,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1917年二月革命后,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 共记371年。
国土
全盛时期领土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千米,最东曾拥有阿拉斯加(后卖给美国),势力范围广大。人口1.7亿(1914年)。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为莫斯科,1712年后迁至圣彼得堡(彼得格勒)直到1917年。俄罗斯帝国世宗武皇帝彼得一世迁都后,曾立圣彼得堡为京师,以莫斯科为南京,从宣宗元皇帝叶丽扎维塔·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夫开始,俄国皇帝时常于两个京城之间巡幸。《战争与和平》等历史小说中多有描述俄国的南北两京制。

俄国历史上的几个时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大动乱时期(1598-1613);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苏维埃时期(1917-1991);新俄罗斯(1991年以后)。按照统治中心的变迁划分:

基辅罗斯时期(862-1240)

俄罗斯国家形成于9世纪末。862年,留里克统治诺夫格罗德。882年,留里克的亲属、诺夫格罗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取得基辅大公称号。伊戈尔(912-945);奥丽加(伊戈尔之妻945-962);斯维亚托斯拉夫(965-972);弗拉基米尔(978-1015在位)。从专制统治(862-1132)到采邑统治贵族时期。13世纪初,基辅罗斯衰落,封建制度与诸侯分立。

蒙古人(鞑靼人)统治时期(1240——1480)

1237年,金帐汗国入侵罗斯,攻占梁赞,1240年攻占基辅。诸侯割据与莫斯科公国的崛起。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达(1325-1340)取得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称号,史称“伊凡一世”。伊凡二世(1341-1359在位)。1380年,德米特里大公(1359-1389在位)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蒙古军,被尊称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亦即“顿河的德米特里”)。莫斯科的王公还有:瓦西里一世(1389-1425)、瓦西里二世(1425-1462在位),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

莫斯科时期(1480-1703):沙皇俄国

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的历史作用:1472年,娶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非亚·巴列奥略格为妻,以双头鹰为国徽,开始自称沙皇。开始恢复君主制。于1478年吞并诺夫戈罗德共和国。1480年迎战蒙古军队,蒙古军因严寒不战而退,从此结束了长达二百四十年的异族统治,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独立的俄罗斯国家。开始逐步建立农奴制度。

瓦西里三世(1505-1533在位)。

伊凡四世(1533-1584在位),1547年正式加冕为沙皇,俄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绰号“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确立农奴制度。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1584-1598在位),伊凡四世之子。

鲍里斯·戈都诺夫(1598-1605在位)

伪季米特里(1604-1613在位)“大动乱时期”,波兰、瑞典的入侵。

1613年1月,全俄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1613-1645在位)。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农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阿历克塞(1645-1676在位),费多尔(1676-1682在位)。费多尔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伊凡和彼得同时登基为帝。伊凡(1682-1696在位)体弱多病,彼得年幼,实际权力掌握在长公主安娜手里。彼得成年后,放逐了安娜,夺取了政权,并把首都迁到彼得堡,由此开始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

彼得堡时期(1703-1917):沙皇俄国晋升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1682-1725在位)的改革与战争:通向西欧之路。对内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对外发展与西欧的关系,加强俄国的实力,从而使古老的俄国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封闭落后的状态。1721年获得皇帝称号。

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

皇帝彼得二世(1727-1730)

女皇安娜(1730-1740)

女皇叶莉莎维塔(1741-1761)

皇帝彼得三世(1761-1762被杀)

皇帝伊凡(1762-1764被杀)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的开明专制。她在杀害丈夫彼得三世和竞争者伊凡之后,为争取贵族的支持,解放贵族,免除贵族的兵役,但强化农奴制度。引起普加乔夫起义(1773-1776)。

保罗一世(1796-1801被杀)

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的自由主义的细微改革。与拿破仑的战争(1812)。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向何处去?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在位),“黑暗王国”;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斯拉夫派与西欧派的形成,思想论战。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在位),农奴制的废除(1861年俄历2月19日改革),革命民主主义的诞生和民粹派运动。

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5在位)的暴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尼古拉二世(1895-1917在位)民粹派与无产阶级革命派的论战。

苏维埃时期(1917-199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衰落和联盟的解体。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1917-1924);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1924-1953);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953-1964);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64-1982);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82-1984);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1984-1985);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85-1991)。联盟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改革: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厅·叶利钦(1990-1999)弗拉基米尔·普京(2000以后)

伊凡四世建立沙皇俄国,成为第一个沙皇,并开始对外扩张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又被称为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1533年至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
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1547年加冕称沙皇,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对外的扩张政策。得到封建领主阶级的支持,1549年设立了特别会议,编纂新法典,改革地方和中央的政治、行政、经济、军事,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走向强大;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而以前的大公权力很小,受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消除了领主政体,建立沙皇专制政体,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俄罗斯;军事强大后,开始对外扩张。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到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然后使大诺盖汗国臣服于俄罗斯。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1572年粉碎克里木汗国。灭掉喀山汗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攻灭喀山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粉碎克里木意义重大,克里木汗国当时是奥斯曼土耳其之鞭,当时奥斯曼土耳奇前进侵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东欧,而粉碎克里木汗国使奥斯曼土耳奇统治俄罗斯及东欧再也不可能;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的道路。
以英国船开辟北方航路为契机,伊凡开始探索通往西欧的近道。1558年发动立窝尼亚战争,试图向波罗的海扩张。由于邻近国家的介入和贵族的反对而受阻,使战争长期化,打了二十五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向欧洲展示了俄罗斯的国力。
“沙皇”,即“царь”(“恺撒”的俄语发音)称号来自伊凡四世(在俄罗斯又被尊称为伊凡大帝)。早期罗斯人认为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是宇宙的中心。俄罗斯大公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强盛的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的大汗娶了拜占庭的公主为皇后,但随着蒙古人的衰落,罗斯人不乐意再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了,但始终不敢正式自称沙皇。1547年,伊凡大帝发表了重要讲话,要亲政并正式自称沙皇。伊凡大帝的讲话令领主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发现伊凡四世的讲话是那么深思熟虑,与他16岁的年龄是不相称的,伊凡四世很早熟。于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又称俄罗斯。在伊凡四世之前,莫斯科的大公权力很小,受到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打破了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领主政体改为沙皇专制政体。
这时期沙皇特辖领地制度的建立,给贵族势力很大的打击,对沙皇专制体系的建立有很大的意义。俄国的农民们,因1550年的法典和80年代公布的一系列法令,被进一步束缚在土地上。
伊凡虽然是个富有才智、英明能干的君主,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在性格上有很强的猜忌心理,好激动,残忍,对贵族们严厉镇压。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惊骇和恐怖。“雷帝”的外号由此而来。
伊凡雷帝是斯大林和彼得一世的偶像。彼得一世改革时困难重重,太子儿子是改革的阻力之一,他决定以伊凡雷帝为榜样,于是,彼得大帝处死了自己的儿子。

费多尔,留里克王朝最后一个沙皇,俄罗斯第二位沙皇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1557年~1598年) 1584年~1598年的俄罗斯沙皇。
伊凡四世之子。母亲为安娜斯塔西亚·罗曼诺夫娜。娶伊琳娜·戈东诺娃。无子,有一女费奥多西亚·费奥多罗夫娜女大公。费多尔死后,尤里克王朝绝嗣。

戈东诺夫沙皇
鲍里斯·费奥多罗维奇·戈东诺夫(борис федорович годунов,1552年~1605年) 1598年~1605年间的俄罗斯沙皇。
鞑靼贵族出身。曾经侍奉过伊凡雷帝。他妹妹伊琳娜嫁给伊凡雷帝的幼子费多尔。费多尔身体有病,智力不健全,因此大权被戈东诺夫所掌握。1598年费多尔去世,无子嗣。尤里克王朝灭亡。全俄缙绅会议推举戈东诺夫为俄罗斯沙皇。他继承伊凡雷帝遗志,停止与波兰的战争,在北方向瑞典发动战争,扩大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向东继续侵略西伯利亚汗国,南方与克里米亚汗国交战,修建了一系列要塞城市。他推进俄罗斯农奴化进程,规定如果一个自由人为他人工作满六个月以上,就沦为这个人的奴仆。还公布逃亡农奴的追捕期限为五年。在位末期俄罗斯不断发生农奴起义。1605年去世。儿子费多尔即位,不久被起义者杀死。

空位时期,导致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
空位时期是俄罗斯历史上1605年~1613年这一段时期。
1591年,俄罗斯沙皇费多尔·伊万诺维奇的同父异母兄弟、有王位继承权的季米特里被鲍里斯·戈东诺夫秘密杀害。1604年,一个自称是季米特里的人出现,并且得到了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的支持。1605年,戈东诺夫的儿子费多尔二世被杀,季米特里即位,史称“伪沙皇季米特里”或“伪季米特里”。
由于采取亲波兰的政策,伪季米特里触怒了俄罗斯大贵族。在大贵族瓦西里·舒伊斯基的率领下,季米特里被杀,舒伊斯基即位,号称瓦西里四世(1606—1610)。
1607年,另一个伪季米特里出现了,再次得到波兰的支持。1610年,波兰军队攻占莫斯科,舒伊斯基被杀。这一次,西吉斯蒙德想让自己的儿子瓦迪斯拉夫继承俄罗斯王位,后来又改变主意想自己兼任俄罗斯沙皇。但是波兰入侵者在1612年被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为首俄罗斯贵族们召集的军队驱逐。
1613年,全俄罗斯缙绅会议(zemsky sobor)宣布立17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开始。

乌克兰属于沙俄的时期
答:乌克兰长期处于沙俄统治,因此同样接受实行了俄国的社会制度与发展。1654年,乌克兰在外患威胁下,即在面临强敌-波兰侵占的背景下,做出了与莫斯科公国“统一”的决定,从此开始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263年间,一直受沙皇俄国的统治,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与俄国密不可分,发展速度也与俄国...

沙俄侵华史的简介
答:钦本立的《美国经济侵华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版)则从经济史角度揭露了美国的侵华活动。基于同样的背景,50年代的中苏关系研究则以宣传中苏友好为主旨,出版了曹锡玲的《中苏外交史》(上海世界知识出版社1951年版)和彭明的《中苏友谊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版)...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过程和背景
答: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过程和背景 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沙俄 侵占 大片 领土 搜索资料 本地图片 图片链接 提交回答 匿名 回答自动保存中...

你知道按政治影响力来说沙皇俄国时期和苏联时期哪个更强大吗?_百度知 ...
答:肖邦也是被流放。但是沙俄的影响力也就是仅仅局限在了欧洲,而且再往西、往南扩张,都遭到了强烈的抵抗,有的甚至是英法两大强国直接出兵,比如克里米亚战争。而沙俄相对于英法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所以英法插手的话,俄国还真的干不过。不过俄国和英法之间就算爆发战争也是所谓的王朝战争,...

《穷人》写作背景沙俄是谁在执政
答:《穷人》写作背景沙俄是谁在执政 本文写于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及封建农奴制一步步的土崩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统治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一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沦丧;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得到的情操却高尚淳朴...

哈巴罗夫斯克详细资料大全
答:简介,名称,经济状况,历史背景, 简介 哈巴罗夫斯克(俄语:Хабаровск),在清朝时期的中国名称是伯力(港台仍广用此名称,中国大陆入境随俗,采用俄文音译的哈巴罗夫斯克),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界处东侧,为俄罗斯联邦远东联邦管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Хаба́ровскийкра́й)首府。其俄文...

新疆在1894年建省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
答:首先纠正你的一个错误,新疆建省是在1884年11月19日。历史背景:1864年沙俄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成功取得了中国44万平方土地,此时新疆南北疆的局面混乱。阿古柏得到英俄的支持,攻打新疆各地,左宗棠提出收复新疆,到达新疆后,实施了有力的军事措施,将新疆的失地收复回来,但是...

19世纪波兰被欧洲列强欺凌的历史背景
答: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笑孩不哭 2010-09-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9世纪被瓜分的波兰领土示意图1772年5月,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为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战争爆发到1858年联军抵达天津附近海域为止签订《天津条约》。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1858年爆发第一次大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