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联系实际谈谈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作者&投稿:脂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联系实际,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民族化、当代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如果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至今已有158年了。马克思主义于德国产生后,就把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崇高使命。而要实现这样的伟大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必然要走出德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民族化过程。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58年前,它要继续指导当今和将来的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就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以新的内容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以使自己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也就是说要不断与时俱进,实现其当代化和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当代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体现出巨大的理论威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生命力,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否定之否定规律
通过马哲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或两种因素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的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辨证的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从小到大,我们都以教科书为我们学习的依据,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小的时候我们对教科书很是崇拜,认为它就是圣言,绝对没有错的,如果老师有和书上讲的不一样的东西,我们便会认为是老师讲错了.上大学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知识层次的加深及知识面的扩广,才知道教科书也是人编的,其中的内容并不是圣言,里面的东西也不一定全对,才明白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其次是我对“批判”的一些观点.对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人持肯定意见也有的持否定意见呢?另外,即使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也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为什么呢?这即是哲学上的辨证思想了.辩证法这个概念已经蕴含着否定的含义,即通过否定达到肯定.我们对周边发生的事情或者现象能提出自己批判性见解那代表着我们还在理性的思考,即使这种批判带着个人主义色彩,毕竟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一种想法,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就在于人能理性的思考.同时我觉得辩证思考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的思维方式,是关于社会和自然的对抗的普遍解释原则.当然,作为普遍解释原则的辩证法决不停留在对表层的解释上,而是要求对现实的内在联系作以批判性反思.
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吧,针对当前学生中普遍的反日、反法情绪及抵制日货、法货的行为,部分自视理智的人便站出来指手画脚了,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应该感情用事,要拿出我们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来对待这件事情.后者可谓是对前者行为的批判性思考了.然而,再想想呢,既然我们是热血澎湃的知识青年,日本以前对我们的侵略和迫害姑且不说,但是他在今天还不能就历史问题有个清醒而明确的表态,还不能反省他所犯下的历史罪行,同时还一再篡改日本历史教科书.请问这样的行为我们能容忍吗?此外,日本还不遵循国际法上的有关规定,对权属我国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霸占.再问这样的耻辱我们能一再的忍气吞声吗?最近,日本在不承认历史问题的前提下还要吼着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我想任何一个有点理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同意的!而法国当前也借藏族分裂分子的无知来对中国的内政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弃中法两国间的多年外交情谊于不顾,敢问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怎能对此无动于衷!由此可见,上述事实是对后者观点的批判性思考了.
辨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它是发展的环节,标志着就事物向新事物的改变,由旧质到新质的飞跃.二,它又是联系的环节.它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相统一的辨证否定,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总之,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的辨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 、迂回的.
综上所述,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用辨证方法去思考,用批判的眼光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事情的另一个侧面,这样就可以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的看待事情.从而……

用马克思基本原理解读生态文明建设

前一阶段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
他们之
间的联系不言而喻,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的指引作用都是决定性的。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一路风雨飘摇,经历
了无数的苦难,
今天的十八大顺利召开,
每个公民都在为十八大的顺
利召开保驾护航,
最终十八大圆满闭幕,
我想这一切的一切与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八大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个全新
的概念,并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大章节单列出来。在
该章节中,胡锦涛指出,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
促进资源节约;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四是要加
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作为五大建设之一提出,
并正式写入
党章。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和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
本建设是有其理论原理的。
下面我就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谈我对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离不开自然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本质含义和
基本特征有三点。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
次,实践实践是人类有意思的活动,体现了自觉地能动性。最后,实
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三种: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劳动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各种形式的实践充分体现了人与然界的密切关系。人类社会其实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类的产生而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基础,反过来,发展的人类社会又应该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实现永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要求着我们必须要正确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的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也进一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事物的普遍联系: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密切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的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争取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可以说经济领域的发
展世界瞩目。可是鲜亮的经济成绩单背后却是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
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
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
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我们应该,也必须把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建设联系起来看,
不能孤立的处理其中一方面的问题。只发展生态建设而不发展经济,那是缘木求鱼;只关注经济建设而不关心态保护,那是竭泽而渔,两者都不可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经济和环境的平衡
辩证唯物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关系属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接、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也

公务员真题解析,逻辑推理告诉你,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答:3)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也是他的强大功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马哲作业,求助:纵观近代世界大国的崛起,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原理回答
答:它强调以唯物主义方式人道地,实践地改造世界。它主张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想互联系运动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应当从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去把握事物。人类的发展也需要这种种观点的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的光辉结晶,是工业发展,科学进步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原理
答: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有:1、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2、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谈一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答: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持以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归类
答:①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②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特殊性包含普遍...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答:优化人际关系,合理(伦理)合法(法律)地利用社会资源。 3、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要有恰当的目标。玩出高雅来,说出智慧来,学出成绩来,干出成果来,活出价值来。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有哪些?
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第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主要阐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真理与价值”。主要对人们认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特征进行阐释。第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重点阐述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以及这一本质规定在实践中运用的根本要求,即坚持一切从...

从理论基础的角度看,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原理_百度...
答:应该是嘴唇没有了,牙齿才没有了。是唇寒齿亡。 指的是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其中一者遭到了致命危机,另一者也会受到危机而亡。 采纳我哦,亲。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观点 体现了联络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多样性原理,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络的观点看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某一当今社会现象
答: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几大理论成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充分研究中国发展道路中积累的“中国经验”,从中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和命题,从而实现马克思理论的中国化、当代化,是建构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必由之路.具体地说,近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

跪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所有内容
答: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也不能取消具体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科学的科学对吗?为什么?“科学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对哲学的概括和总结。他们认为,“科学的科学”包罗万象的,从而混淆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事实上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既相互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