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的目录

作者&投稿:晁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IEEE 802.15/Bluetooth、IEEE 802.11/WLAN 和 IEEE 802.16/WiMAX比较~

IEEE802.3(CSMA/CD访问控制) vs. IEEE802.5 (令牌环网访问控制)

我 们称Ethernet的传递形式为广播(broadcast)形式,Token Ring使用的则是指定(dedicated)形式;broadcast属于probabilistic形式的协议,也就是不能够保证工作站可以获得接通网线的能力。Token Ring则属于deterministic形式的协议,也就是使用一套规则来保证工作站有接通网线的能力。在IEEE定标准面,Ethernet属于802.3标准,而Token Ring则属于802.5标准:

特性类项 IEEE 802.3 IEEE 802.5
逻辑形态 Bus Single Ring
物理形态 Star, Bus Star
介质 Optic fiber, Twisted Pair,
Coaxial Cable Twisted Pair
频宽 10 Mbps 4 or 16 Mbps
连接形式 CSMA/CD Token Passing
过载信息 Single 1(4 Mbps)或
Multiple(16 Mbps)
最大封包体积 1518 bytes 4500 (4 Mbps)
18000 (16 Mbps)
节点数目 1024 260
节点间隔 2.8m (minimum) 100m (maximum)
最长网络距离 2.8km 不等

IEEE802.3
规格 IEEE802.3
信号调变方式 基频(Base Band)

信号编码 Manchester编码

媒体存取控制 CSMA/CD

种类 10 Base 5 10 Base 2 1Base 5 10 Base T
传送速度 10 Mbps 1 Mbps 10 Mbps
采用缆线 厚同轴缆线 RG-11 细同轴缆线 RG-58 A/U 无遮蔽式双绞线(UTP)
网络连接形态 总线(Bus) 星状/总线
长度限制 500m/区段 185m/区段 2.4km 4km
可连最大段数 5段 5段
每一段最多可接计算机数目 100台 30台
媒体存取控制CSMA/CD 回
IEEE802.3系采用CSMA/CD做为通信媒体存取方法,最常见的以太网络(Ethernet)即符合此标准。
网络上的工作站可自由的取用线路,当它需传输数据时,先监听网络上是否有信号在传输,此即载波感测(Carrier Sense)。若察觉网络正忙,即暂时等一段随机之时间长度,然后再尝试一次,万一仍有信号传输中,则动复上述动作,此即多次存取(Mutiple Access)。若传出去了,仍得再监听一下此数据是否与它人的数据料碰撞在一起,这动作称为碰撞检出 (Collision Dectection )。
信号调变方式 回

基频方式:直接将数字信号以0及1编码,透过传收器(Tranceiver)直接在通信媒体上传输。一次只能传一个信道,其价格便宜,装设也较简单。

宽带方式:将数字信号经过一高频信号调变,转换成较高频的模拟信号。通常以分频多任务方式(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可在一个传输媒体上,进行多个通道的通信。
Manchester编码 回
此编码方式的优点是:1.不必附加同步时序,由传送信号的0与1之间的位阶变动即可达同步效果。此称之为「自发同步时序」(Self-clocking)。2.传输在线不会产生直流电压成份。3.较易做到传输错误之侦测。

IEEE802.5
IEEE802.5的规格如下:
规格 IEEE802.5
FSK(载波频带)
信号调变方式信号编码 差分式Manchester编码

媒体存取控制 记号总线
传送速度 4 Mbps 4,16 Mbps
采用缆线 无遮敝式双绞线 遮敝式双绞线
网络连接形态 环状
每一段最多可接计算机数目 250台




另外还要一提的是,有个IEEE802.4标准,在物理上使用bus形态的,但却以Token Passing的形式来传递数据。和Token Ring一样,只有得到Token的节点才可以发送数据,但一旦其获得了接收节点的确认回应,就得把Token交给下一节点了。在网络里必须有一套机制来追踪哪一个节点会是下一个得到Token的节点。在网络上面会有一个master的角色,如果token丢失或由某些原因不能传送,master会先对全网络发出请求,然后宣布取消旧的token而重新发放一个,它比任何其它节点要有最优先权获得Token。
不过比起Token Ring的star形态来说,802.4毕竟还是有其不足之处的。比如在802.5里面使用的mart hub,有能力侦测到工作不良的节点,从而可以把Token绕过它来传递,同时会指示出哪一个节点有问题,而802.4则做不到这点。



参考文献:http://www.cpshs.hcc.edu.tw/leson/net/new_page_9.htm

WLAN也就是无线局域网,IEEE802.11作为其中的标准,其中包括802.11 (原始)/a/b/g/n共五个标准子集,带宽分别是2M/54M/11M/54M/540M,而最常用是b/g标准(11M和54M,且g兼容b),n标准则因为推出时间较晚,硬件支持还不是很普遍。
所以,一般说支持WLAN的,都是支持IEEE 802.11 n/b/g的了。

第1章 概述 (1)
1.1 无线局域网(wlan)的特点 (1)
1.1.1 传输方式 (1)
1.1.2 无线组网特点 (2)
1.1.3 安全性等同于有线 (2)
1.2 wlan的应用 (3)
1.3 无线局域网(wlan)的标准 (4)
1.3.1 802.11家族 (4)
1.3.2 蓝牙 (6)
1.3.3 家庭网络homerf (7)
1.3.4 irda (7)
第2章 基本概念 (8)
2.1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8)
2.1.1 目的地址不等于目的物理位置 (8)
2.1.2 传输媒介对设计的影响 (8)
2.1.3 处理移动站点(sta)的影响 (8)
2.1.4 与ieee 802其他协议层的交互作用 (9)
2.2 ieee 802.11b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 (9)
2.2.1 将独立的基本服务集(bss)作为一个ad hoc网络 (10)
2.2.2 分发系统概念 (10)
.2.2.3 扩展服务集(ess)和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的区别 (11)
2.2.4 区域概念 (12)
2.2.5 与有线局域网的综合 (13)
2.3 逻辑服务接口 (14)
2.3.1 站点服务(ss) (14)
2.3.2 分发系统服务(dss) (15)
2.3.3 多维逻辑地址空间 (15)
2.4 服务概述 (16)
2.4.1 信息在分发系统中的分发 (16)
2.4.2 支持分发服务的服务 (17)
2.4.3 访问和机密性控制服务 (18)
2.5 各个服务间的关系 (20)
2.5.1 1类帧 (21)
2.5.2 2类帧 (22)
2.5.3 3类帧 (22)
2.6 支持服务的帧内容 (23)
2.6.1 数据 (23)
2.6.2 关联 (23)
2.6.3 重新关联 (24)
2.6.4 取消关联 (24)
2.6.5 加密 (25)
2.6.6 鉴权 (25)
2.6.7 取消鉴权 (26)
2.7 参考模型 (26)
第3章 mac层服务 (27)
3.1 mac层服务概述 (27)
3.1.1 异步数据服务 (27)
3.1.2 安全服务 (27)
3.1.3 媒介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排序 (27)
3.2 详细的服务规范 (28)
3.2.1 mac数据服务 (28)
第4章 帧格式 (32)
4.1 mac帧格式 (32)
4.1.1 描述约定 (32)
4.1.2 通用帧格式 (33)
4.1.3 域 (33)
4.2 帧格式类型 (40)
4.2.1 控制帧 (40)
4.2.2 数据帧 (44)
4.2.3 管理帧 (47)
4.3 管理帧帧实体的组成部分 (52)
4.3.1 固定域 (52)
4.3.2 信息单元 (57)
第5章 鉴权与加密 (63)
5.1 鉴权服务 (63)
5.1.1 开放系统鉴权 (63)
5.1.2 共享密钥鉴权 (64)
5.2 wep算法 (66)
5.2.1 介绍 (66)
5.2.2 wep算法的特性 (67)
5.2.3 wep加密原理 (67)
5.2.4 wep算法的技术规范 (69)
5.2.5 wep帧实体扩展 (69)
5.3 与安全性相关的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属性 (70)
第6章 mac层功能介绍 (72)
6.1 mac体系结构 (72)
6.1.1 载波侦听多址访问/碰撞回避(csma/ca)机制 (72)
6.1.2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73)
6.1.3 集中协调功能(pcf) (73)
6.1.4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集中协调功能(pcf)的共存 (74)
6.1.5 分段/分段重组概述 (74)
6.1.6 mac层数据服务 (75)
6.2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75)
6.2.1 载波侦听机制 (76)
6.2.2 mac级应答 (76)
6.2.3 帧间间隔(ifs) (76)
6.2.4 随机退避时间 (78)
6.2.5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访问规程 (79)
6.2.6 媒介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定向传送规程 (85)
6.2.7 广播和多目标传输媒介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pdu)传送规程 (85)
6.2.8 ack(应答)规程 (86)
6.2.9 拷贝帧的检测和恢复 (87)
6.2.10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的定时关系 (87)
6.3 集中协调功能(pcf) (88)
6.3.1 无竞争期间(cfp)结构和定时 (89)
6.3.2 集中协调功能(pcf)访问规程 (91)
6.3.3 集中协调功能(pcf)传输规程 (92)
6.3.4 无竞争轮询列表 (95)
6.4 分段 (96)
6.5 分段重组 (97)
6.6 多速率支持 (98)
6.7 帧交换顺序 (98)
6.8 媒介访问控制服务数据单元(msdu)发送限制 (100)
第7章 层管理 (101)
7.1 管理模型概述 (101)
7.2 通用管理原语 (101)
7.3 媒介访问控制子层管理实体服务访问点(mlme sap)接口 (102)
7.3.1 功率管理 (103)
7.3.2 扫描 (104)
7.3.3 同步 (107)
7.3.4 鉴权 (109)
7.3.5 取消鉴权 (111)
7.3.6 关联 (114)
7.3.7 重新关联 (116)
7.3.8 去关联 (118)
7.3.9 复位 (120)
7.3.10 构建(构建一个新的bss) (121)
7.4 物理层管理实体服务访问点(plme sap)接口 (124)
7.4.1 物理层管理实体复位请求原语(plme-reset.request) (124)
7.4.2 物理层管理实体特性请求(plme-characteristics.request) (124)
7.4.3 物理层管理实体特性证实原语(plme-characteristics.confirm) (125)
7.4.4 物理层管理实体直接序列扩频测试模式请求原语(plme-dssstestmode.request) (127)
7.4.5 物理层管理实体直接序列扩频测试输出请求原语(plme-dssstestoutput.request)(128)
第8章 mac层管理实体 (130)
8.1 同步 (130)
8.1.1 基本途径 (130)
8.1.2 同步维护 (130)
8.1.3 捕获同步,扫描 (132)
8.1.4 调整站点(sta)的定时器 (135)
8.1.5 跳频物理层(fh phy)的定时同步 (135)
8.2 功率管理 (136)
8.2.1 基础网络中的功率管理 (136)
8.2.2 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中的功率管理 (141)
8.3 关联和重新关联 (144)
8.3.1 站点(sta)关联规程 (145)
8.3.2 访问点(ap)关联规程 (145)
8.3.3 站点(sta)重新关联规程 (145)
8.3.4 访问点(ap)重新关联规程 (145)
8.4 管理信息数据库(mib)定义 (146)
8.4.1 站点(sta)管理属性 (146)
8.4.2 mac属性 (147)
第9章 物理层(phy)服务技术规范 (150)
9.1 范围 (150)
9.2 物理层(phy)功能 (150)
9.3 物理层(phy)服务技术规范详述 (150)
9.3.1 应用范围和领域 (150)
9.3.2 服务概述 (150)
9.3.3 mac和phy的交互概述 (151)
9.3.4 基本服务和选项 (151)
9.3.5 物理层服务访问点(phy-sap)服务详细描述 (152)
第10章 高速直接序列扩频物理层技术规范 (159)
10.1 概述 (159)
10.1.1 范围 (159)
10.1.2 高速物理层功能实体 (160)
10.1.3 服务说明 (160)
10.2 高速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子层 (161)
10.2.1 概述 (161)
10.2.2 物理层收敛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格式 (161)
10.2.3 plcp ppdu各个域的定义 (163)
10.2.4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high rate phy)数据扰码器和解扰器 (169)
10.2.5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的发送规程 (169)
10.2.6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的接收规程 (172)
10.3 高速物理层管理实体(plme) (175)
10.3.1 plme_sap子层管理原语 (175)
10.3.2 高速phy mib (176)
10.3.3 直接序列扩频物理层(phy)的特性 (176)
10.3.4 高速发送时间(txtime)的计算 (177)
10.3.5 矢量描述 (177)
10.4 高速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 (178)
10.4.1 应用的范围和场合 (178)
10.4.2 服务概述 (178)
10.4.3 交互概述 (178)
10.4.4 基本服务和选项 (178)
10.4.5 物理媒介依赖服务访问点(pmd_sap)服务详细规范 (179)
10.4.6 物理媒介依赖(pmd)的通用工作规范 (188)
10.4.7 物理媒介依赖(pmd)发送技术规范 (198)
10.4.8 物理媒介依赖(pmd)接收机技术规范 (202)
第11章 2.4 ghz频带的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phy)技术规范 (204)
11.1 概述 (204)
11.1.1 范围 (204)
11.1.2 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phy)的功能 (204)
11.1.3 服务规范方法与符号 (205)
11.2 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子层 (205)
11.2.1 概述 (205)
11.2.2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帧格式 (205)
11.2.3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组成域的定义 (206)
11.2.4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phy)数
据扰码器和解扰器 (207)
11.2.5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的数据调制和调制速率的改变 (209)
11.2.6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发送规程 (209)
11.2.7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接收规程 (211)
11.3 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层管理实体(plme) (213)
11.3.1 物理层管理实体服务访问点(plme_sap)子层的管理原语 (213)
11.3.2 直接序列扩频物理层(dsss phy)管理信息数据库 (214)
11.3.3 直接序列物理层(ds phy)的特性 (214)
11.4 直接序列扩频(dsss)物理媒介依赖子层 (215)
11.4.1 应用的范围和领域 (215)
11.4.2 服务概述 (216)
11.4.3 交互作用概述 (216)
11.4.4 基本服务和选项 (216)
11.4.5 物理媒介依赖服务访问点(pmd_dap)的详细服务技术规范 (218)
11.4.6 物理媒介依赖(pmd)的通用操作技术规范 (227)
11.4.7 物理媒介依赖发送技术规范 (229)
11.4.8 物理媒介依赖(pmd)接收机技术规范 (233)
第12章 跳频扩频物理层技术规范 (235)
12.1 概述 (235)
12.1.1 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概述 (235)
12.1.2 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的功能 (235)
12.1.3 服务规范方法和符号 (236)
12.2 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phy)特定的服务参数清单 (236)
12.2.1 概述 (236)
12.2.2 发送矢量(txvector)的参数 (236)
12.2.3 接收矢量(rxvector)的参数 (237)
12.3 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子层 (237)
12.3.1 概述 (237)
12.3.2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帧格式 (238)
12.3.3 物理层收敛协议(plcp)状态机 (241)
12.4 物理层管理实体(plme)服务访问点(sap)层管理 (252)
12.4.1 概述 (252)
12.4.2 跳频(fh)物理层(phy)特定的mac子层管理实体(mlme)规程 (252)
12.4.3 跳频(fh)物理层(phy)管理实体状态机 (252)
12.5 跳频扩频(fhss)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服务 (254)
12.5.1 应用范围和场合 (254)
12.5.2 服务概述 (254)
12.5.3 交互作用概述 (255)
12.5.4 基本服务与选项 (255)
12.5.5 物理媒介依赖服务访问点(pmd_sap)详细的服务技术规范 (256)
12.6 跳频扩频(fhss pmd)子层,1.0 mb/s (261)
12.6.1 1.0 mb/s pmd的通用操作技术规范 (261)
12.6.2 常规规则要求 (262)
12.6.3 工作频率范围 (262)
12.6.4 工作信道数量 (262)
12.6.5 工作信道的中心频率 (263)
12.6.6 占用信道带宽 (265)
12.6.7 最小跳频速率 (265)
12.6.8 跳频序列 (265)
12.6.9 多余辐射 (279)
12.6.10 调制 (279)
12.6.11 信道数据速率 (280)
12.6.12 信道切换/设置时间 (280)
12.6.13 从接收转换到发送的转换时间 (280)
12.6.14 物理媒介依赖(pmd)的发送技术规范 (280)
12.6.15 物理媒介依赖(pmd)的接收技术规范 (282)
12.6.16 工作温度范围 (283)
12.7 跳频扩频(fhss)物理媒介依赖(pmd)子层,2.0 mb/s (284)
12.7.1 概述 (284)
12.7.2 四进制gfsk调制 (284)
12.7.3 信道数据速率 (285)
12.8 跳频扩频(fhss)物理层管理信息数据库(mib) (286)
12.9 跳频(fh)物理层(phy)的特性 (293)
附录a 专业术语定义 (295)
附录b 缩写词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