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具有哪些重要含义

作者&投稿:大叔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经济学史上六次革命都是哪些啊?~

农业革命,价格革命,土地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电气革命

你的题目还真是多啊
1 经济学按划分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按研究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正是由于其划分的标准不同,她们的区别之处在于,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西方经济运行的原理,机制等,按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他回避了剩余价值来源等问题,旨在维护资本主义国家统治者的利益,而政治经济学则是由马克思创立,他在该学说中节漏了剩余价值的存在,说明了资本家是如何积累起财富的,但是他对经济理论的研究甚少涉及,毕竟,马克思创立该学说的目的旨在接楼资本主义对人名的残酷剥削,号召广大人民推翻其统治。
2之所以说西方经济学是一个极不科学的名称,主要是因为,西方这个概念是很广泛的,我们平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是由西方学者马克思同志创立的,他也是一个西方人,他所研究的对象也是西方的经济学
5.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什么?绝对性又指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的,绝对性是指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消费掉,就不会再有
6.什么是选择?为什么必须作出选择?它包括哪些内容?
所谓选择是指消费者在面对众多的可供选择的对象时,总要做出选择,消费哪一个,消费多少,怎么消费,如何让组合,等等
8.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什么凹向原点?为什么向东南倾斜?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由于生产资料的边际生产力递减所致,表示在图形上就是生产那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9.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点是生产两种物品最好的组合?之内与之外一点的含义是什么?
生产曲线与横轴包围的部分为生产区间,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表示在既定资源的约束下,可能生产的产品的组合,而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表示不可能达到的生产组合,一种资源投入特定的产品的生产中,便不能再用作他用,所以就有一个最优投入的问题,将资源投入到那种产品的生产上时才能得到最大的产出水平
10.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何说明了稀缺性与机会成本?
要答的思路和上一体大同小异
11.谈谈你对西方理论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认识。
从最开始的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到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经济理论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之后又有凯恩斯在罗斯福新政和西方世界经济大萧条环境下出版了通论,新古典经济学占据统治地位,而二战后由于经济滞胀问题国家干预不能改善滞胀局面,导致自由主义的再次崛起,经济学的每次发展都是一次完善,经济学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经济学研究中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论述,使其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很好的发展
我认为一个学科的先进性就在于它的与时俱进上,不同的理论应适应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他的不足之处,并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才是真正的治学态度
13.举出三个西方理论经济学对我国有用的例子。
我国现在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凯恩斯的思想是一致的,而市场经济则与自由主义的主张有密切联系
重点是,我们国家实施的是宏观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政策,换句话说,我们是把两种思想同时运用于我国的经济运行上
14.在学习西方理论经济学的目的上,为什么我国学员不同于西方?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大部分是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的经济环境也不一样,我们实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而西方国家主要是市场经济,国家对其干预甚少。我个人认为,中国这制度还是不错的,在理论上,每52个月便是一个经济周期,就会有一次大的经济波动,从97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到06年以来的经济波动,08年股市全面崩盘,西方大量的大型公司倒台,前有雷曼兄弟,后又有通用的合并案,美国的经济在迅速衰退,虽然理论上,在没有管家干预的情况下,各种资源总能达到最优配置,但是,任何经济体都有一定的反应时滞,未必所有经济体都能熬到那一天,但是在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国家能够从宏观大局出发,引导企业走出困境,不好意思,扯远了

西方经济学从16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六次理论突破,即所说的六次革命,其中前二次发生在古典经济学说中,后四次为现代经济学说史中。
西方经济学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的。时代背景为海盗式帝国主义,贸易与殖民相联系,它作为一个体系,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基本内容为出口垄断,外汇管制和贸易顺差,核心思想君主掌握最高权力,统治经济和铸造货币,控制对外贸易,主张国家干预和参预经济,并对经济进行调节,认为国家财富就是金银,输入金银可以润滑工商业的齿轮,所以鼓励出口,实行补帖,限制进口,以此扩大贸易顺差,换回金银,金银的积累导致国家财富的增长。但实际执行中却无美妙前景,最终出现了生产力的危机。如法国出口制成品越多,换回金银越多,结果越穷;而英国,反而民富国强。重商主义重点在商品流通领域。
现代经济学只是在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才开始。时代背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下,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摆脱封建和国家的干预。1776年《国富论》第一次划时代革命。其矛头指向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斯密继承和发展了以前经济研究成果,特别是重农主义对供给和微观重视,第一次创立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他认为重商主义牺牲了消费者而利于生产者,带来经济效益差的后果。因此,斯密提出,要增加国民财富,一靠劳动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二靠资本积累,增加储蓄,形成投资,扩大市场。为增加生产,积累财富,反对国家干预,放任经济自由,经济“受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发挥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调节作用,国家只需保卫人民和国家的安全,社会秩序公平等。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国家财富的来源,劳动创造价值,利润来自剩余劳动,反对重商主义只有贸易、重农义义只有农业劳动才是创造财富的观点。还提出了一些微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其片面性在,对需求重视不足,分析方法上不够精细,劳动价值论有利于工人而不利于资本家等。
1870年,发生了第二次革命,出现三名学者:法国的瓦尔拉斯、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他们三个人,住在不同地方,长在不同国家,但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提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劳动的消耗量,而是取决于主观评价,进行边际主义分析。西方常把1871年称为”边际革命“年,直到马歇尔最后形成的所谓的”新古典学派“。完全用边际分析方法,利用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力的概念分析经济问题,提出存在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劳务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决定于边际供求的关系。强调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定价与资源的稀少性有关。由于稀少有关,因此,对各种产品用途的估价带来效用递减,人和厂商都受着理性行为原则的支配。如个人怎样用有限钱得到最大效用的满足,而厂商利用有限资源设备来得到最大的利润,这种方法就是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古典学学派关心的是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关心剩余产品在各个集团之间的分配问题,而边际主义者关心的是微观经济问题。所以,从边际主义者到马歇尔,才建立起微观经济学体系。边际概念成为关键性工具,效用与消费者需求成为出发点和推动力,关心的是在资源稀少情况下来进行生产、分配,消费。同时他们认为,只要自由竞争,通过市场力量,经济就能达充分就业均衡,不会发生生产过剩或经济危机。总之,他们以主观根据供求而决定价格的价值理论来代替劳动价值论;以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来代替古典学派由社会力量决定收入的分配理论;用和谐经济体系代替阶级冲突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比古典经济学更合理、更精致,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理论基础。但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一筹莫展,无能为力。新旧古典经济学偏重于微观方面的研究。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第三次革命。其背景 :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发展,政治上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社会对宏观需求不强,国家也没有掌握足够大的资本实现这种控制,而当它进入国家垄断之后,这种要求和可能都具备了。理论、方法和政策都不同于传统。理论上反对萨伊定律。萨伊定律就是供给本身就能创造需求,需求是供给的函数,因此,经济自身能够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没有生产过剩的危机。凯恩斯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抛弃“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传统观点,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存在自动调节的性质,因而没有充分就业的可能,往往是小于充分就业状态。由于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作用,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必然会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方法上,回到重商主义研究的宏观经济问题,开创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关心经济总量行为活动,特别是总支出(投资支行、消费支出和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强调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是投资部分。只有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增加,才能刺激生产,增加生产。还将实物经济与货币经济密切结合为一体,现在宏观经济分析都取自于《通论》的开创,这是凯恩斯在方法论上的革命。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参预经济调节。所以,有人说凯恩斯又回到重商主义,因为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奖励出口,与重商主义相同。三个最重要政策:1、政府预算的平衡应联系经济中需求状况来加以评价。如存在大规模失业,预算应增加赤字。2、降低实际工资不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可能会相反
;3、贷币政策如不借助于财政措施,则不可能终止大规模失业。二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凯恩斯理论成为西方正统。凯恩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跳了价格分析的限制,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划时代意义。
上世纪50,特别是60年代后期,出现反对“凯恩斯革命的革命”,货币学派崛起。其背景是,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入”滞胀“,奉行已久的凯恩斯主义遭到质疑,因为按凯恩斯理论,低增长与高通胀不可能同时出现,货币学派自由主义理念抬头。以弗里德曼为代表,其内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所以不稳定,主要原因不是凯恩斯所说的三大定律影响的总需求不足,而是由于货币方面受到干扰。核心是货币,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货币政策最重要,财政政策除了起负作用,不可能影响产出率和就业率。其主张货币稳定、有节制增长,即长期货币政策,除此之外,国家减少支出,不干预私人经济,市场完全、充分发挥作用。现在西方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接收货币主义向凯恩斯挑战的两个思想:1,货币供应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2、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出量具有更大的效应。
1960年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出版。书只有100页,便很精炼,思想深刻。书中把生产看作同样商品既表现为生产资料又表现为最终产品的一种循环过程,是从基础理论上进行革命。主要影响:1、商品价格反对边际分析,回到李嘉图,再生产周期性循环过程中,用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的方法计算商品价格。2、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联立方程完全有可能计算出每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而不是马克思抽象的社会必要劳动,补充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3、斯拉法的商品价格决定理论,解决了马克思商品价值转形商品生产价格的问题。
在反对凯恩斯主义思潮中,出现了理性预期理论,为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假说由美国经济学者约翰穆斯于1960--1961年首创,70年代卢卡斯把理性预期理念结合到货币主义模型中,应用于稳定性经济政策的研究。他们认为无论凯恩斯主义,或是货币主义,都把理性预期排除在模型之外,财政金融政策往往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公众势必预料到这些政策的后果。如政府试图加快货币增长经济,人们就料到通货膨胀而抬高价格,于是额外的货币更加抬高昂贵的物价而不是导向经济增长,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带有欺骗性,但是,可以在一段时期内欺骗所有人,决不能在长期中欺骗所有人。以前人都以过去经验来推测预期,理性的是综合更多因素来进行预期,过去仅是一部分因子。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图示
发展阶段
时间
时代背景
代表人物
理论观点
政策主张
著作
重商主义
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安徒万·德·蒙克来田
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的真正来源是对外贸易的顺差。
从流通领域研究财富的增长
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统统归结为攫取金银

古典经济学

重农主义
17世纪下半叶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英国 法国
威廉·配第 阿吉尔贝尔
亚当·斯密 西斯蒙第
大卫·李嘉图
魁奈
从生产领域研究财富的增长
看不见的手
劳动价值理论
把对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与对既定制度下资源配置过程及其变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

自由放任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1776年
庸俗经济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
(1830年)
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2年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案)
萨伊(法)
马尔萨斯(英)、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西尼耳、巴师夏、凯里
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
把注意力集中于既定制度下资源配置过程及其变量的研究

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1870年)
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门格尔(奥地利 奥地利学派)
杰文斯(英 英国学派)
瓦尔拉斯(瑞士 洛桑学派)
以边际效用价值论来与劳动价值论相抗衡

新古典经济学(微观)
19世纪末期
马歇尔(英 剑桥学派)

瓦尔拉斯
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
生产成本价值论
供求理论
边际效用论
节欲论
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

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1890年

1933年

张伯伦、罗宾逊
垄断问题

1939年

希克斯
价值论(提出了序数效用论,马歇尔的是基数效用论)
一般均衡论:起到推广与普及的作用

希克斯
《价值与资本》1939年
凯恩斯革命(宏观)
20世纪30年代
经济大危机
凯恩斯
失业和经济的周期波动是因为全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国家干预经济
凯恩斯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
对凯恩斯的解释与补充
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10版)→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12版)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学的体系出现了显著的漏洞,产生了干预和反干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和不调和之处
萨缪尔森
库茨涅茨、托宾、哈罗德、索洛
汉森(20世纪40年代理论和政策建议方面进行补充和发展,奠定新古典综合派的某些基础)
传统西方经济学——微观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宏观

萨缪尔森
《经济学》1948年
新剑桥学派
20世纪50-60年代

琼·罗宾逊(英)

非均衡学派
(又称新凯恩斯学派)
20世纪60年代后期

克洛沃(美)莱荣霍夫德(瑞典)

希克斯(英)

把剑桥学派、洛桑学派的 相结合,形成一个独特的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货币主义
20世纪50年代中期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出现滞涨

弗里德曼

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生活,主张不同程度上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理性预期学派
20世纪70年代后期
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

供给学派
20世纪70年代后期
拉弗、费尔德斯坦、万尼斯基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哈耶克

弗莱堡学派(德国)

公共选择学派
20世纪60年代
布坎南(美)、塔洛克(美)

新制度经济学派

科斯、威廉姆斯、诺斯

新左派

非主流经济学派
瑞典学派

创新理论

熊彼特

经济成长阶段论

罗斯托(美)

新制度学派

加尔布雷恩(美)

激进经济学派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四个阶段
答:5.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他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6. “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是由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7. 他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应由政府过度干预,而应由整个社会需求来调节,这种社会需求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幕后调节市场。8. 西方经济学是15...

西方经济学
答:2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编辑 古典经济学 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以斯密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他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代表性的教科书...

西方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答:从 19 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说成是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其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代表性的教科书。 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包括英国经...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答:西方经济学自发展到现在就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深深的震撼着世界,使得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为之疯狂。在最初,人们认为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研究,研究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财富,而在早期,人们认为财富就是贵重的金银,而他们又直接来源于流通领域,所以经济学家们就得到了结论要保护流通领域,也就是要保护...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答:西方经济学自发展到现在就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深深的震撼着世界,使得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为之疯狂。在最初,人们认为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研究,研究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财富,而在早期,人们认为财富就是贵重的金银,而他们又直接来源于流通领域,所以经济学家们就得到了结论要保护流通领域,也就是要保护...

比较西方经济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
答:西方经济学理论简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从 17世纪中期开始到 19世纪 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其 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

西方经济历史
答:同时,提出公平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商业理论和利息论,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了折衷和辩护,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 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西欧主要经济增长点,催生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萌芽。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促进商业发展...

西方近现代经济学史(一)
答:本质上是维护封建主的封建统治。 第三个阶段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主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斯密,一个是李嘉图,这两个人的经济学观点不同。斯密是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根源,而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则在边际效应学说兴起后,完全被西方主流经济学所抛弃,而被马克思所发展和继承,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新古典派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概况
答: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学术流派关于分配理论。马歇尔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而生产要素的...

西方经济学萌芽时期的代表流派是什么
答: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1.古典经济学 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以斯密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