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改革的科技成果及其年份

作者&投稿:芮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次工业革命时间是什么,有哪些发明?~

要成就 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主要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1) (2)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其生产的工业品迅速增加并销往世界各地,故称“世界工厂”。(3)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方便人们出行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话沟通城乡各地,电灯照亮千家万户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网络沟通各地联系等。(4)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少用一次性用具等,做环保小卫士

(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
▲1765年,哈格里夫斯成功地制造出能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机——“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从纺织业开始),把人类的“手”从直接劳动中解放出来。
▲1783年,瓦特成功地改进了蒸汽机,并把蒸汽机和工作机连接起来,使工作机获得强大而持久的动力,这一发明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新交通工具有蒸汽汽船和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火车)。火车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蒸汽时代”(能源)、 火车时代(交通运输)、棉花时代(材料),以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核心。

(19世纪中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被广泛的应用到家庭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等方面,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其中,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大王)的成就最突出,他发明了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在家庭生活中,电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在工业生产中,促使其他工业部门快速的发展,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
▲1885年德国最著名的工程师卡尔•本茨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此工艺的运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汽车进入普通家庭。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地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由机械提供动力的飞行器(飞机)。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使人类联系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电气时代”(能源)、 汽车时代(交通运输)、钢铁时代(材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8751.htm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
答: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47亿美元;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工贸总收入6774.8亿元,工业增加值1476.2亿元。2.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正在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企业科技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242个国家级技术开发类研究院所...

改革开放的科技的成就有哪些(附图片)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得到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的顺利...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在工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答:1、1949年—1978年是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积极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工业...

求三次工业革命成就
答:2.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1)三次工业革命发生的科技条件和社会原因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和骨干力量;不断扩大的市场,迫切需要生产手段的变革;以电学理论及其应用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机器大工业的深入...

知识问答022
答: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和骨干力量;不断扩大的市场,迫切需要生产手段的变革;以电学理论及其应用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机器大工业的深入发展要求有更先进的动力、交通、和通讯手段;以相对论为...

科技兴化激荡三十年:纪念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目录
答:三十年来,科技力量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见证了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多项重要成果的诞生。以下是各个行业协会在这一期间的贡献与成就概述。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引领了氮肥工业的辉煌,实现了技术革新与产业提升。磷肥工业方面,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见证了三十年来的显著...

三次科技革命的简要内容
答: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

中国错过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原因用人教...
答: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47年美国,晶体管问世;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0年美国,激光器出现;1961年苏联,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业、工业、科技和体育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_百度知 ...
答:3、科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中国高铁的举世瞩目。4、体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