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是二八年华 那17岁是是什么年华、

作者&投稿:竺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语中如何形容17岁~

17岁叫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岁~二十岁都称呼为舞象之年。
13—14岁(女)称呼为豆蔻年华;15岁(女)称呼为及笄之年;15岁(男) 称呼为志学之年,束发;16岁(女)称呼为碧玉年华。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扩展资料:
未满周岁的婴儿称呼为襁褓;2——3岁的儿童称呼为孩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30岁称呼为而立之年;40岁称呼为不惑之年;50岁称呼为知命之年;60岁称呼为花甲之年;70岁称呼为古稀之年;80岁称呼为耄[mao]耋[die]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用花季来表达16岁,雨季说17岁,
〝二八年华〞是一个汉语成语,
释义:二八,指十六岁。意为十五六岁的好年华,借以比喻最美好的青春时代,一般用以形容女孩子的黄金年龄。
18岁的话,古时没有专有词汇表达,可以说年华二九。

二八年华。

古代对女子的岁数并没有一一对应的称呼,所以女子15、16、17都可以称作二八年华,指女孩子这一小段时期的花季年龄。

而独属于女子年龄的称呼,有以下几类:

1、童龀、始龀、髫年:7岁。

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儿童少年时期。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2、金钗之年: 12岁。

3、豆蔻:13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4、及笄:15岁。

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5、二八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16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其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有名。“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6、桃李年华:20岁。

7、花信年华:24岁。

8、半老徐娘:30岁。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年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龆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biao)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称期颐或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