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般人们说历史总是说“唐宋元明清”

作者&投稿:简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历史顺序是唐宋元明清,而金朝却不被排列其中呢?~

历史顺序是唐宋元明清,金朝却不被考虑在其中,原因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二:1、疆域问题,2、一直有宋朝与之呼应。


1、疆域问题。
在史学界,一直都非常重视疆域(领土)问题。之所以排列成为唐宋元明清,是因为这5大朝代,都有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广阔领土,建立以中原地区为政治中心的全国性政权。5大朝代莫不如此!但金朝没有,虽然当时的金朝也很强大,占据了很广阔的领土,但仅限于北方区域,在南方,依然还有汉人政权——南宋与之对应。

也就是说,金朝的领土,占据得不够完整,缺乏最具说服力的那一块,没有完全、彻底的统治汉人的土地,因为它没有办法进入历史的主流排序中。但,不管怎样,金朝的历史,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2、一直有宋朝与之呼应。
在传统的历史学家眼里,正统很重要。但金朝不够正统,在金朝最强大,最不可一世的时候,依然有宋朝与之对应。尽管是偏安一隅的南宋。但不管怎样,当时的南宋,都要比金朝来得更加正统。


唐后,宋朝接替唐朝,建立全国性正统的汉人政权,奠定了宋朝的合法地位。金朝虽然强大,但没有完全灭掉宋朝,没有办法完全取而代之。宋朝传承了下去——南宋,这样南宋天然继承了宋朝的正统合法地位。元、清都是其它民族建立的政权,之所以他们可以进入排序,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把前朝取而代之,继承了前朝的合法地位。当然,他们汉化得比较厉害也是原因之一。
金朝,终其一朝,都没有把宋取而代之,那么它肯定没有取得合法的正统地位,所以,因为它没有办法进入历史的主流排序中。

唐: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戎林搜集整理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

中国封建时代的大一统帝国不过区区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而已,其他的非统一政权,不足为论。其实大家习惯上称“宋元明清”,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几个大一统王朝。
还有的一个的原因是,流传着一个歌诀,就是“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从此完”,这个歌诀大致可以归纳中国的王朝历史,是以流传极广。最后一句“宋元明清”,很可能是现在的习惯称呼的由来!

因为这几个朝代当时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而且也是中国的鼎盛时期,大多数的历史事件都被记录下来而被人们所熟知。而以前的那些朝代虽然也有记载,但是都不是很详细,也没有专人来记载一些事情,而再唐宋元明清这个时期,不仅有官方的记载,也有很多的民间记载。

唐宋元明清这5个朝代在历史上时间长,而且又一步步接近现代,人口也逐渐增多,每一次变革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大。

中国,,哪怕是外国人,都只认,唐宋元明清,其他都是别的人强加近去的,瞎吹嘘嘘啦近去的,因为只有这五个朝代才是真正的大一统国家,唐一以上的都不算最多充其量土地多一点的大势力国,儿真正的大一统治算国家的,也就五个,唐宋元明清,谢谢

这是比较主观的理解了,像我们这些学历史的就不会这么说,但唐宋元明清确实代表了封建制度的极盛与衰亡,也确实是中国在世界上最为辉煌的时刻,所以才由此一说的

为什么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答: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宣扬...

人们只说“汉字”,为啥不说“秦字”“唐字”“宋字”?
答:属于中国的文字叫汉字,属于中国的语言叫汉语,而古代人民穿的服饰也叫汉服,就连中华儿女也被称为是汉人。纵观中国历史,曾经出现了众多朝代,这些朝代都经历过无比辉煌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秦朝,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然而为什么人们不会说“秦字”、“秦语”、“秦人”这些名词呢?其实这...

为什么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答:史唯物主义反对英雄史观,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人物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和指挥者,因而他们总要在历史事件上打上自己的烙印。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他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他...

为什么人们说“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雁门关有何历史渊源?
答:雁门关被称为“中华第一关”,它是中国九大要塞之首。雁门关由于是要塞所以见证了很多历史重大事件,从周穆王巡视到匈奴来犯、昭君出塞、宋辽大战等等,所以说雁门关是半部华夏史一点都不夸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上下几千年经历了多少战火没有具体历史数据,但是很多古建筑物却屹立在那帮我们...

人们为什么总是说“老天爷”,老天爷是哪路神仙?
答:有的人说,应该就是之玉皇大帝吧!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吧,毕竟,玉皇大帝是掌管天界的一位神仙,而且我们看的很多电视剧里也都是这么演的。但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玉皇大帝虽然掌管天界,但他并不是天生就是神仙,是由凡人修炼成仙的,所以说他的寿命是有限的,一个会死的神仙,怎么可能是...

为什么人们常说读历史就注定以后找不到好工作?
答:主要是说历史这个专业就业方向有限,且不是稀缺专业。看过男才女貌吗?林心如和陆毅主演的那个。林心如就是复旦大学历史专业的,大学刚开始找工作处处碰壁,好不容易面试成功 ,但因为她是女性,干不了那样的事,被单位拒之门外

...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是什么意思?
答: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纵观世界人类发展史,发现无论朝代更迭、经济发展等活动都在不断的重复过去。“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这话往往被我们奉之如圭臬,其实历史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单纯地纠结于历史没有意义,从历史中得到有助于...

历史需要铭记,人类为什么需要历史?
答:除此以外,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始终是以之为自豪的。历史和哲学一样,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志存高远者,必不忘从这两方面修心。而学习历史,是起点。学习历史,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历史记载着人类过去的兴衰成败,每一个被记录的历史事件,都不是简单的花开花落,而是蕴含着复杂的因果。因此,我们通过对...

人们为什么都喜欢把历史上的一些朝代连在一起说呢?例如春秋战国、秦汉...
答:连起来的基本都有一定白关联,因为中国的文化、制度等都是有衔接性(连续性)的的,特别是相邻的朝代。其实只要留心注意就会发现史书中有很多...承...制(如汉承秦制等)之类的描述!

历史很重要吗?为什么要学这个?
答:我们要保护和发掘历史遗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根基。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站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讲,我们学习世界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国家,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通过与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相比较,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