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 国发(2001)14号文件,请问各位大哥大姐在哪儿能找到.

作者&投稿:尤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办发(2001)14号和70号文件内容简介~

非强化: 60级:武器220命中190伤害 衣服100防御 头盔35防御65魔法 腰带35防御130气血 项链77灵力 靴子35防御23敏捷 70级:武器255命中220伤害 衣服115防御 头盔40防御75魔法 腰带40防御150气血 项链89灵力 靴子40防御26敏捷

国办发〔2012〕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各类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事故伤亡人数大幅度减少。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总要求,以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以强化预防、落实责任、依法治理、应急处置、科技支撑、基础建设为主要措施,以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工作目标,切实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位,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力以赴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以安全生产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夯实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
  (一)大力宣传落实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1〕40号文件精神,围绕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年”活动,切实把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和岗位,使之成为衡量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和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切实坚持安全第一,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各企业要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企业负责人要始终把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技能和素养,以安全发展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校园、安全社区等创建活动和第11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努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广泛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发展公益宣传活动,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成为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文化源泉和思想动力。
  三、坚持预防为主,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治理
  (一)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预防理念,充分发挥制度和机制效能,强化事故防范,紧紧抓住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铁路交通、建筑施工、火灾、工商贸其他,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渔业船舶等事故多发行业领域,全面推进与规范生产经营建设相结合、与强化科学管理相协调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目标考核和示范推动,深化专项治理行动。有关部门要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危险源监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效。
  (二)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工作。严格矿井建设项目审批和安全核准,继续推进煤矿整顿关闭、整合技改和兼并重组,加强安全监管,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和综合治理政策支持力度,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规定,切实落实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防治措施,深入开展煤矿防治水、防灭火等专项治理。加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加快小煤矿机械化改造,继续抓好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
  (三)深化交通运输安全整治。加快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政策措施,以长途客运、校车安全、危险品运输管理为重点,完善技术标准和监管措施,加强重点路段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强制安装动态监控装置,严格交通执法,严厉整治超速、超载、超限以及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违规停车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深入排查治理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水上交通、民用航空等领域安全隐患。
  (四)加强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依法强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安全管理,继续推进生产工艺及装置自动化改造,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定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和礼花弹等高危产品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制度,严肃整治矿山井下工程非法外包、以采代探等突出问题,加强尾矿库综合利用和安全监控,严格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安全管理。研究实施建筑施工、设备制造等企业安全质量终身负责制,严禁违反客观规律压缩工期、违规简化程序。深入开展冶金煤气、受限空间作业、高温液态金属吊运等安全专项整治。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强特种设备、渔业船舶、农业机械、电力和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管理。
  四、坚持落实责任,切实肩负起安全使命
  (一)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岗位、职工的安全责任,立足于加大投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认真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领导干部现场带班责任,严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二)切实落实政府和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强化部门综合监管、行业安全管理和监督,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管理制度。着力发挥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健全完善道路交通、瓦斯防治、煤矿整顿关闭、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监管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协调和督促指导。
  (三)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追究。完善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及领导干部政绩业绩相关联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严格“一票否决”制度。坚持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事故查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及时公布事故调查进展和查处结果,强化事故警示教育作用。加大对事故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快建立与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挂钩的企业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
  五、坚持依法治理,规范生产经营建设秩序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快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将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和各地区、各部门创新性经验做法吸收纳入法律法规范畴。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新要求,抓紧制定完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隧道、超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管网等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安全法规规章,加快修订制定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建立完善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
  (二)持续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加强地方、部门、区域间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建立完善跨地区、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依法强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从重处罚和厉行问责的惩治措施,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对非法违法行为等造成事故及谎报、瞒报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要深挖、严打非法违法行为背后的“保护伞”和黑恶势力,切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政府的公信力。
  (三)切实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抓紧理顺安监、卫生、社保等部门职责,建立健全专业队伍和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进企业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严格职业卫生许可制度,重点加强对粉尘、高温、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的监测检测,加大现场预防性整治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患者的诊断、鉴定和治疗,切实做好相应的社会保障,维护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六、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一)加快实施安全科技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和安全科技规划,尽快实施一批对安全生产有重大推进作用的科研项目和重点工程。积极整合优化安全科研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大力组织科技攻关,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二)加大安全科技政策支持力度。运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支持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积极培育发展安全产业。把安全科技纳入国家技术创新的重点支持内容,通过规划计划、专项基金、奖励评审等推动鼓励安全技术装备和工艺产品研发利用。强化政策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完善落实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安全技术改造、安全产品所得税优惠、自主创新装备增值税即征即返等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大安全专项投入。
  (三)继续做好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突出高危行业领域,实施安全更新工程,强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做好“百项”先进适用技术、“千项”新型适用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继续抓好矿山井下安全避险、煤矿瓦斯高效抽采利用、尾矿库在线监测监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等安全技术示范工程。积极研究通过安全生产物联网示范建设等手段,提高事故预防预警、综合防治、应急处置和执法监管等智能化水平。
  七、强化应急处置,提高安全救援水平
  (一)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省、市、重点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和分级监管系统,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搞好企业预案与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预案之间的衔接,提高预案的严谨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继续抓好国家和区域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年内全面建成7个国家级矿山救援队,依托地方和重点企业加快建立高水平的14个区域矿山救援基地及其他行业性专业救援队。要大力改善应急救援装备,健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调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要强化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和事故联合处置机制,搞好应急救援演练,增强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安全监管与气象、海洋、地震、环保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平台,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做到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连续发布消息,主动引导舆论。
  八、强化基础建设,增强安全监管监察能力
  (一)着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创建。加快制定和完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以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建设。对一级企业要重点抓巩固、二级企业着力抓提升、三级企业督促抓改进,对不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抓整顿,经整改仍不达标的要责令关闭退出,促进企业安全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全员培训、技能培训、重点岗位培训质量和水平。要大力推进安全学科建设,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在摸清需求的基础上扩大对口招生,大力培养专业化安全技术人才和技能型操作员工。要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执法检查,对企业培训不足、职工不具备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三)大力推进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创新。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安全执法和包括乡镇在内的四级安全监管体系,推进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通、严格执法、廉洁奉公的安全监管队伍,不断探索创新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模式。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推动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培训咨询等专业机构规范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来源:中国建筑业协会网)

《关于艰苦地区范围和类别的规定》

(摘自国办发[2001]14号)

(共634个县、市)

一类地区(204个县、市)

1.新疆(7个)

乌鲁木齐市

石河子市

昌吉州:昌吉市、阜康市、米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

2.内蒙古(43个)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阿尔山市

通辽市: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

乌兰察布盟:集宁市、察右前旗、丰镇市、凉城县、兴和县、卓资县

伊克昭盟:达拉特旗、东胜市

巴彦淖尔盟:磴口县、临河市、五原县、乌拉特前旗

呼和浩特市:郊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

包头市:九原与石拐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

乌海市

赤峰市:松山与元宝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

3.宁夏(11个)

银川市:贺兰县、永宁县

石嘴山市:市区、平罗县、惠农县、陶乐县

吴忠市:市区、青铜峡市、灵武市、中宁县、中卫县

4.甘肃(11个)

陇南地区:徽县

平凉地区:华亭县、灵台县、崇信县、泾川县

庆阳地区: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庆阳县

白银市:白银区

天水市:市区

5.云南(45个)

昆明市:东川区、寻甸县、石林县、禄劝县

昭通地区:昭通市、水富县、鲁甸县、盐津县、大关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

曲靖市:宣威市、会泽县、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

玉溪市:华宁县、易门县

红河州:石屏县、泸西县

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丘北县、广南县

思茅地区:思茅市、普洱县、景谷县、镇沅县、景东县

楚雄州:双柏县、南华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

大理州:漾濞县、宾川县、永平县、云龙县

保山地区:昌宁县

临沧地区:风庆县、云县、临沧县、永德县

6.贵州(39个)

贵阳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盘县

遵义市:赤水市、习水县、正安县、道真县

安顺地区:普定县

黔南州:独山县、贵定县、龙里县、惠水县、长顺县

黔东南州:凯里市、黄平县、麻江县、施秉县、镇远县、三穗县、岑巩县、锦屏县

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

铜仁地区:松桃县、万山特区、石阡县、印江县、思南县

黔西南州:兴义市、兴仁县、贞丰县、普安县、睛隆县、安龙县

7.广西(30个)

南宁地区: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天等县、崇左县、扶绥县

柳州地区:象州县、武宣县、融安县、忻城县

贺州地区:昭平县、富川县

百色地区:百色市、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田林县

河池地区:河池市、宣州市、南丹县、天峨县、罗城县、环江县、东兰县

桂林市:灌阳县、资源县、恭城县

梧州市:蒙山县

防城港市:上思县

8.四川(6个)

攀枝花市:米易县

凉山州: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

9.陕西(8个)

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

延安市:吴旗县、志丹县

榆林市:神木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

10.重庆(4个)

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武隆县

二类地区:(274个县、市)

1.新疆(34个)

克拉玛依市

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

哈密地区:哈密市

昌吉州:奇台县、吉木萨尔县

伊犁州:奎屯市

伊犁州伊犁地区:伊宁市、伊宁县、察布察尔县、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

伊犁州塔城地区:塔城市、乌苏市、额敏县、沙湾县

博尔塔拉州:博乐市、精河县

巴音郭楞州:库尔勒市、轮台县、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

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温宿县、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乌什县、阿瓦提县

2.青海(8个)

西宁市:市区(含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

海东地区:民和县、乐都县、平安县、互助县、循化县

3.内蒙古(36个)

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阿荣旗、莫力达瓦旗、鄂温克旗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多伦县、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

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商都县、化德县

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前旗

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

包头市:白云区、达茂旗

4.宁夏(5个)

吴忠市:盐池县、同心县

固原地区: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

5.甘肃(51个)

兰州市: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

嘉峪关市

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

白银市:景泰县、靖远县、会宁县

天水市: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

酒泉地区:酒泉市、玉门市、金塔县、安西县、敦煌市

张掖地区:山丹县、民乐县、张掖市、临泽县、高台县

武威地区:武威市、民勤县、古浪县

定西地区:定西县、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

陇南地区:成县、武都县、文县、康县、宕昌县、西和县、礼县、两当县

平凉地区:静宁县、庄浪县

临夏州: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康乐县、广河县、积石山县

甘南州:合作市

6.云南(42个)

昭通地区:巧家县、永善县、绥江县

曲靖市:马龙县

玉溪市: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

红河州:屏边县、河口县、金平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

文山州:麻栗坡县、马关县、富宁县、西畴县

思茅地区:江城县、澜沧县、孟连县、墨江县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大理州:祥云县、南涧县、巍山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保山地区:腾冲县、龙陵县

德宏州:潞西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

临沧地区:镇康县

丽江地区:永胜县、华坪县、丽江县、宁蒗县

7.贵州(26个)

六盘水市:水城县

遵义市:桐梓县、仁怀市、务川县

安顺地区: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

黔南州:平塘县、荔波县、三都县、罗甸县

黔东南州:丹寨县、雷山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剑河县、台江县、天柱县

毕节地区: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

铜仁地区:德江县、沿河县

黔西南州:册亨县、望谟县

8.广西(18个)

南宁地区:大新县、龙州县、宁明县、凭祥市

柳州地区:三江县、融水县、金秀县

百色地区:靖西县、那坡县、乐业县、凌云县、隆林县、西林县

河池地区:凤山县、巴马县、都安县、

桂林市:龙胜县

防城港市:防城区

9.四川(7个)

凉山地区:喜德县、冕宁县、普格县、越西县

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

10.黑龙江(30个)

齐齐哈尔市:市区、讷河市、克山县、克东县、甘南县

鹤岗市:市区、萝北县、绥滨县

双鸭山市:市区、宝清县、饶河县

鸡西市:市区、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

大庆市:杜蒙县

伊春市:市区、嘉荫县

牡丹江市;绥芬河市、穆棱市、东宁县

佳木斯市:抚远县、同江市

七台河市:市区

黑河市:爱辉区、北安市、嫩江县、五大连池市、逊克县、孙吴县

11.吉林(11个)

白山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县

延边州:图们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珲春市、敦化市、延吉市

12.重庆(6个)

黔江地区、石柱县、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城口县

三类地区(94个县、市)

1.新疆(36个)

哈密地区:巴里坤县

昌吉州:木垒县

伊犁州伊犁地区:特克斯县、尼勒克县

伊犁州塔城地区: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县

伊犁州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青河县、吉木乃县

博尔塔拉州:温泉县

巴音郭楞州:尉犁县

阿克苏地区:柯坪县

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阿克陶县

喀什地区: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泽普县、莎车县、叶城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伽师县、巴楚县

和田地区:和田市(含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

2.青海(16个)

海东地区:化隆县

海南州: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同德县、兴海县

海西州:都兰县、乌兰县、格尔木市、德令哈市

海北州:门源县、祁连县、刚察县、海晏县

黄南州:同仁县、尖扎县

3.内蒙古(11个)

呼伦贝尔盟: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鄂伦春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

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

4.宁夏(3个)

固原地区:固原县、海原县、西吉县

5.甘肃(10个)

天水市:张家川县

庆阳地区:镇原县、华池县、环县

临夏州:东乡县

甘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