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如何提高数学成绩 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作者&投稿:梁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数学学习方法


1、立足书本,从定义出发


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认为只要会做题既可以了,认为题是最重要的,往往会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和理解书本上内容的情况下,盲目做题,亦或是凭着自己的臆测做题。对于定义的理解,同学们普遍是不透彻的,就觉得只要答案正确,一点点的偏差也是可以接受的。就好比你到家具城买了套橱柜,回到家自己盲目组装,却忽略了说明书的存在。当发现自己组装过程出现难以挽回的失误,这才想到要遵循说明书的指示,此时就显得为时已晚了。相比较语文和英语,数学确实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较少,但有些公式、定义、定理、法则却是一定要背熟、背透的;在做到识记的同时我们还要理解其内在含义。比如一个简单易记的定义“形如(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有一部分同学就会认为“就是二次根式”,就开始拼命地做题,殊不知恰恰因为这一个小小的误差,以至于最后的南辕北辙。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书本的存在,因为书本是根本,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基石,脱离它,我们的击倒数学的愿望便是一纸空文。


2、会≠会做题,勤动笔出真知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只要领会出题意图,了解解题思路,明白解题方法,就认为自己已经会做题了。但是他们常常很少真正意义上的去动笔做题,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具体问题只有在自己亲自动笔做题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大家会认为“懂了”、“会了”不就行了,何必“劳师动众”,比如通过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来证明两边相等。“知道了是哪两个三角形全等不就行了?”——部分同学认为这就是这道题的全部,但往往这还远远不是这道题的全部,更不是这道题的关键点或是难点,在亲自做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如何找到某个判定全等的依据才是真正我们所需要关注的。再比如许多学生会听取老师的建议,使用“错题本”去记下平时练习和考试时的错题,加深对题目的记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会存在误区,在我看来你真正在错题本上记下的应该只有这道题本身,而非整个解题过程。此题的解题过程应该是“做”出来的,而非“抄”上去的。大家要记住勤动笔才能出真知,以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地累积自己的经验值,这便是能力提升的唯一捷径,也是击倒数学积聚力量的有效途径。


3、速度≠效率,检验提高正确率


追求速度,或许是我们大家都爱做的事,现在的社会充斥着浮躁,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风气。同学们也或多或少的沾染上这些东西,同学和同学之间也会攀比谁的解题速度更快,谁的做题速度更快,这其实已经背离了学习的初衷,成为了一种恶性的竞争。我想说得是速度≠效率,做的快不等于做的好,做的快也许最后的结果会是事倍功半,莫让“手比脑快”成为你的做事方法,也莫让“粗心大意”成为你的“座右铭”。如果硬要让我要在“好”和“快”中选择一个,我宁愿选择“好”。想要“好”就是要提高正确率,想要提高正确率,就是要保证自己在解题过程中不出现非技术性失误,即所谓的“低级失误”。避免“神经大条”的良药就是要做到不让“经检验”只停留在口头上。特别是在做方程题时,检验过程的收益率对每一位同学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善于利用检验环节,完善自己的解题习惯和方法,这样做题的正确率必然会提高一个档次。从而加固自己对数学的“防御能力”,提高稳定性。


数学答题技巧


1、直接推演法


直接从命题给出的条件出发,运用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推理或运算,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答案,这就是传统的解题方法。


2、验证法


由题设找出合适的验证条件,再通过验证,找出正确答案,亦可将供选择的答案代入条件中去验证,找出正确答案,此法称为验证法(也称代入法)。当遇到定量命题时,常用此法。


3、特殊元素法


用合适的特殊元素(如数或图形)代入题设条件或结论中去,从而获得解答。这种方法叫特殊元素法。


4、排除法


对于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根据数学知识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结论排除,余下的结论再经筛选,从而作出正确的结论的解法叫排除、筛选法。


5、图解法


借助于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或图象的性质、特点来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称为图解法。图解法是解选择题常用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