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赏析的方法技巧

作者&投稿:左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赏析词语的答题方法~

中考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一、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1、如果是分析加点字词,分三步走。
1.把字词原意解释出来。
2.解释字词在句中或文中的含义。
3.整体分析字词包含的作者情感。
二、如果是分析句子,也是分三步走
1、判断句子是否用到了修辞手法,或者其他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等)。
2、说出此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如某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什么)。
3、还是要分析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了。
三、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技巧
第一步:阅读句子,这个句子中运用了哪些词语。
第二步:写出这些词语的特点作用。
第三步:写了什么(文本的主要内容)。
第四步:表达了谁的什么感情(赏析句子前一定要整体感知)。
四、初中语文学习技巧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学习压力变大: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只需要学语文、数学、外语(有些地区并不注重外语),可孩子上了初中后,除了语数外之外。还要学习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课业负担加

1.教材解读

词语的理解和赏析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点之一。学习语文,就是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成文的过程。因此,理解和赏析句段,品味语言的风格,把握文章的情感及主旨,以及对人物分析,都要借助于对词语的理解。可以说,理解及赏析词语贯穿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阅读理解及写作的基础。

2.考点解读

纵观近三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对词语的理解和赏析是一个高频考点,所占分值在2~4分之间。如2009年重庆《为我唱首歌吧》、南京《蔷薇几度花》、杭州《向一棵树鞠躬》等。2010年西安《秦腔吼起来》、广东《偷父》、乌鲁木齐《漠视也是一种关怀》、河北《最美的善举》等。2011年成都《翻浆的心》、哈尔滨《盲道上的爱》、南京《雪地烤红薯》等。

3.学生解读

学生在阅读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无从下手,跟着感觉走,靠着经验蒙;答题没有思路,无章可循。写作时用词不当,甚至出现病句,使文章生涩难懂,缺少文采。



二、知识讲解

1.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2.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4.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5.句中加点词能否被另一词替换。

6.试分析加点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情感。

拓展延伸,归纳方法

1.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

⑴首先分析词语的本义。

⑵紧扣上下文,分析其与上下文的关系。

⑶结合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分析词语所提供的信息。

具体方法:

①同义或直解法:就是在文章中找与该词语意思相同的词语去解释,或者根据上下文直接找对该词语的解释的句子。

例1:四合木在当地又被称为油柴,这种植物含油量极高,即使新鲜时也很容易燃烧,当地牧民喜欢把它当柴烧。

油柴后面的句子就是对“油柴”的直接解释。

例2: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入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出于绝望的境地。

“窒息”与“绝望”为同义词,可用绝望去解释窒息。

②相反或相对法:就是看文章中有没有与该词意思相反的词,如果有再找该词语的反义词的反义词用

以解释该词语。

例:在大家的努力下,昔日的沙漠变成良田,不毛之地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沙漠”和“良田”,“不毛之地”与“长出了茂盛的庄稼(的地方)”意思相反。“沙漠” 与“不毛之地”, “良田”与“长出了茂盛的庄稼(的地方)”意思相对。如果要解释“不毛之地”,可找与“长出了茂盛的庄稼(的地方)”的反义词,很容易得出“不长庄稼的沙漠”。

③因果或条件法:就是在上下文中找与该词语互为因果关系的句子(该词语需是“果”,找出的句子需为“因”,“因”就是“果”的含义)。或者在上下文中找满足该词语结果的条件,对该词语进行解释。

例1:不过同学们中间有几位狡猾的人,委过于他,使他冤枉被打的事情也着实不少……

“使他冤枉被打”的原因是什么?有几位狡猾的人怎么样,“把过失推给他”,“委过”的意思可以从“果”到“因”推出,这一类因果关系的上下之线索,也包括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因为条件关系、假设关系也含有因果关系。

例2:他一直是个孤僻的孩子,只有在外公看他时,他才能开心一点。

他开心的条件是外公来看他,所以“开心”的意思就是“外公来看他,他很高兴”。

④目的或手段法:就是根据做事的目的或手段解释该词语。

例:他一直很胆小,每次经过家门口那条又黑又深的胡同时,总要呐喊几声才敢跑过去。

“呐喊”的目的是给自己壮胆,所以“呐喊”的含义就是“大声喊叫,给自己壮胆”。

⑤描述或例解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描述或者列举的事例解释词语。

例:他的生活十分窘迫,家徒四壁,箪瓢屡空,衣不蔽体。有时遇上孩子生病,连医院都不敢去。

“家徒四壁,箪瓢屡空,衣不蔽体”是对生活状况的描述,“有时遇上孩子生病,连医院都不敢去”是例解,通过描述和例解可以得出“窘迫”的含义是“生活十分困苦”。

2.赏析词语的方法

一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常用“修辞手法+词语表现的特点+表达效果(人物情感)”这样的方法。答题方式:这个词采用了……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现了……的情感(或心理)。

二是从词性的角度分析,常用“动词/形容词等+词语表现特点+表达效果(人物情感)”这样的方法。答题方式:这个词是……词,生动地写出了……特点,反映了……状态(表达了……情感)。

三是从词语含义角度分析,常用“词义+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方法。答题方式:……的意思是……,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四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常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感情”这样的方法。答题方式:此处是……描写,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五是从感情色彩角度分析,常用“感情色彩判断(褒贬)+词语表现特点+表达效果(人物情感)”这种方法。答题方式:……原本是褒(贬)义词,这里是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生动开解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感情。

语文赏析词语的技巧
答:(1)字不离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就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

赏析词语的方法与格式
答:一、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1、如果是分析加点字词,分三步走。1.把字词原意解释出来。2.解释字词在句中或文中的含义。3.整体分析字词包含的作者情感。二、如果是分析句子,也是分三步走 1、判断句子是否用到了修辞手法,或者其他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等)。2、说出此种写作手法的作用...

如何品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_百度问一问
答:从词语的描写方法入手。三、答题技巧 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意思)+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四、结束语 有人说,读懂一个词,就像推开一扇精神的窗;读懂一个句子,就像打开一道精神的门;读懂一篇文章,就如同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只愿这短短的几分钟,能成为一...

怎么赏析字词
答:1、看特点 观察词语的特点(含修辞、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首先指出来!例:1、“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答:“喷”字是动词,使句子具有动感(或“化静为动”),与前面的“冒’字相照应……2、“在杂乱的工地上,...

古诗字词赏析的方法技巧
答: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古诗中字词赏析方法
答: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

词语鉴赏答题步骤
答:4、[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初中生如何提高语文科目成绩 1、注意基础知识的日常积累 语文有大量零碎的基础知识需要我们日常去记忆,比如字音、字形、成语、熟语、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文学常识、名篇名句等,这些...

赏析字词的角度和方法
答:从题型上来说,“赏析字词题”其实就是“炼字题”。炼字题,答题的角度和方法如下:1、如果需要赏析的字词未明确指出,就需要考生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自己准确全面地指出来。【第一步】2、简单而准确地解释该字词(如果超过一个,则需要分别解释)的原义(本义、词典义)及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语境义)...

说明文词语赏析步骤
答:一、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10种:1.举例子:具体、真实、有力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2.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3.列数据:准确、具体、一目了然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比文字...

用词角度赏析技巧
答:文学作品必须要符合叙述目的,让读者能够了解到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选取恰当的词汇对于作品的写作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作者不能够掌握恰当使用词汇的技巧,就会使得文字和情感失之交臂。比如,《西游记》中描述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作者使用了“师徒情深”这样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