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钱的发展史

作者&投稿:邬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钱币的发展史~

货币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货币就兴起了。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以来久远,自高辛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班固《汉书·食货志》也记载。“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兴自神农之世。”《初学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等等。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

货币的发展
最早的货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钱币改革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 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汉“五铢钱”
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这次改革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2)纸币产生的过程
大约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成都的16家商号制作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钱铁流通。这就是最初的纸币。这种交子因是私人发行,所以史家称其为私交子。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
由于私交子的信用度较低,交子在流通中不能兑现,引起诉讼。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次年开始发行交子。这是政府发行的交子,史称官交子。官交子的发行3年为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每界确定最高发行限额,用铁钱作为发行准备。到了南宋,交子由户部掌管发行。
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了一次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这样,全国的纸币就统一了。政府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政府在法律方面做出规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扩展资料:
货币体系: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布币:
1、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
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刀币:
2、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

环币:
3、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蚁鼻钱:
4、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史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

  ◆战国商鞅,重粮、重农,“金生而粟死”,希望“金粟两生”。

  ◆战国中期,赵国铸造圆首圆足布,锐角布

  ◆战国时期的布币大部分是有足布,其中又以方足布流通最广。

  ◆前226年,秦统一,行半两钱,统一了货币单位,形状是方孔圆钱。以后一直到清末年,且对东亚、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也影响近千年。规定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

  ◆前113年汉武帝统一铸造权。以后5铢钱流通到唐初。

  ◆秦未统一铸造权和发行权。

  ◆王莽主政8年,4次币制改革,其中第3次(公元10年)最荒唐,6名28品。当时遭到普遍不满,但却是今日收藏的珍品。

  ◆东汉30年,铸铁钱,是第一种有史书记载的铁钱。

  ◆东晋时,四川出现了年号钱

  ◆贞元10年宰相陆贽反对赋税征钱。事实上,当时尚不具备赋税征钱的条件

  ◆汉武白金币即银锡合金。

  ◆西晋末年,白银表示物价,南北朝有关于以银为货币的记载。

  ◆唐代起,银铤之大锭一般重50两。开始在税收时收纳白银,财政支出也有大量使用。

  ◆五代十国,铜铁钱兼用,甚至大量开铸铅钱

  ◆宋代白银成为官府税收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收入曾达290万余两。白银有10多种名目,表明成色的区别,如百分银的“金漆花银”、998的茶色银。

  ◆北宋元丰年间,有铸铜钱监17处,每年铸币500多万贯;铸铁钱监9处,每年铸113万贯。

  ◆南宋前期独立的铸钱单位有236家,后期有416处。

  ◆金章宗承安2年(1197年),第一种官方铸造的银,即“承安宝货“。

  ◆南宋1198年规定1贯以上必须用银钞,正式以白银为法定货币。元初纸币以金银为兑换准备,主要是银,始称银锭为元宝。

  ◆明英宗年间(1436)以白银发放官俸,国家财政也日益转向以用银为重点。

  ◆明中叶后,折色专指折货币,一条鞭法的推行,一律以银折纳。白银货币地位加强。

  ◆1856年起,上海标准银两-九八规元

  ◆明朝规定本朝为制钱,前朝为旧钱。清代由宝泉局、宝源局分别开铸,标准重量每文1钱2分,1000个钱叫作1串、贯、吊,

  ◆咸丰3年开始铸大钱,当百、五百、当千,重量分别为:1两4钱、1两6钱、2两。以及当十、当五十。另开铸铁钱、铅钱。咸丰9年便停止铸铁钱。

  ◆汉武帝时,皮币,一方尺,彩画,40万钱。不流通的有价凭证,有人认为是最早的公债

  ◆唐朝的飞钱,实际是汇票

  ◆北宋交子,四川商铺户发行交子,性质类似存款凭据,可兑现,亦了直接流通。

  ◆1023年前后,决定官办,置交子务,发行官交子。等级和“分界”发行。

  准备金,扣率。北宋其他地区亦有发行。逐步贬值。改交子为钱引(即兑换钱币的凭证),后因不能兑现而贬值。

  ◆南宋关子。起初属于民间汇票性质,会子,以后直接流通。后不能兑现,商人不愿领用。贬值情况之下,1160年改为官办。当局以金银收兑,并减少发行。在官员薪俸中搭发会子,征收货币税。不同界的会子,后兑前,有比率,视为不同的货币。后取消分界发行。

  ◆最早见有1137年甘肃发行的银会子,面额1钱和半钱。

  ◆1264年发行现钱关子,“见钱关子”,1比3。

  ◆金朝 P48 的交钞,纸币政策,强力推行,贬值的原因。

  ◆元朝,纯粹纸币制,法偿能力强,不过民间仍有金属货币流通。整治钞法,准备金制度,买卖金银。恶性通货膨胀。

  ◆1309年亦有发行“至大银钞”。

  ◆明清,只大明通行宝钞一种,印章中有暗记防伪。强制推行,甚至重刑。寓人头税于盐价,来回笼纸币。新旧钞有不同的购买力。其他回笼手段。

  ◆1465年以后,政府不再致力于强化纸币流通,范围及其有限。
  清代仅顺治年间发行有钞贯,后不发行。但民间仍有流通。如钱票、银票、会票,具有兑换纸币的性质,与近代的银行券相衔接。说明商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纸币有其客观必然性。

  ◆春秋,借贷记载,与争得民心、甚至取得政权的关系。

  ◆战国时期放款取息的普遍性。贵族亦借债。

  ◆秦汉的信用,没有质的变化。

  ◆唐朝高利贷资本的积累规模也更增大,蕃客也放款。

  ◆清入关前,已有“天命汉钱”、“天命通宝”,以及“天聪汉钱”。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均有“通宝”。

  ◆清代由户部的宝泉局、工部的宝源局分别开铸,标准重量每文1钱2分,1000个钱叫作1串、贯、吊,鸦片战争前后每年开铸200万串左右,咸丰3年因太平军起义,开始铸大钱,当四当五十。甚至当百、五百、当千,以及开铸铁钱、铅钱。咸丰9年便停止铸铁钱。小平钱“通宝”,重宝、元宝都是大钱,如咸丰元宝,当百
  ◆地方官府设局开铸,通常一省有两个以上的“局”即造币厂,直隶有五个局,西藏、新疆、台湾都有。通常是“宝”加上省的简称,加局;宝直局、宝奉局、吉、晋、桂、黔、苏、迪、台、藏、川等。

  ◆ 1900 年起广东开铸铜元。制钱消亡的原因:计算方法各地不一、伪钱充斥,种类繁杂、价格纷乱、携带不便。

以物换物,七国钱币,方孔铜币,交子 关子,人民币。......

关于钱的历史和未来
答:“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关于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钱币发展史
答: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朝代、钱币名称、材质、特点共六项
答:春秋战国以前的夏商周主要用贝币,材质为天然贝,特点是天然的或轻微磨制加工,无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青铜制币,包括布系列,刀系列,蚁鼻钱系列,圜钱系列等,另楚有金币郢爰,材质主要为青铜和黄金,特点是形制复杂多样,重重尺寸价值大小不一,币身有春秋战国各国文字 秦至西汉前期主要用半两钱币,...

金钱的历史
答:元朝以后,中国铜铸币的制作趋向简单,而且钱币的名称也多以“通宝”铭名。明朝中期以后,铜钱逐渐改为黄铜铸币,从此结束了青铜铸币的历史。中国的古钱一直采取浇铸工艺,方孔圆钱的形制则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国初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广东首先制造了新式的机制铜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方孔圆钱。机制铜元只有...

古代的钱币是怎样的?你能介绍一两个朝代的钱币吗?
答:二、钱币 1、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

金钱的发展史
答:金钱的发展史是从早期的牲畜,布帛,贝克等发展到贵金属金银,再经社会需求关系而淘汰,后发展得出纸币,即银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新型纸币,即是现在的人民币。在历史上,贵金属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渐固定地充当了货币,故当时的货币被称为...

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大的物物交换;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

钱币是从什么时期兴起的?它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答:钱币本身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货币的国家之一, 在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有了货币,而且不同时期对于货币有着不同的规定和处理方式。比如西汉初期规定不允许私人铸造货币,当时国家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进行交易,而一些拥有强大军事力量或政治势力、拥有重兵或掌握政权的君主所铸钱则更受...

钱币的发展史
答: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答: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发展及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