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故事

作者&投稿:宦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朱熹和郑樵

朱熹到同安县赴任的时候,路过夹漈草堂,于是下马前去拜访郑樵。郑樵有礼的将朱熹迎了进门,然后断出一碟姜和一碟盐招待。朱熹的书童见了当时就不高兴了,但主人说话他就没有插嘴。

朱熹将自己前阵子写好的手稿拿出来,递给郑樵,并请求郑樵给予指正。郑樵恭敬的接过手稿,将其放在桌上,然后点燃了一支香。香烟袅袅,屋内顿时一阵芬芳。

恰巧这个时候,窗外吹进来一阵风,将桌上的手稿吹的一页页的翻了篇。郑樵这个时候却像是春风醉人一样,站在原地动也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将手稿还给了朱熹。郑樵与朱熹彻夜交谈,一共谈了三天三夜,朱熹收获良多。

临走之前,为了表示感谢,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赠给了郑樵。朱熹和书童出了门,书童就 不满的对朱熹说:“那老头子看上去也不是什么贤人呢,对待相公也颇无礼了些。不说拿出好酒好菜,但也不能只拿一碟姜和一碟盐对付呀!”

朱熹笑着说:“盐从海来,姜长于山中,有山有海,是尽了大礼了!”书童又接着说:“可是相公这么郑重的请求他,他却连手稿都不看一下。”

朱熹解释道:“风吹动手稿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看了,并且看完了。再说他特意点燃香,已经是对我的大尊重了!并且之后他给我提了不少的好意见,让我收获良多。”

书童仍然有些不满,说:“可是您大老远来看他,客人出门他却不来送一送。”朱熹笑着说:“他送到草堂门口,就已尽礼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做学问的人,每分钟时间都很宝贵啊。”

正说着,草丛里飞出了一只五彩雄鸡,主仆两人不禁转头看去。正看见郑樵还站在门前,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朱熹转头对书童说:“你看,他还在门口站着,送客不忘读书,真是个贤人啊。”

2、追索其诗

朱熹有足疾,曾有一个江湖郎中来为他治疗。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朱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撑动,想不到针灸还真有神奇之功。

扔开拐杖出门儿童看了发笑,这难道就是从前匍匐而行的老翁?”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

急忙派人去追寻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朱叹息道:“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误了别人的治疗。”

3、体察民情

公元1167年秋天,福建崇安发生大水灾,朝廷派他前往视察灾情,他曾遍访于崇安各山谷之间。由于灾情严重,粮食无收,地方官不认真救济,到次年青黄不接之时,就在崇安发生了饥民暴动。这时,朱熹与知县诸葛廷瑞共同发起,要求地方豪富,用藏粟赈救饥民。

他又请求朝廷以“六百斛赈济”,这才平息了饥民的暴动。由此,朱熹便想出了建立“社仓”的办法,并建议朝廷广为推行,作为解决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的口粮问题的机构。他规定“社仓”的任务,是在青黄不接之时贷谷给农民,一般取息20%。

这就可以不向豪民高利贷粮,若发生小饥,息利可以减半,若发生大饥、则可免除利息。当然设立社仓的最大好处可以防止农民暴动。为此,朱熹于公元1171年在其家乡首创“五夫社仓”,作为试点,并上疏朝廷,建议按其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

由于此法对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不利,因而未能广为推行,只有极少地方,如福建建阳和浙江金华等地实行了这个措施。

4、幼时聪慧

他出生在当时的一个权贵家庭之中,他的祖辈世代为官,经过这么多代的积累,朱家也是算得上是当地的头等大户了。朱熹生下来就是极不平凡,他出生的时候,他的右眼角就是有着七颗痣,让人觉得神奇的是,这七颗痣居然还排列城北斗卫星之状,为此朱熹看起来极不平凡。

他的父亲还专门请了当地最好的算命先生来为朱熹看一下这眼角的痣到底的是怎么回事,没想到算命先生却是告诉他,这些痔排列整齐,这个少年将来一定不凡。后来果然也是如算命先生所料,他表现的极其的聪明,在几岁时就是能够通读儒家经典了。

关于他四岁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故事,那时候他的父亲带着年仅四岁的他在院子里面看星星,父亲用手指着天空教朱熹一颗颗的认这是什么星,那是什么星。

可是朱熹却是突然间问自己的父亲说天地的外面到底又是什么事物了,父亲不能回答,这一问也是让他的父亲很吃惊,觉得他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

5、丧父

在朱熹十四岁的那年,他的父亲就因为心中积压已久的郁闷在一场疾病之中去世了。他的父亲在临死之前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尚且年幼的朱熹了,于是他把他亲手托付给自己的好友刘子羽,刘子羽是朱熹父亲早年在朝廷之中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两人都支持抗金。

朱熹的义父一直以来都是对他很好,并没有因为他是养子而对他有半分见外的地方,还专门为朱熹母子又添置了几间新房子,还时刻教导朱熹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此期间他还拜自己父亲当年的三位好友为师。



朱熹简介
答: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美学思想 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

朱熹请吃便饭的故事,说明朱熹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后延平府今南平市),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 朱熹墓 建阳黄坑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绝妙对联趣话 朱熹游玩妙联 故事
答:南宋朱熹年轻时,从建阳到泉州同安县赴任,路经莆田时,于夹漈草堂见到了郑樵。年过五旬的郑樵对他以礼相待。席间,桌上只有一碟姜、一碟盐巴,朱熹的书僮看到心中暗暗不乐。朱熹取出一部手稿,请郑樵过目指正。郑樵恭敬地接过,放在桌上。接着,他燃起一炷香,室内顿时异香扑鼻。这时,恰好窗外吹来一...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朱熹智审铁箍树
答:以警后人。同时正告黄贵,今后若再寻事报复,重处不饶,吓得黄贵连连叩头。接着,知县又称赞了陈通和乐善好施的好品德。铁箍树一案就这样圆满结案了。人们佩服朱熹观察细微,断事如神,帮助知县整治了黄贵,惩恶扬善,大快人心。从此,朱熹智断铁箍树的故事传遍了四乡八里,越传越远。

数字看朱熹:四个岁岁相连的故事(二)
答:朱熹寓居的郑氏馆舍前,有一条溪,叫青印溪,溪中有一沙洲。这个沙洲,是朱熹和小伙伴们童年游玩的乐土。有一次,有人发现一群小孩子在沙洲上嬉闹玩耍,唯独朱熹一个人静坐在沙地上若有所思。走近一看,朱熹在沙地上画了一个八卦图,正对着八卦图冥思苦想。朱熹沙洲画卦的故事,在福建建瓯也有流传。

绳趋尺步代表什么数字和数字
答:成语“绳趋尺步”讲述了关于朱熹的故事。南宋时期朝廷内部在朱熹倡导的“道学”上的争端和紧张局势。在这个背景下,朱熹和他的支持者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韩侂胄等权臣对朱熹和道学持有极端的排斥态度,将道学代表们视为死敌,认为他们意图篡位。这种攻击使得道学代表们处于一种困境中,他们不得不...

如何评价朱熹这个人?朱熹与家人的关系如何?
答:朱兑看见这首诗之后,这才展开了颜,露出了宽慰的笑容。朱熹留下的这首诗,后来成为了黄家的家训,后世子孙以此为标准,安于清贫,积极向上。只从对待自己的老母亲,自己相守多年的妻子,自己远嫁的女儿来看,朱熹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从这些故事也可以看出,朱熹一家人的关系是...

求朱熹的生平简历及其成就
答: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

朱熹心正成材故事他为啥会写错字
答:心里着急把桃字写成了挑字。根据查询朱熹资料显示,朱熹心正成材故事会写错字是因为心里着急把桃字写成了挑字,朱熹年少时住在福建省尤溪县一个叫半亩方塘的地方,一年春天,桃花盛开,而其父亲正要其抄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李白写的唐诗,而朱熹心想,正是桃花盛开时而自己只能在...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小孩如何道破?
答:“朱熹用了这个提问引得学生重新把注意力收回来,他的学生们也从这件事情明白朱熹的用意。从这个小故事中就能知道,朱熹对待学问是非常严谨的,对待教育也是很严格的。虽然后世对朱熹的程朱理学中的理论提出很多的异议,但朱熹对待学问一丝不苟、严于律己的钻研态度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