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是真的吗

作者&投稿:廖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孟婆,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常驻在奈何桥边。她为所有前往投胎的灵体提供孟婆汤,以消除鬼魂的记忆。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里,孟婆是地府中专司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关于孟婆的由来,民间出现最多的通常有三种说法。[1]
中文名
孟婆
职业
泰媪
信仰
道教
主要成就
提供孟婆汤,消除鬼魂的记忆
性别

快速
导航
孟婆汤古籍记载现代音乐作品
传说
一说
鸿蒙初开,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间即所谓的阳世人界,地即为阴曹地府。三界划定,无论天上地下,神仙阴官,俱都各司其职。孟婆从三界分开时便已在世上,她本为天界的一个散官。后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无数,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来到了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放不下的思绪炼化成了孟婆汤让阴魂喝下,便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个轮回。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典籍里,颇有中国传统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莫记已死之人恩怨”之类的意味。[1]
二说
所谓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眼见长城之下尸骸无数,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尸骨。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万分的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动地,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让参与轮回的阴魂们忘记前世的一切。即所谓:“前世已了,今生善恶唯本心所念。”之意。这一说从元朝开始广为流传,到明清时期多见于文人笔记之中,亦是至今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在关于孟婆的诸多传说中,倒是这个说法颇具某种现实主义色彩。[1]
在这个传说里,孟婆其实不是什么老奶奶一类的人物,是一位绝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汤的原因是为了忘记自己的过去,孟婆的唯一记忆是给在奈何桥上来来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汤。[1]
三说
孟婆生于汉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1]
孟婆汤
《吴下谚联》[2](王有光,清)中记载:人死去第一处是孟婆庄,诸役卒押从墙外经过赴内案完结。生前功过,注入轮回册内,转世投胎,仍从此庄行过。有老妪留进,升阶入室,皆朱栏石砌,画栋雕梁,珠帘半卷,玉案中陈。妪呼女孩,屏内步出三姝:孟姜、孟庸、孟戈,皆红裙翠袖,妙常筓,金缕衣,低唤郎君,拂席令之坐。小鬟端茶,三姝纤指捧瓯送至,手镮丁丁然,香气袭人,势难袖手。纔接杯便目眩神移,消渴殊甚,不觉一饮而尽。到底有浑泥一匙许,抬眼看时,妪及三姝皆僵立骷髅,华屋雕墙,多变成荒郊,生前事一切不能记忆。一惊堕地,即是懵懂小孩矣。此茶即孟婆汤,一名泥浑汤,又名迷魂汤。
古籍记载
关于孟婆的记载颇多,例如:《历代词话》(王弈清,清)[3]《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朱鼎臣,明)[4]《谐铎》(沈起凤,清)[5]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记载中,孟婆都与风有关,故此,《康熙字典》[6](张玉书,清)引《南越志》:飓母卽孟婆,春夏闲有晕如虹是也。又李西涯讥许氏从具,谓具四方之风,乃北人不知南人之□,误以贝为具耳。西涯博学,必有所据,且闽粤诸儒,皆云□风。今韵书多作具,姑志以备考。
《历代词话》(王弈清,清):
俗谓风曰孟婆,蒋捷词云:"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早。"江南七八月间有大风甚於舶鲎浚野人相传以为孟婆发怒。按北齐李撄余聘陈,问陆士秀:"江南有孟婆,是何神也。"士秀曰:"山海经云:'帝之二女,游於江中,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帝女故曰孟婆。'犹郊祀志以地神为泰媪。"此方言虽鄙俚,亦有自来矣。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朱鼎臣,明):
十王曰:“既然如此,今公主地府皆已游过,可着二十四对幢幡送公主过奈何桥,引到密松林尸所,着他还魂,往升上界。”阎君与六曹俱在孟婆亭作别而去。
游遍阴司过奈何,狱囚冤债尽消磨。孟婆亭下相分手,飒飒仙风鼓太和。
《谐铎》(沈起凤,清):
兰蕊,邯郸挟瑟倡也。妹玉蕊,与里中葛生有啮臂盟。生家贫,鸨母索聘奢,意苦不遂。兰蕊多贵客交,所得私金,悉以赠生,为妹作缠头费,生德之。后兰蕊病瘵死,生益落寞。非但不敢言聘,即欲博一宵欢,自顾空囊,亦殊羞涩。愿乖气结,遂以情死。投至冥府,王者悯其无辜,判令投生。至一处,牵萝为棚,铺石作几。见男女数百辈,争瓢夺杓,向炉头就饮。生适口燥,亦往投止。忽一女子从棚后出,视之,兰蕊也。惊问所来,生具对。女曰:“君以情死,妹岂独生!”言之泣数行下。生取瓢就炉,女摇手禁勿饮。生诘其故。女俟饮者尽散,乃曰:“君不知耶?此盂婆庄也!渠为寇夫人上寿去,令妾暂司杯杓。君如稍沾余沥,便当迷失本来,返生无路。今乘不昧前因,何不及早遁归,与吾妹仍谐旧约?”生曰:“旧约难凭,重生无益。卿将何以教我?”女曰:“当为君图之。”遂引至棚后,见累累石瓮,排列墙隅。女指曰:“此名益智汤,饮者有才。此名长命汤,饮者多寿。此名和气汤,饮者令人欢喜。”生问:“若辈所饮者何物?”女笑曰:“此皆焦心火滴泪泉煎成之混沌汤也!”末至一瓮,女逼令生饮。生问:“何名?”女曰:“此元宝汤。君所以恶生乐死者,只欠此一物耳!”生勉饮数口,格格不能下咽。女曰:“此等龌龊物,原不宜入文士之腹,然缘此为有情郎吐气,是物亦不俗矣!”生有难色。女曰:“劝君更尽一杯,恐西出阳关无故人也。”生为解颐,勉尽其半。女曰,“可矣!”遂导生出棚,指示归路。时生死已五日,因无殓具,停尸床上,惟一灶下妪守视。见尸忽跃起,频呼腹痛,探喉大吐,势如涌泉,荧荧然水银入地。命储畚锸,坎地数尺,盈千募万,其中皆不动尊也。急诣鸨母家。玉蕊得生死耗,绝粒者三日。生吐其实,皆大喜。遂以金聘之而归。因感兰蕊德,移其柩礼葬之。后葛氏子孙繁衍,命春秋祭扫,永着为例。铎曰,“十斛量珠,千里结网。家无黄金屋,阿娇从何处贮哉?因知温柔乡里,坑煞几多寒士。欲海沉身,泉台埋骨;鬼门关外,独立茫茫。究竟元宝汤向谁家吃也?嗟乎!”
《靖江宝卷》:
目连问狱官:“可曾有一个刘氏到此?”狱官说:“有的,已起解去了。”目连再往前行,只见一个大院,周围廊房数百间,两边有台,旁设锅灶,许多人在那里喝茶。目连抬头一看,见“孟婆庄”三个大字,
阴司有座孟婆庄,绝色女子卖茶汤。来人吃得汤和水,三十五天不清爽。
现代音乐作品
孟婆之「忘乡」[7][8][9]
  
  作曲/编曲:横颜君
  作词:语笑阑珊
  笛子/箫:水玥儿
  琵琶:乍雨初晴
  和声:Braska
  后期:Midaho
  演唱:小爱的妈
  所述专辑:《玄中色》

  文案:
  千百年来,甚至连我自己都已经记不清,到底送走了多少碗孟婆汤。
  只记得在奈何桥上等待的,有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哭诉儿女不孝;有为国捐躯的中年男子,壮志未酬,满目悲凉;有面容憔悴的及笄少女,恋恋不舍回望邻家情郎;有懵懂未开的黄口小儿,在我身边咬着手指好奇绕。
  【前尘俗世多纷扰,忘川尽头无归乡。】
  【与其回想,不如相忘。】
  
  
  谁人说 不相忘 莫忘
  谁曾想 归故乡
  谁耳畔 凄凄声 回响
  沉浮一生半纸荒唐
  
  
  看 众生相
  叹 欢喜悲伤
  煮千年浊汤 断舍离 空一场
  听清明雨潇潇
  
  
  谁能看尽彼岸花开灼灼艳
  念念回望功名过千山
  谁人复返犹犹徘徊奈何边
  痴痴不忘前尘情与怨
  将此心系红绳铭刻忘川畔
  
  
  雾茫茫
  六桥外幽冥乡
  贪念痴妄
  此间无常
  
  看 众生相
  叹 欢喜悲伤
  守寒台寂寥 渡世人 过望乡
  断俗世多纷扰
  
  
  往昔三月江南柳飞花生香
  谁曾许下绵绵情意长
  辗转一梦惶然初醒泪满妆
  不如随我醉饮杯中汤
  从此陌路相忘 无伤亦无徨
纠错
参考资料
[1] 孟婆人间三世恨,孟婆由来.bilibili [引用日期2019-11-19]
[2] 吴下谚联.殆知阁 [引用日期2013-09-15]
[3] 历代词话-清-王弈清 .殆知阁 [引用日期2013-09-15]
百科星图发现万物之间的联系
中国百鬼图鉴
全部
狐鬼
虽然化为人形,但不能改变成人面
厉鬼
怨气太重,无法转生
画皮鬼
常披自己所画的美女皮囊
水鬼
死于水中但无法转世的鬼魂
伥鬼
效劳老虎吃人的帮凶
产鬼
缠上临盆的妇女,阻挠其分娩
缢鬼
附着在那根吊死他们的绳子上
猫鬼
白天躲在大树影子里,晚上出来觅食
疫鬼
专门向人间散播疾病
魍魉
喜欢学人的声音来迷惑人类
敫桂英
因情人负心而自寻短见的女子
山魈
常隐秘于山中,窥探出没之人
判官
长相凶煞但善良正直
牛头马面
阴间担任巡逻和搜捕逃犯的衙役
无常
分为黑白无常两者
孟婆、忘怀汤和抵抗记忆的三生石
三生石给人以一种最后的安慰和希望,它向我们暗示:在吞噬一切的时间面前,爱是遗忘所永远无法消灭的对象。
百度
词条贡献统计
本词条由网友趴在书上的虫创建,胡程远hcy、摇篮曲劫客、拾叁小姐_13、想念是前方的箭等参与编辑。 查看全部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
意见反馈权威合作百科协议
内容均由网友贡献,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 详情

孟婆真实存在吗
答:关于孟婆的这些说法,很明显都是假的。文史君之见,孟婆也如同古代的很多传说故事一样,都是古人为了寄托一种情感而臆造出来的神话人物。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孟婆的存在,只是为了时刻告诉人们:相思万般苦,忘却总是很难。放下似乎可以解脱,但又是新的轮回的开始,又要开始新的相爱,然后用孟婆汤强迫...

孟婆真的存在吗
答:不存在。孟婆汤本是世人冥想出来的虚无之物,孟婆也非真实存在的人。孟婆,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常驻在奈何桥边。她为所有前往投胎的灵体提供孟婆汤,以消除鬼魂的记忆。在中国的古代传说里,孟婆是地府中专司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关于孟婆的由来,民间出现最多的通常有两种说法。

孟婆真的存在吗
答:因此,孟婆是不存在的,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传说。

孟婆汤、奈何桥是否真的存在呢?
答:1、无法证实,无迹可循。孟婆汤和奈何桥都是人死后投胎所经历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据现在的科学表明,人死后是没有任何的生命迹象的,因此奈何桥和孟婆汤是无从证实的。因为没有一个真正死了的人,会告诉你在死了之后经历了什么。所以说像这种无迹可循的诡异事件,基本上都是虚幻飘渺的,经不起科学...

孟婆汤的传说是真的吗?
答:孟婆汤的传说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它就不会是传说了。传说的内容大致是:人死后路过一个地方喝了孟婆汤,就会忘记在人世间发生的一切事情,然后就无所留恋了。

孟婆是真的吗?
答:要是说,孟婆是不存在的,但是专家们却意外在《山海经》中发现了“孟婆”的存在。据《山海经》记载,“帝尧之二女,游于江中,出入必风雨自随,故曰孟婆”。孟婆其实是尧帝的第二个女儿。通过考究《史记·五帝本纪》《尚书·尧典》,进一步发现孟婆更为精准的身份揭示。据载四千多年前,尧有两女长曰...

孟婆是真的吗
答:要是说,孟婆是不存在的,但是专家们却意外在《山海经》中发现了“孟婆”的存在。据《山海经》记载,“帝尧之二女,游于江中,出入必风雨自随,故曰孟婆”。孟婆其实是尧帝的第二个女儿。通过考究《史记·五帝本纪》《尚书·尧典》,进一步发现孟婆更为精准的身份揭示。据载四千多年前,尧有两女长曰...

孟婆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答:历史上关于孟婆的真实身份,出现最多的通常有三种说法:1、第一种说法是:孟婆是鸿蒙初开时的一个天界散官,她不忍看到世人死后还受恩怨情仇所累,就去了奈何桥边支起了一口大锅,给他们喝下能够忘却前生的孟婆汤,然后进入下一个轮回。2、第二种说法是:孟婆为西汉时期的一孟姓女子,她不念过去未来...

孟婆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山海经》早已揭开答案
答:各位小伙伴有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关于孟婆的来历,《山海经》中早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书中明确记载:“帝尧之二女,游于江中,出入必风雨自随,故曰孟婆。”这句话大概意思说:孟婆本是尧帝的二女儿,死后在长江成神,出入都带有风雨,后来又去地府任职,被封为孟婆。可见,在山海经中,孟婆是尧帝的二...

孟婆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答:第二种说法是说法是出自春秋时期,是说以前刚开辟世界的时候,那时候世界被分为了三个部分,天地人三界,其中天界是最大的,掌管着一切,地就是地狱,人就是人间,三界都各有分工,也都各有神仙在掌管着,这个孟婆就是在一开始有天地的时候他就存在了,她当时并不是在奈何桥工作的,只是一个散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