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初生渐欲齐的解释是什么

作者&投稿:惠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解释: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诗词名称:《凉州词三首》。本名:张籍。别称:张司业、张水部。字号:字文昌。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出生时间:约766年。去世时间:约830年。主要作品:《野老歌》《成都曲》《秋思》《凉州词》《节妇吟》等。主要成就:《张司业集》。信仰:道教。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芦笋初生渐欲齐”的详细介绍:
一、《凉州词三首》的全文点此查看《凉州词三首》的详细内容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二、赏析
《凉州词》是乐府诗的名称,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诗人目睹这一现实,感慨万千,写了《凉州词三首》,从边城的荒凉、边塞的侵扰、边将的腐败三个方面,再现了边城惨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深切忧患。
其一:
第一首诗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前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诗人为何不写边城晴朗的天空,却选择阴沉昏暗的雨景,因为此时诗人无心观赏边塞的风光,只是借景托情,以哀景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为增强哀景的气氛,作者又将这暮雨雁飞的景置于特定的时节里。边城的阴沉悲凉,若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这时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却是万物争荣的春天。“芦笋初生渐欲齐”,俯视边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这句已点明寒气消尽,在风和日暖的仲春时节,边城仍然暮雨连绵,凄凉冷清,很容易启人联想那年年岁岁的四季悲凉了。这两句写景极富特色。俯仰所见,在广阔的空间位置中展现了边城的阴沉;暮雨、芦笋,上下映照,鲜明地衬托出美好时节里的悲凉景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后两句叙事。在这哀景之下,边城的悲事一定很多,而绝句又不可能作多层面的铺叙,诗人便抓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最典型的事件:“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句中的“碛(qì)”,是沙漠;“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眺望边城原野,罕见人迹,只听见一串串的驼铃声消失在遥远的沙漠中,这“遥过”的铃声勾起了作者的遥思:往日繁荣的“丝绸之路”,在这温暖的春天里,运载丝绸的商队应当是络绎不绝,路过西安,通向西域;然而如今安西被占,丝绸之路受阻,无数的白练丝绸不再运往西域交易,“应驮”非正驮,用来意味深长。诗人多么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啊!“应驮”这点晴之笔,正有力地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从而点明了此诗的主题。
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搔乱不安、紧张恐怖,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
其三: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元稹的《西凉伎》也说:“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忽尽空遗丘。连城边将但高会,每说此曲能不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凉州沦陷未收的原因,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张籍的第三首诗正是表达这个思想主题,而诗的风格迥然有别。“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这两句写景,点明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以及景象的荒凉萧瑟。“凤林关”,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北。安史之乱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处在凤林关以西,随着边城四镇的失守,凤林关亦已沦陷。在吐蕃异族野蛮掠夺、横暴奴役下,凤林关内,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岁岁年年只见寒水东流,白草丛生,黄榆遍地,一片萧条。这里,诗人既用“白草黄榆”从空间广度来写凤林关的荒凉,又用具体数字“六十秋”从时间深度来突出凤林关灾难的深重。“六十秋”这不是夸张而是写实,从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镇失陷,到诗人公元824年写这首诗时,已是六十年还未收复。国土失陷如此之久,边民灾难如此之深,为什么没有收复?原因在哪里?由此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前句写边将责任的重大。“皆承主恩泽”,说明了边将肩负着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国家的厚禄、担负着人民的重望,守卫边境、收复失地是他们的天职。然而六十年来失地仍在吐蕃的铁蹄下,这不是国政内虚、边力不足。后一句直指原因:守边的将领无人提起收复凉州。边将享受着国家优厚的待遇,却不去尽职守边、收复失地,可见其饱食终日、腐败无能。这两句一扬一抑,对比鲜明,有力地谴责了边将忘恩负义,长期失职,实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叹。
此诗的主旨落在最后一句,诗人不是从正面围绕主题来叙述,而是从侧面落笔,这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色。一、二两句从空间和时间描写边城深重的灾难,看来似乎是控诉吐蕃的侵占罪恶,而联系最后一句“无人解道取凉州”来看,诗人的用意是在用现实来谴责边将,正是他们的失职而带来的长期失陷,边将已成了历史的罪人。第三句以鲜明的对照,严正谴责边将无才无德,面对失去的山河熟视无睹。这一景一情,从侧面有力地突现了卒句主旨的表达,义正辞严,酣畅淋漓。
三、译文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丝绸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古镇的城门向着沙漠开敞,胡人的士兵经常依靠着小山丘。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巡逻边城的来使出行应该趁早,想要平安无事没有使者来到。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四、注解
碛:戈壁、沙漠。
白练:白色热绢。这里泛指丝绸。
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其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所陷。
沙堆:亦作“沙_”,沙墩,小沙丘。
使客:使者。
凤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位于黄河南岸。
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
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叶,果均可食。
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恩泽:恩惠赏赐。
凉州:唐陇右道属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此地以凉州泛指陇右失地。
五、张籍其他诗词
《秋思》、《节妇吟》、《野老歌》、《凉州词》、《成都曲》。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凉州词三首的详细信息

急需凉州词全集!!!
答: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释】 1、碛(qi,器):戈壁、沙漠。 2、白练:白色热绢。这里泛指丝绸。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其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贞元六年(790),为吐蕃所陷。【赏析】 张籍的《凉州词》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王之涣的<<凉州词>>,张籍的<<凉州词>>,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
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的 边城暮雨燕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无边铃声遥过碛,应拖白练到安西。张籍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关于笋的诗句古诗
答:·杜甫6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凉州词三首》唐·张籍7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戏答元珍》宋·欧阳修8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幽居初夏》宋·陆游9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春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10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关于初生的诗句
答: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凉州词三首》唐代: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风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

带有边字的诗句
答:——《杂曲歌辞•凉州词》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凉州词三首》张籍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杂曲歌辞•行行游且猎篇》李白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塞下曲六首》李白《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

有关于铃铛的诗句吗
答:他定是被什么事情耽搁了吧,刚才真不该暗恨他无情爽约。小栏杆外寂静无声,没有人来,只有几次轻风吹响了护花铃,提醒独自等待的她现在多么寂寞,徒增伤悲。 4.和铃铛有关的诗句 《杂曲歌辞•凉州词》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

《凉州词》是那一年写的?
答: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一首。唐 王之涣 (688—74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王翰 凉州词除(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答:没看懂你的问题是什么意思?是说除了这个凉洲词外还有什么作品是吗?呵呵。王翰 唐代诗人。一作王瀚。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睿宗景云元年 (710)登进士第。玄宗开元前期,张嘉贞、张说先后任并州长史,王翰都受到他们的礼遇。曾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等科,又一度为昌乐县尉,...

描写雨的四字词语佳句及古诗词锦集
答: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凉州词三首》 唐·张籍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 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唐·杜甫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思母》 宋·与恭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读山海经·其一》 魏晋·陶渊明 却是池荷跳雨 《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