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有哪些?

作者&投稿:郅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

传统节日介绍:

1、春节。

春节历史悠久,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人们常说但是过大年、过年就是这一天。现在春节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习俗: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2、元宵节。

宵节又称灯节、小正月、上元节等,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人们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春龙节等,是民间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二月二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习俗:在民间,二月初二这天的习俗比较多,而且多数是以“龙”来命名的!比如这天要剃头,叫做“剃龙头”,吃猪肉头叫做“食龙肉”,还有点龙睛、抬龙头、舞龙灯、划龙舟等等! 

4、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此外,清明节的时间为公历(阳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

5、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汉代前为干支历午月午日,汉代后演变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与春节一样,其习俗蕴含着祈福、消灾等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一种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习俗:“端午节主要的风俗习惯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习俗。 

6、七夕节。

七夕节又被人们称为七姐节、乞巧节等,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为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所以起名叫“七夕”。

习俗: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在古代乞巧节活动主要以单身女性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为主,所以这一天又叫乞巧节,在七夕节这一天有穿针乞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风俗。

7、中元节。

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8、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 

9、重阳节。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习俗: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10、冬至。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时间为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

习俗:在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11、腊八节。

腊八节经过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

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

12、小年。

因为由于各地风俗“小年”的日子也会有差异同,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

习俗:吃灶糖是民间在每年小年为喜庆春节拉开了序幕的习俗之一,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另外,还会打扫家里,又名扫尘、除尘,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还有吃年糕和饺子的习惯。 

13、除夕。

除夕又被人们称为大年三十,在除夕当日,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

习俗:除夕守岁吃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除夕夜还要吃鲤鱼和鲫鱼,鲤同礼谐音,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之意。另外过年要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 

传统节日的定义: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朝代更迭,古代历法变动极大,前后共出现过102个历,有些“传统节日”的古今具体日期其实并不相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节日,有的留存,有的半路“走失”。 

中国所有节日(农历、阴历)列表: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春节。古称岁首、岁始等。传说是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

(4)正月初四、羊日。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九皇会,传说是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头牙)。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7)二月廿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农历三月:

(1)三月初三、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2)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3)冬至后105或106天;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

(4)清明节。24节气之一,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四月: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3)四月初八、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4)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5)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6)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7)四月廿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

(1)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六月:

(1)六月初六、晒衣节。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2)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3)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

(1)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2)七月初七、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3)七月十五、是地官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6)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7)七月三十、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农历八月:

(1)八月初一、天医节。

(2)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3)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4)八月十二、盘古王诞。

(5)八月十五、中秋节。

(6)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

(1)九月初九重阳节、元帝得道之辰。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农历十月:

(1)十月初一、十月朝,寒衣节,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祭祖节,又称鬼节之……。

(2)十月十五、道教下元节 ,水官的诞辰。

农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后。

农历十二月:

(1)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十六、尾牙。

(3)十二月廿三/廿四、祭灶节,扫尘日,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

(4)十二月廿五、道都中接玉。

(5)十二月廿九/三十、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答: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节的祭祖习俗,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虽然清明的节日禁火寒食习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为全国民间习俗,但清明节扫墓祭祖、礼敬祖先习俗早已有之。4、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

中国六大传统节日都是哪六个?
答: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答:中国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传统节日的简介
答:4、七夕节,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5、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便有祭月、赏月、...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答: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哪些风俗
答: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答: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分别是几月几日有什么习俗?
答:(时间为农历,从除夕开始依时间顺序排列)除夕:12月30日、春节:正月1日、破五:正月初五、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春龙节(龙抬头):2月2日女儿节:3月初3寒食节:清明前一两天清明:3月初8、端午节:5月初5、夏至:“阳历”6月21日或22日七夕:7月初七、中元节:(鬼节)7月15日中秋:...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

中国节日有哪些
答: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