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战先算,多算取胜应该要怎么理解?

作者&投稿:裘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事情还没做先怕了。什么成语 是不是未战先捷?还是?~

畏缩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望而却步----却:停止、后退。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可以战败,不要未战先降。
这是一句励志的话,意思是说:人的失败不可怕,但是不要不经尝试,不努力就像命运低头。
也就是让人要有拼搏向上的精神,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尝试,不敢迈开第一步!

李宗吾认为,一个成功者,谋略是很重要的。只有善于使用谋略,在和对手争斗之前,用计谋来完善自己的计划,你才可以更加接近成功,才能保证取胜的更大可能。

拨云驱雾,直面真谛

李宗吾认为,在斗争中,对手往往会用虚假的幻象来迷惑你,以求达到他所想要的效果。对于厚黑者而言,一定要学会鉴别对方的这种虚假之言,从而透过这种假象,看到对手的真正目的,这样你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征讨荆州。当时荆州牧刘表已经病故,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志得意满的曹操于是决定顺江而下,消灭江东的孙权。他写了一封信给孙权说:“我奉朝廷的旨令来平定地方,军旗往南方一指,刘琮就自己把手绑起来,带着荆州的士人来见我。现在荆州已经平定,我又整治了八十万水军,想和孙将军在你的吴地打打猎。将军意下如何?”

孙权接到这封信之后大惊失色,东吴老臣张昭认为,曹操的力量十分强大,是不可战胜的,劝孙权早日投降。孙权举棋不定,十分苦恼。

孙权的将领周瑜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立刻从前线赶回了后方。他对孙权说:“我那些同僚们只看到曹操的来信,就被吓得魂飞魄散了。我认为,曹操从北方带来的部队,充其量有十五六万,从刘琮那里接收的降军,也不过七八万。他哪里来的八十万水军呢?请主公给我五万精兵,我一定击败曹操。”

周瑜的话给孙权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孙权决定和曹操决一死战。

最终的结果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操在赤壁大败,仓皇而逃。东吴不仅成功地守住了自己的地盘,更给了曹操沉重的一击。

李宗吾把“赤壁之战”胜利的结果,归功于周瑜的慧眼。周瑜最大的成功在于,他没有像其他江东的臣子一样,只是听说曹操有八十万人马就灰心丧气、放弃抵抗,而是冷静地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从而拆穿了曹操所谓“八十万大军”的虚言恫吓,看到了事实的真相,从而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一举击败了曹操。

厚黑学指出,任何事物的表面都存在着一层假象,只有通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你才能够看到其本来面目,使自己不至于陷入危险的境地。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4年),曹操起兵攻打徐州,徐州刺史陶谦自知难以抵敌,便向北海相孔融求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援徐州,刘备欣然同意,便带领着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陶谦见刘备前来救援,急忙将刘备迎入城中,并且盛宴款待刘备。

席间,陶谦见刘备气宇不凡,有英雄之才,于是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管理。刘备急忙推辞,不管陶谦如何恳求,刘备始终不肯应允。

后来,刘备写了封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去军队。正好这个时候,吕布领兵攻打曹操的领地兖州,曹操不得已卖了个人情给刘备,退兵而去。

陶谦见外敌已经退去,于是再次向刘备提出让徐州给他的事。

刘备说:“我应孔融的邀请来救援徐州,是为了国家大义。现在如果我为了私人利益而占据徐州,不是让天下人认为我是无义之徒吗?”众人苦苦相劝,刘备就是不从。

陶谦没有办法,只好说:“离徐州不远的地方有个小沛,可以囤积军队。如果你不愿意接受,那么就请暂时驻军小沛,以保全徐州。”刘备见陶谦不再逼迫他接受徐州,便欣然同意。

然而不久之后,陶谦病重,便派人去请刘备,第三次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

刘备依旧辞让,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徐州军民知道陶谦去世,都极力表示愿意拥戴刘备执掌徐州的大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的大权,担任了徐州牧。

这就是“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它历来被认为是证明刘备仁义宽厚的证据。然而李宗吾却认为,刘备之所以数次推托,是出于他对于当时天下形势的清醒认识。他看到了徐州潜在的危险,了解了其背后的真谛,因此他再三拒绝。

当时的徐州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周围的军阀割据势力,如曹操、袁术、吕布等,无不对此地虎视眈眈。因此,接手徐州,等于是拿到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必然引起众多的纷争。以刘备当时的实力,远不足以对抗那些外来的侵略者,如何能够保得住徐州呢?正因为刘备透过让徐州的事情,看到了其背后暗藏的危机,因此他才数次谦让。

李宗吾说:“刘备辞徐州,非不想,是为不能也。”事实也证明了刘备的谨慎是对的。刘备接手徐州之后,遭到了吕布、曹操的数次攻击,最终也只能弃徐州而去,还弄得妻离子散,惨不忍睹。可见,事情往往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

厚黑学的成功之术,在于认识对手和身边的事物。只有拨开重重迷雾,你才能够看到青天;只有驱散层层阴云,你才可以见到事情的真相;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注重谋略,遇事三思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注重思考,要在思考的基础上去制订自己的谋略和计划,这样你才能正确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获得最后的胜利。

三国时期,曹操把天子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优势。此后,曹操借着天子的大旗,四处征讨那些反对他的力量,将中国北方都归到了他的统治之下。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汉献帝晋封为魏王,打破了刘邦定下的“非刘姓子弟不得封王”的规矩,曹操在朝廷上已经是大权独揽,成为汉王朝实际的统治者。

后来,曹操在政治上的待遇更是登峰造极,他被恩准使用天子的仪仗,除了天子的名分,他已经和皇帝别无二致。因此,吴主孙权派出校尉梁寓向曹操进贡礼物,并写了一封《劝进表》,劝曹操称帝,并且表示自己愿意向曹操称臣。

曹操读完来信之后,心里明白孙权不会对自己这么顺从,而是别有用心。于是他笑着对左右的人说:“孙权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侍中陈群等人说:“大汉的天下已经是名存实亡了。魏王为天下万民谋福,功高德重,人心所向。魏王应该登基称帝,不要再犹豫了。”

曹操说:“如果天命真的眷顾我,那么我就做周文王好了。”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呢?李宗吾认为,曹操他之所以至死都没有称帝,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曹操对称帝的利和弊是很了解的。曹操很清楚,一旦他要称帝,那么刘备和孙权必然会联合起来,以“篡汉”的罪名来讨伐他,使他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他不仅要背上这样一个骂名,还要面对朝廷内外的重重打压,这对已经掌握了汉朝实际政权的曹操来说是不利的。因此他放弃了这样一个名分,将这样的一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

事情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更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厚黑者要学会审时度势,三思而行,才能够确保自己不会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导致满盘的失利。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就是因为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没有经过仔细的考虑和计划就贸然出兵攻打曹操,最终落得一败涂地。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召集了众谋士,准备发起一场剿灭曹操的战争。然而,袁绍的谋士田丰和沮授表示反对。田丰对袁绍说:“如今天下分崩离析,百姓生活艰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个时候,正应该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人民的时候,我们怎么可以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呢?何况,现在天子在曹操那里,如果我们贸然进攻,在道义上会遭到天下的谴责,这对我们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可以派出一小部军队,从各个方向出发,对曹操进行骚扰,让曹操疲于奔命,不堪重负,这样不出三年,我们就可以消灭曹操了。现在您集结了所有的部队,一拥而上,万一失败了,该如何是好呢?请主公三思。”

袁绍不听,认为田丰是在诅咒自己失败,因此下令将田丰关进了监牢。

结果果然不出田丰所料,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听信了郭图等人的言论,结果大败,不仅输掉了这场战争,而且从此之后一蹶不振,失去了和曹操争雄天下的机会。

俗语说: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袁绍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没有在这场对决开始之前,认真地根据天下的形势分析自己和对方当前的状况,更没有仔细地权衡倾巢而出和分兵骚扰的利弊,结果导致了自己最终的失败。相反,他的夙敌曹操在谋士的帮助下,深谋远虑,用自己的计谋和智慧,深入地对双方的力量进行了对比,因而最终获得了胜利。

厚黑学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在于对环境、对手以及自身的分析和了解,从而把握整个局势,选择最有利于自己成功的方式和道路。

李宗吾认为,一个成功者,可以缺乏任何一项能力,但唯独不可以缺少思考的能力。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人,是必然不会得到成功的垂青的。可见,对利弊的权衡能力和对事物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对一个成功者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同样,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如果你在不了解对手的情况下贸然行动,结果只能是一塌糊涂,以失败收场。

有一个负责推销吸尘器的推销员,他的销售业绩很差,始终无法取得突破,因此心中苦恼不已。他静下心来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他信心百倍地来到一个高级住宅区。他看准了一户人家,然后按照他最新构思出来的推销招式,提着一大桶垃圾走到那户人家的门前。

按完门铃之后,等对方一开门,推销员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直接冲进了对方的客厅,把手中的满桶垃圾都倒在了对方的地板上。

就在女主人一脸惊愕的神情下,这位推销员大声说:“夫人,你不用担心。我保证,以我们的吸尘器的优越性能,绝对能在10分钟之内把这些垃圾彻底清除干净。如果我办不到的话,我就把这些垃圾全都吃了。”

接着,他便站在原地,等候对方露出好奇不已的表情,这就可以让他确定对方有购买的欲望。谁知道,女主人二话不说,转头便走进了厨房。

这位推销员立即紧张地追问道:“怎么?你难道不想亲眼见识一下我们公司吸尘器的超强功能吗?”

这时,女主人从厨房里拿出番茄酱和酱油,对他说:“我更加感兴趣的是,你在吃这些垃圾的时候,到底想要哪一种调味料?”

推销员更加惊讶,他说:“我根本都没有开始操作吸尘器,你怎么知道它不可能把那些垃圾完全清除干净呢?”

女主人轻松地笑了笑,说:“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刚刚才搬进来,这栋房子里根本就没有通电。我倒是很想看看,你们公司的吸尘器是不是具有不用电就可以操作的功能。”

充分的自信固然是获取成功的条件之一,但在没有弄清楚情况之前,过分地自我膨胀而忽视了对对手信息的了解,必定会导致失败的结局。真正的自信,来自充分的准备过程。

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当时魏、蜀、吴的一批谋士,如诸葛亮、郭嘉、贾诩等,他们每遇战事都能够料事如神,对别人情况的把握到了出神人化的地步。

诸葛亮是三国谋士中的出类拔萃者。“华容道”的故事,就说明了他对于敌我双方人员的了解之深。赤壁之战后,曹操遁逃。诸葛亮认定曹操必然会从乌林的小路走,因此他事先安排赵云、张飞各带兵去伏击,却独独不派关羽出击。关羽很不解,就向诸葛亮问原因。诸葛亮说:“曹操曾经待你情深义厚,现在他兵败了之后,必然要走华容道逃跑,如果你去的话,一定顾忌以前的恩义而放他离开,因此不敢让你去。”关羽当即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才同意让他去华容道的小路埋伏,并让他在高山上放烟,等待曹操路过时,杀他个措手不及。

关羽对此很不解,问题:“如果曹操看见山上有烟,怎么还会走这条路呢?”

诸葛亮说:“曹操自己是个军事家,他看见山上有烟,一定认为是疑兵之计,肯定要从那里过。”

关羽走后,刘备又不放心地问题:“军师既然知道曹操要从那里走,为什么还让云长去呢?万一他放了曹操,那不是要受处罚吗?”

诸葛亮笑着说:“主公放心吧。曹操虽然险恶,但命不该绝,我让云长去,是想借此让云长还曹操的人情。”刘备还是将信将疑。

后来战事的每一步发展,果然如诸葛亮所料。曹操由于吴国军队的追袭,不得已奔乌林小路而来。他见这个地方树木丛杂,山川险峻,大笑不止。将领们都很奇怪,问他:“丞相笑什么?”曹操说:“我笑周瑜和诸葛亮没有智慧。如果他在这里预先埋伏一队人马,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呢?”话还没有说完,赵云就杀了出来,吓得曹操几乎掉下马来。经过将士拼命保护,曹操才得以逃脱。接着曹操又大笑,不成想又笑出了张飞。曹操好不容易突破了层层关卡,又碰到了两条岔路。曹操看见小路上有烟,就决定走小路。有将领说:“有烟必然有军马,丞相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呢?”曹操说:“诸葛亮善于谋略,因此让人在小路上放烟雾,使我们不敢从这条路上走,他却带领大队人马在大路上埋伏着,这样的计谋,怎么能骗我呢?”于是决定走小路。然而走了不到几里路,就看见关羽领着军队杀了出来,曹操大惊失色。关羽本可以生擒曹操,但他看到曹操的随从个个面如菜色、疲惫不堪,心中不忍,于是放曹操走了。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

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如此神机妙算呢?其实是因为他对他的对手、他的同僚有足够的了解。他知道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所以他从曹操的立场出发,猜到了曹操的行动方式;他从关羽的角度考虑,看透了关羽为人的忠厚。因此可以说,华容道的故事是诸葛亮一手安排的,他用自己的知人之术,换得了一场胜利。

李宗吾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纷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赢得自己的成功,就必然要懂得观察和了解他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

李宗吾认为,厚黑者面对自己的对手时,一定要做好十足的准备,因为1%的失误,就可能带来100%的失败。你必须要仔细研究你的对手,一旦出手,就不要给对手任何机会,这样你才能够收获最后的成功。

清朝时,“红顶商人”胡雪岩富可敌国,可他的崩溃也极其迅速和突然。原因就在于,他的对手盛宣怀利用了胡雪岩一次微小的策略失误,直击其要害,使他在短时间内力不能支,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财富大厦轰然倒塌。

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积大量生丝,这生意越做越大,最后不但垄断了生丝市场,而且控制了生丝价格。虽然胡雪岩的囤积越来越多,却始终在观望状态,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盛宣怀抓住这一时机,掌握了胡雪岩买卖生丝的情况,一边四处收购生丝向胡雪岩的客户出售,一边联络各地商户和洋行买办抵制胡雪岩的生丝,致使胡雪岩的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苦不堪言。

此前,胡雪岩向汇丰银行借了650万两银子,并定下了7年的期限,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其后他又向汇丰银行借了白银400万两,这两笔款子都以各省协饷作担保。这时,胡雪岩历年为左宗棠所筹集的80万两之巨的还款正赶上到期,这笔款虽然是清廷借的,经手人却是胡雪岩,因此外国银行只管朝胡雪岩要钱。这笔借款每年由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照理说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府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没想到的是盛宣怀在此却动了手脚,他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鸿章有意缓发这笔协饷。邵友濂想缓发也不算什么大事,自然照办。盛宣怀同时串通好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将他阜康钱庄各地钱庄的钱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了这个窟窿。他想协饷反正是要给的,不过是晚发一段时间而已。然而盛宣怀却给了胡雪岩致命一击。他暗中对胡雪岩一切调款活动都进行了调查,估计胡雪岩调动的银子陆续出了阜康钱庄,阜康钱庄正空虚之际,就托人到钱庄提款挤兑。

这些提款的人都是绅商大户,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但盛宣怀知道,单靠这些人是挤不垮胡雪岩的,他便让人四处放出风声,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只好挪用阜康钱庄存款,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阜康钱庄倒闭在即。尽管人们相信胡雪岩财大气粗,但他积压生丝和欠外国银行贷款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快,人们由不信转为相信,引发了一轮提款的高潮。

盛宣怀在上海坐镇,把声势搞得很大。上海挤兑发生之时,胡雪岩正在回杭州的船上。此时,任浙江藩司的德馨与胡雪岩一向友好,听说上海阜康即将倒闭,便料定杭州阜康一定要发生挤兑。他忙叫两名心腹,到库中提出2万两银子,马上送到阜康。杭州的局势尚能支持,上海那边却早已失控了。胡雪岩到了杭州,还没来得及休息,又连忙赶回上海,让总管高达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发下协饷。邵友濂叫下人假称自己不在。胡雪岩这时候才想起了左宗棠,又叫高达赶快去发电报。殊不知盛宣怀暗中叫人将电报扣下,左宗棠始终没能收到这份电报。第二天胡雪岩见左宗棠那边没有回音,这才真的急了,亲自去上海道台府催讨。但这一回邵友濂早已溜之大吉了。

到了这个地步,胡雪岩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产押了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挨过挤兑风潮。不想这次风潮竞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钱庄早已经人山人海。胡雪岩这才意识到,有人做了他的手脚。打听之下,他才知道是盛宣怀,胡雪岩不久即在忧愤中死去。

胡雪岩死后,盛宣怀少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从此事业蒸蒸日上。

盛宣怀不愧是一个厚黑高手,他没有被胡雪岩富可敌国的财产所吓倒,而是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抓住了对手的一个小漏洞,结果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厚黑学指出,无论你的对手多么强大,他总存在着一些小的问题和漏洞,抓住这样的机会,你就可以彻底击败他。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李宗吾认为,厚黑之士,在面对对手时,不妨使用计谋的力量,让对手拜倒在你的智慧之下,这样更能够帮助你成功。

张良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是个极为杰出的军事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评语,正是刘邦给予他的最高褒赏。

秦末,反对暴秦的战争在各地打响,刘邦接受了楚怀王人关破秦的命令,开始向秦进军。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军队向颍川发起进攻,并且一路挺进,接连攻克了多座城池。就在刘邦占领了陈留之后,张良率领部下赶来和刘邦会合。

张良问刘邦:“沛公现在准备如何用兵?”

刘邦不假思索地说:“先拿下开封,然后再挥兵西进。”

张良建议他说:“开封城防稳固,一时之间难以攻克。现在应当以消灭秦军为主。以我的愚见,我们可以派部分军队把开封包围起来,虚张声势。西部的秦军必然要来救援开封,我们就将主力部队埋伏在开封西边,到时候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刘邦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欣然同意了张良的计策,命令军队按照张良的部署行事。

结果都在张良的预料之中。秦军接到开封告急的消息,立即率兵东进,在半路上突然遭到了刘邦主力部队的袭击,仓皇逃窜。起义军穷追不舍,大败秦军。

这场战争之后,刘邦本想沿着黄河一直西进,通过函谷关进人关中,不料却在洛阳遭遇了惨败。于是刘邦向张良寻求计策。

张良说:“函谷关是关中最重要的关塞,有着极为严密的防守。沛公不妨向南面迂回,通过轩辕关、武关进入关中。”

刘邦经过开封一战,对张良的计谋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听从了张良的意见,放弃了从洛阳、函谷关入关的打算。他对张良说:“关中的情况十分复杂,我又缺少一个你这样的谋士,你就和我一同人关吧!”

张良欣然同意,加入到刘邦的队伍之中,成了刘邦的谋士,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勇者相遇智者胜,智者相逢绝智胜。可见,智慧和计谋是你打败对手的重要武器。

战国之时,孙膑用“添兵减灶”的方法,让对手庞涓误以为孙膑的兵势已疲,于是倾力追击,结果中了对方的埋伏,兵败自杀。

孙膑用“添兵减灶”的方法击败了庞涓,用的是疑兵之计。

赤壁之战时,周瑜责罚老将黄盖,使其受尽皮肉之苦,由此骗取了曹操对黄盖的信任,让黄盖假意投降曹操,结果用火攻之计大败曹军。这就是著名的“苦肉计”。

李宗吾认为,所谓的运筹帷幄、奇谋妙策,无非就是用不断变化和神秘莫测的方法骗对方入局,然后再击败对手。这就是所谓的“诡道”。

自比管仲、乐毅的三国谋士诸葛亮,也是这样一个善于使用“诡道”的军事家。

曹操攻破张鲁拿下汉中之后,对益州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诸葛亮率领军队挺进汉中,与曹操的军队在汉水两岸隔河相对。诸葛亮查看了地形之后吩咐赵云说:“你带领一队人马,携带战鼓和号角,埋伏在上游的丘陵地带。只要听到我军营中的炮响,你就擂鼓助威,只是不许出战。”赵云领命去了。

第二天,曹兵前来挑战,然而蜀军却坚守不出,曹军只好悻悻地回营。晚上,诸葛亮见敌军灯火熄灭,就命令人放号炮。赵云听到之后,吩咐军队鼓角齐鸣。曹兵以为是蜀兵前来劫寨,急忙起床迎战,结果一个蜀兵都没有发现。如此这般折腾了好几个晚上,搞得曹兵筋疲力尽。曹操心里发憷,下令撤军,不战自退。

“诡道”并不是简单地欺骗和蒙哄,而是需要对对方心理进行深刻的揣摩。诸葛亮用疑兵之计吓退了曹操,在于他了解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

厚黑学认为,战场上少不得用奇谋妙计来应对敌人。在不见硝烟的生活“战场”上,同样需要奇谋妙计,商人可以用缓兵之计来对付竞争对手;上司可以用疑兵之计来驾驭下属……运用计谋,可以让对手在不明真相、不知就里的情况下进入了你的“圈套”,成就你的成功。



孙子兵法的“十胜”思想是
答:1、谋 孙子曰:“上兵伐谋”,“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意思是,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

运筹帷幄庙算制胜对还是错
答:【原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释义】在战争未发动以前,要先在庙堂之中运筹帷幄,进行周密地分析、比较、预测、谋划,...

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不算胜",从哲理角度看,"算"意味着什么?主要包 ...
答:我简单说,所谓"多算胜,少不算胜",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就是说,你考虑的越周全,胜算也就越高。算,就是计算,计算什么呢?计算我方和敌方的情况对比。你应该看到了,孙子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

下象棋要吃将的时候说一下“将”,下象棋要吃帅的时候说什么呢?_百度知 ...
答:孙子兵法云:未战先算,多算取胜。中局阶段,先要思考自己有哪些棋步可走,这里需要有一定的计算广度,多想点路子。然后想每一步敌人会用什么招数对付,这是计算深度问题。最后选择一条自己认为最合理的行棋方案。敌军的每...

怎么看待下象棋把对手吃成光头将的人
答:这个要分两边说:(1)因为对手太“顽强”,所以要这样对它(所谓的不被吃光不投降的)。(2)为了显示自己“厉害”,想折磨弱手(这棋品就XX了)。下象棋是为了快乐,显示自己“顽强”或“厉害”,平常下棋似乎没必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的恩想在孙子兵法中是如何心体现...
答: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这里的庙算实际就是准备工作,凡是未战以前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得胜的条件充分;未战以前预计不...

孙子兵法运用实例
答: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为了占领市场,首先要在经营决策上战胜对手,这就必须对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得到的信息和情报,反复研究,认真筹划,创造先“敌”制胜的各方面的条件。反之即使掌握了...

《孙子兵法》读后感
答:如何去捕捉住有利的机会呢?孙子兵法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未战之前,必须要做周密的分析、比较和谋划,“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

文言文孙子兵法
答: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作战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

关于孙子兵法
答: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本篇主题词】知用其计,攻其不备,出人意料,为兵家取胜诡道。 【现代释用】 说...